【東籬】惠安女(散文)
與老秦夫婦從泉州市區(qū)打的去惠安縣的崇武古城,路上一個多小時。
為了排遣旅途寂寞,我打開話匣子。東拉西扯中,提到惠安女。老秦不以為然:“哦,惠安女就是聽見個名字,沒有那么神乎其神?!?br />
還真的是值得令人膜拜和敬仰的神!之所以為人津津樂道,是因為她們特別堅韌、勤勞、疼愛男人。她們既要在田里耕作,又要出海捕魚,承擔養(yǎng)家糊口的重任,扮演了大男人的角色。我說出我的觀點。
說到這里,我眼前浮現(xiàn)出一幅幅畫面:茫茫大海上,女人們戴著斗笠,奮力搖櫓,漁船頂著風浪駛向漁場,撒網(wǎng)、起網(wǎng),號子聲不絕于耳;收工了,漁船滿載而歸,快樂的漁歌在燦爛的晚霞里飛揚。第二天一大早,她們牽著牛到田里耕地,褲腳高高卷起,雙手緊握犁把,吆喝著,身后翻開的泥土散發(fā)濕濕的陳味……惠安女是這片山海風景里的主角,有攝影師還專門站在惠安女勞作的場景里,跟蹤拍攝她們的影像,有哪一個女人團隊能引起攝影家這么大的興趣呢?
男人呢,不用幫忙,只管呆在家里坐享其成。除了帶孩子、做飯,就是喝喝茶、聊聊天,輕松愜意。與別的地方比,惠安女最辛苦,惠安的男人最有福。
“我不信,哪有這種事,天和地倒過來了?!崩锨負u頭。
“千真萬確,這是十幾年前我從報紙上看到的?!?br />
“為什么會這樣?”
“可能是母系社會的殘留吧。”
我不敢確定。直到觀覽崇武古城,才有了答案:惠安女的出名,也與日本鬼子的老祖宗倭寇有關(guān)。崇武古城,是抗擊倭寇的產(chǎn)物,有惠安女忙碌的身影和灑下的汗水。
當年修建崇武城,惠安女踴躍參與,功不可沒。她們放下嗷嗷待哺的孩子和臥病在床的老人,甚至誤了漁汛,荒廢了農(nóng)事,肩扛手提,沒日沒夜。她們的貢獻和犧牲精神,絲毫不遜色于男人。
其時,倭寇來勢洶洶,戰(zhàn)況激烈,軍民死傷甚眾。留守后方的女人們痛不欲生,相約:男人保家衛(wèi)國,拋頭顱灑熱血,我們要挑起家里的一切,讓他們休養(yǎng)生息,無后顧之憂。男人們順坡下驢,當起安樂公。于是,有了男主內(nèi),女主外的現(xiàn)象。久而久之,漸成習俗。
惠安女,早已撐起半爿天。巾幗不讓須眉,被她們詮釋得淋漓盡致。我想,現(xiàn)代的宅男、渣男、吃軟飯之類的詞,是否源出于此?無從查考。一定是和惠安女對比而產(chǎn)生,批判了這些沒有骨頭的男人,也是樹立了惠安女的形象。
星移斗轉(zhuǎn),曾經(jīng)的刀光劍影,血肉橫飛,消逝在歷史的長河里。如今的惠安女和他們的夫君,是怎樣的情況呢?我決定深入了解一下。
看完古城,我們在漁港岸上觀望、小憩,然后去飯店用餐。走了幾家飯店,我發(fā)現(xiàn),老板與店員清一色女的。就連大街小巷的行人,也是女多男少,男人少得可憐,像國寶大熊貓。男人們呢,照舊優(yōu)哉游哉?他們應該都在茶館泡著,在樹下涼著,在棋牌室玩著……
來海邊,要嘗海鮮的。我們點了幾道菜,全是魚。
端菜的店員,六十來歲,瘦而黑,顯得老態(tài),戴著紅藍相間的頭巾。
我問:“你們這里的男人,還和小媳婦一樣呆在家里嗎?”
話一出口,自感冒昧,補充道:“以前在報紙上看到的,沒有別的意思?!?br />
她笑笑:“現(xiàn)在不同了,基本上都出去打工賺錢了。”
哦,男人們與時俱進,親力親為,不做甩手掌柜了,欣慰。
雖然男人們“重披戰(zhàn)袍”,再現(xiàn)雄風,她和她的姐妹們還是獨當一面,為了歷史傳承。說她們深明大義,是賢妻良母,并不為過。
惠安女,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