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韻】桂林北路(散文)
桂林山水甲天下,世人皆知。倘若一座城市用“桂林”來命名一條路的話,那這條路一定是山水相依,藍天白云,風景優(yōu)美,不負桂林“十里畫廊”的美譽。
在黃石就有條以“桂林”命名的路。它由桂林南路和桂林北路組成,相比較而言我對桂林北路更為熟稔些。這里有我生長的村莊,有父輩耕種的土地,是我鄉(xiāng)情模糊的悵惘,是我鄉(xiāng)音難忘的詠唱。
桂林北路東起人民銀行,西至理工學(xué)院中門路口,道路寬闊,車流不息,是黃石城區(qū)主干道之一。路邊的花壇栽有薔薇花、石榴花、銀杏,林蔭道上栽有桂花、香樟,花、樹裝點著城市,裝點著我們腳下延伸的路,可謂是花影浮動,綠意如海。
草木茂盛的城,城中的路當然總是和花呀樹呀離不開的,甚至是相得益彰的。頤陽路的玉蘭花典雅,情人路的楊柳婀娜,杭州東路的香樟蓊郁,武漢路的梧桐高大,逸趣園路的櫻花絢爛,磁湖路的石榴花艷麗,這些美麗的花木成為城市道路最靚麗的名片。桂林北路有銀杏,“從來銀杏不負秋,如畫山河任君游?!蓖Π蔚你y杏樹,金黃的銀杏葉,颯爽英姿,如“兵至城中”,盡帶黃金甲,使桂林北路聲名鵲起,成為黃石最美的道路之一。
桂林北路,在我小的時候,這里還是離城三十里的地方。離城三十里,有些偏僻,但并不荒涼,是農(nóng)耕向城市眺望的地方。這里有碧波蕩漾的張家湖,有星羅棋布的村莊,有迎來送往的古渡口。時節(jié)如流,歲月不居。如今,這里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團城山新區(qū)。
在我的記憶中,曾經(jīng)的桂林北路是沒有路名的,不過當?shù)厝丝偸窍矚g叫它“療養(yǎng)院路”。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在這離城三十里的青龍山腹地,修建了一座漂亮的療養(yǎng)院。這條路也成了團城山群眾通往黃石市區(qū)唯一的通道。
在這條我最熟悉的路上,祖輩們曾經(jīng)駕著馬車在泥巴路上跑過;父輩們曾經(jīng)拖著板車在石子路上碾過;哥哥們曾經(jīng)開著手扶拖拉機在柏油路上駛過。
不過,那時的柏油路非今天的柏油路。一到夏天,路面經(jīng)太陽炙烤,柏油被曬化了,我們穿著的塑料涼鞋,總是很容易被粘住,有時要費好大的力氣才能拔出來。鞋子被柏油粘住的事,成為了童年里茶余飯后的談資。路邊的行道樹,從最開始修路時的夾竹桃變成枇杷樹,再從枇杷樹變成了梧桐樹。
隨后,青龍山水廠、工業(yè)學(xué)校,先后在青龍山下“安營扎寨”。因此,這條蜿蜒在青龍山下的路,先后叫過工業(yè)學(xué)校路、水廠路。上世紀90年代,還曾短暫叫過蘇州路,路西邊一座兩層的紅磚瓦屋曾是蘇州路居委會所在地。唯一讓我不解的是,這條路就在青龍山腳下,卻從來沒叫過“青龍山路”。是青龍山不夠有名,還是其他原因不得而知。
從我們?yōu)忱锍鰜恚?,有工廠,有學(xué)校,有菜地,有魚塘;往右,有機裓廠,有油菜地,有墳山,有渡口,有古樹,有古井,有供銷社。往左,是我們的上學(xué)之路,我們?nèi)W(xué)知識,長本領(lǐng),那是一條充滿希望的路;往右,是父輩們?nèi)ス╀N社買生產(chǎn)工具,買生活物資的路,那是一條酸甜苦辣的生活之路。
在這條我最熟悉的路上,我曾拼命奔跑過,去追趕載著大姐遠去的婚車,這個是姐但更像娘的人此后不再和我們生活在一個屋檐下了,一想到這些我就淚水止不住地流。
路是城市的大動脈,一條路濃縮著一座城市的發(fā)展歷程。
千禧年,這條彎曲的路變成了一條筆直的路,路面加寬了,路燈亮了,路上的花壇有了,路邊的行道樹多了。這條路也有了它的名字——桂林北路。曾經(jīng)的單向一車道變成了雙向兩車道,從水泥路刷黑成了最美“銀杏之路”。它的每一次蛻變都是黃石城市發(fā)展,團城山新市區(qū)開發(fā)的見證。以前路邊低矮破舊的平房拆了,被一座座高樓取代;以前路邊種菜的農(nóng)民,變成市民住上了高樓;以前路邊的菜地,成了濱湖花園。
桂林北路,不必說這條路上“無風花自飛”的薔薇花,不必說這條路上“蕊珠如火一時開”的石榴花,更不必說這條路上“蓬蓬金粟吐奇芬”的桂花,單是這“姿如鳳舞云千霄”的銀杏就讓人十分著迷。
“等閑日月任西東,不管霜風著鬢蓬。滿地翻黃銀杏葉,忽驚天地告成功。”翩躚起舞的銀杏葉,醉了桂林北路,也醉了游人的心。
秋季,來桂林北路看銀杏,帶你去見你最想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