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莊子:世道險惡,獨善其身(隨筆)
看《莊子?人間世》時,我才發(fā)現(xiàn)莊子對于他所處時代的社會現(xiàn)象、人性的復雜,他是洞察秋毫、深有體會的。或許正是因為他有超乎常人的敏銳與先知先覺,才讓他一眼洞察人性中令人不寒而栗的一面,或許這也是他在亂世中選擇了做個陸沉者、以達到遠害全身的根本原因吧。
看《莊子?人間世》,讓我明白,盡管儒家的孔孟在幾千年前就高喊著仁義道德,實際上道家的老莊更明白人性的本質(zhì)并沒有那么簡單,貪婪、殘暴、陰險、自以為是的人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是不信仁義道德那一套的,這樣的人不可能接受圣人的教化,當這樣的人一旦成為了社會的主流,那就是人人自危的亂世。生逢亂世,你要么只能與小人同流合污,要么只能與小人劃清界限,要么只能聽天由命,自求多福。
《莊子?人間世》中顏回試圖教化殘暴的衛(wèi)君,制止他的暴行,欲救衛(wèi)國百姓于水火。顏回的初心當然是好的,但顯然又是一廂情愿,甚至是自以為是,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不了解人性,以自己的想法度他人之腹。所以孔子就不贊同顏回貿(mào)然去衛(wèi)國。這也正像現(xiàn)今的一些人,因為看不慣某些人的言行而試圖用自己的觀點去教化他人、改變他人,卻忘了對方并不是三歲小孩,對方已經(jīng)是成年人,他們的思維早已固化,已經(jīng)是油鹽不進,他們并不接受別人的指教,甚至對別人好心好意的勸說也惱羞成怒,反感至極,認為別人好為人師,是個討嫌得很的家伙。所以有些人本來是想教化他人,卻反而被他人教訓,本來是想渡他人,卻差點被他人扔到河里變成溺死鬼。
普通人尚且不會對別人的說教感興趣,只覺得聒噪,更遑論那些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一國之君了。顏回想用自己的觀點改變獨斷專行的衛(wèi)君,這無異于虎口拔牙,以身試險。姜還是老的辣,孔子的見識到底比顏回這樣的愣頭青要高出很多,他就認為顏回不能如此不知死活,畢竟關(guān)龍逢被桀斬殺、比干被紂王剖心的前車之鑒不能不重視。暴君就是徹頭徹尾的小人啊,小人可不講武德的,你在他面前說什么大道理,他會讓你死得一臉懵逼。小人只服什么?小人只怕比他更狠更強的人,所以夏桀不吃關(guān)龍逢那一套,結(jié)果被商湯王滅了,紂王不吃比干那一套,結(jié)果被周武王滅了。這種小人到挨宰的時候都不一定改變其本性,因為他們只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對的,所以排斥異己就成了這種人打壓忠良的家常便飯。
孔子建議顏回先別急著去衛(wèi)國,建議他先進行齋戒,顏回竟然說他好久沒吃酒肉了。
孔子的意思是你顏回的道行尚淺,沒有足夠的能量,不宜去衛(wèi)君面前以身試險,那家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搞定的,連圣人都可能拿他沒轍,你顏回又算老幾?稍有不慎,只怕你還來不及長篇大論,就把自己置于死地。你先得把自己的道行提升到一定境界,保證自己不在關(guān)鍵時刻掉鏈子,保證自己說的話有分量,能讓衛(wèi)君采納,又能全身而退,到那時再考慮去衛(wèi)國也不遲。
孔子勸說顏回的話也給我一點啟示,那就是:在你想管閑事時,先跑到磅秤上去秤一下,看看自己有幾斤幾兩。你想充當圣賢,在你試圖去說服別人之前,先想好你會不會遭到反噬。你若面對的是純粹的小人,建議你別輕舉妄動,否則你會死得很難看。
如果自己只是一個沒有法力的普通人,千萬別想去冒充鐘馗,因為你鎮(zhèn)不住妖孽。說白了,當你沒有足夠的能量時,最好別與小人近身。當世道變得險惡污濁時,不是你一人之力能改變什么的,你只能獨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