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搬 家(散文)
沒錯,我又搬家了。
屈指一算,這是五十歲的我第五次搬家。
第一次搬家是1998年12月16日,閨女7個月多4天。
當時在租房住。老公95年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恰好趕上第一批房改房,單位上為照顧大學生,給分到了一套最南頭西向的頂層,毫不夸張地講是整個樓上最“有特色”的房子了。房子四萬多塊錢,當時我倆每個月的工資不到500元,在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竟然東拼西湊地給交上了。1998年的12月16日,是一個陰雨綿綿還冷冷清清的好日子,上午8:30老公拿到了新房的鑰匙,晚上8:30我們就把家從出租屋里搬了進來。后來單位上都傳開了,說是從來沒見過交鑰匙當天就搬家的,老公一時成了單位上的“名人”。新房子是水泥地面,照明是昏黃的電燈泡,水龍頭只有一個出水,暖氣當然沒有。但在那個時候,這就是世界上最最溫暖的地方了。
我們家是整個樓上唯一沒有鋪地板磚沒有進行任何改造和裝修的“原生態(tài)”居民。但老公總是把煤球爐子燒得很旺,爐子旁邊總是晾著閨女尿濕的小墊子小棉褲,水泥地面總是被老公擦得很干凈,不是用拖把,是用抹布,蹲在地上一遍一遍地擦,光可鑒人。天氣轉暖的時候就在水泥地上鋪個小席子,閨女在席子上學會了看電視廣告,學會了玩玩具,學會了喊爸爸媽媽,學會了爬行,學會了直立行走。客廳里的窗簾也是等到天氣轉暖的時候才裝的,因為在此之前根本就沒這個預算。閨女十九個月大的時候就給送進了幼兒園,因為我換了工作,而這份工作竟然陪伴到了我五十歲退休。
后來家里就逐漸把燈泡換成了漂亮的吊燈,還裝了一個不是品牌的空調掛機,還買了一臺兼容機電腦,還按了一部座機電話。
閨女幼兒園畢業(yè)了,閨女上小學了,閨女把同學帶回家來玩了,閨女跟好朋友鬧矛盾了,閨女開始寫作文了,閨女考試發(fā)獎狀了……川流不息的日子里擠滿了柴米油鹽,七零八碎。
后來房子就開始漏雨了,剛開始只是把房頂的涂料給弄濕了,導致吃飯的時候會經常有免費的東西掉到碗里,再后來就變本加厲了,碰到下大雨,必定是“床頭屋漏無干處”,有一回用來接雨的盆子用完了,老公就把鋼筋鍋派上了用場,這家伙摟著鋼筋鍋照樣睡得聚精會神。
2010年第二次搬家的時候閨女開始上初中了。
新家裝修的還算漂亮,都是按自己的心意設計的。閨女房間里貼了自己喜歡的卡通壁紙,窗簾也是心儀的田園風,書桌書櫥床頭衣柜都是女兒喜歡的淡粉色系??蛷d餐廳廚房也都收拾得“細微之處見精神”,到處都是喜洋洋美洋洋。但在新家住下的第一天閨女就哭了,說是還想回到之前那個家。其實那個家里有用的東西都搬過來了,甚至包括墻上的地圖和獎狀,但閨女哭著說這里沒有那個家的味道。
之后就免不了經常去那個家的附近轉悠,跑到原來的小飯館里喝碗拉面,跑進樓下的小賣部里買個飲料,抬頭望望樓上又安裝了一個空調,看看門口過往的那些老面孔,這習慣一直持續(xù)到現在。按閨女的話說,還是那個味。
2013年第三次搬家的時候閨女開始上高中了。
這次搬家是租的學區(qū)房,為了孩子上學方便。其實,算不上是搬家,只是帶了些日常的衣物和孩子的書籍啥的。裝修后的房子用不上了,就把公公婆婆從農村老家接了來住。我后來問閨女,想不想這個漂亮的家,閨女說這只是個住的地方,原來那個家才是家。
2016年第四次搬家的時候閨女開始上大學了。
復式房,室內樓梯,超大落地飄窗,配置了相應的家具家電,真正實現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算是低配版的“豪宅”。閨女的房間在樓上,有獨立的臥室客廳和衛(wèi)生間,還有露天的大陽臺。但閨女只住了一個暑假就去上大學了,之后在家的時間是每年的寒暑假。
2023年第五次搬家的時候閨女在外地參加工作半年了。
無他,老人家年齡越來越大,為方便照顧,跟老人搬到了一個小區(qū)。
現在的家,只是簡單地收拾了一下,達到了“可使用狀態(tài)”。家具家電都是之前用過的,環(huán)顧四周,都是熟悉的老面孔。
閨女現在連寒暑假都沒有了,整天是忙不完的工作。
前幾天閨女在網上給買了東西,不知道收貨地址,打電話問我咱們家住幾樓。我愕然:你不是剛回來住過一天嗎?閨女不以為然:嗨,沒注意是幾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