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韻】以才輔政,以德服心(賞析) ——讀《史記.管晏列傳》有感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霸主爭雄,出現(xiàn)了不少賢能君主,也淘洗出歷史浪潮里許多志氣高潔之士。齊桓公確實占有天機,因此才有了齊國兩公子奪位而小白勝出的優(yōu)勢。更有小白得管仲與鮑叔牙這兩位賢能助陣,更增志氣與智氣。
這就如同當初趙國有藺相如和廉頗,他們既有相同,又各有不同,管仲和鮑叔牙都屬于人才范疇,管仲屬于管理型人才,而鮑叔牙屬人力資原專挖掘人才,通俗說相當于星探之類的角色,藺相如和廉頗分屬文武人才。人才類別不同,作用大小肯定不同。
用現(xiàn)代眼光來說,職業(yè)沒有高低,但在品德上卻有懸殊,藺相如和廉頗品性雖好,但為管高位,在推薦賢才,自甘其后這種舍得犧牲的事情上,鮑叔牙的品性猶為值得稱道。
特別是在烽煙四起的戰(zhàn)國時期,四方賢能皆躍躍欲試,誰都想在歷史的舞臺上演練一番,誰又肯屈居人后呢?
當時春秋五霸,各有施政,各有聲名,各有雄心。而眾觀天下,得民心而得天下,以孔子的儒家學(xué)說,施仁政,提倡“德冶”,維護“禮冶”,這也就是建立一種人道主義的精神,與后世帝王長冶久安的政見相穩(wěn)合。
有才者得以重用,才能濟世救民,這樣國家才可扶正光復(fù),齊國幸而有鮑叔牙這樣不念私心的臣子,以國以民為先,而不以小利為先。這在幾千年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非常難以可貴的品質(zhì)。
而管仲是幸運的,他遇到鮑叔牙這樣一位知已,讓他在專屬他的位置發(fā)光發(fā)熱,發(fā)揮潛在的能力。我想說,不論是人還是物件或是某種植物,都是要適宜的位置和環(huán)境才能充分發(fā)揮,才能毫無顧忌傾盡畢生精力。
與此相比,秦國那時也有改革與施政,歷史上的有名的“商秧變法”,秦孝公也是一代賢能君主,他任用商秧進行變法改革,重農(nóng)抑商,獎勵耕種,對緩和整個國家的收入和糧食儲備帶來了巨大的收益,也為秦國稱霸提供了軍事支援。
只可惜,商秧以悲慘的結(jié)局收場。他與管仲有很大的區(qū)別,天時上雖遇貴人但不能長久,而身邊又無支持聲援者。他的周圍盡是敵意,以至于才能被否認,最終自身難保。
有才難以施展,即便是雄鷹也會抑郁而終。有德才有力量的支撐,而管仲的背后,是鮑叔牙無怨無悔的精神支持。這成就了管仲的舞臺,拓寬了他盡顯光輝的歷史長空。
有些人,愿作墊腳石,愿意以已之肩借他人攀登。如果說管仲是雄鷹,那么鮑叔牙便是那嶄明燈,指引著他飛向更高的天空。
我相信《史記》里的司馬遷肯定更偏向于鮑叔牙,雖然在歷史風(fēng)云人物里管仲數(shù)一數(shù)二,但在德行上又有幾個能超過鮑叔牙的謙遜。
在歷史名卷《三國演義》里,周喻與諸葛亮才智不相上下,而在氣度上,周喻卻硬生生被諸葛亮的計謀自斷生路。聰明人往往很多,而懂得適時隱忍,懂得以大局為重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鮑叔牙便是有著一個超乎尋常的大局者,也即是性情比較冷靜,非常有分寸的人。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边@是對鮑叔牙的極度認可,是對他品性發(fā)自內(nèi)心的稱贊。
就當下來說,又有多少人,德不配位,嫉賢妒能,即便自己資歷不夠,才能欠缺,也一樣想爭強好勝的風(fēng)光一把。其手段陰暗舉不勝舉。
善于了解自己才能,善于挖掘別人的才能,適逢其位才能謀其政。若說鮑叔牙是伯樂,那么管仲便千里馬,這世上總有人甘居人后當伯樂,才有了如此幸運的千里馬。
雖然光鮮的贈予了千里馬,但我相信世人也一樣不會忘記伯樂的,樂施好施,也一樣會如司馬遷將他贊嘆不已。
才能總有不同,主次亦有先后,我想管仲正是在回報鮑叔牙對他的知遇之恩,才有了后來齊國的“國富民強”,也正是有了管鮑二人的通力合作才有了當時的春秋霸主之位。
聽說,后來齊桓公年老昏饋,在管仲去世后任用小人,最后因國家內(nèi)亂而餓死,不得善終。這便是人與人的區(qū)別,因鮑叔牙才有了管仲的政績,而國家因有了管仲才成就了齊國偉業(yè)。這都是相輔而成的關(guān)系,他們的橋梁作用,缺一不可。
有了磚才有基礎(chǔ),有了基礎(chǔ)才能了高大樓宇。誰都不可少,而最可貴的來自德行,沒有德的土地,再好的種子也無處發(fā)芽。
歷史風(fēng)云變幻,大智大勇者不乏其人,而退居其后,以綠葉的生命托起別人旅程卻不多見。這是生命的綠光與源泉,沒有這一線源泉滋養(yǎng),再如何強大也是枉然。
我說鮑叔牙是一味藥,入心、沁脾,它滲入心靈深處,以高度的節(jié)操來托起管仲所有的光輝,他取的不是名利而是一個真正君子的行徑。因此,管仲以才輔政,而鮑叔牙卻是以德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