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家法(族規(guī))的衍變(隨筆)
所謂家法,是指調整家族或者家庭內部成員人身以及財產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它作為一種家族自治的行為規(guī)范,從道德、宗教、法律、禮儀、風俗等諸多方面調整家族(庭)關系。它的產生與法律本來是同源的,兩者都是源于原始社會的習慣,一直到后來"大家"即國家出現(xiàn)后,兩者才開始逐漸分離。由于古代社會生產力比較落后,人們大多以宗族或家族群居的方式生活,隨著人口不斷繁衍,宗族的規(guī)模逐漸擴大,依附于宗族或者家族的小家庭日益增多,必然在社會生產關系方面產生許多問題和矛盾。單純依靠血親情感說教處理復雜的家庭關系、維持家庭生活的運轉已經顯現(xiàn)其局限性。因此,為了家族生存發(fā)展的需要,必須調整宗族或者家族內部的各種關系,對宗族或家族成員進行必要的約束,從而產生了規(guī)范宗族或家族內部成員的行為規(guī)范。
從這個意義上講,“家法”是以血緣關系為基礎,尊崇共同祖先,維系家族親情,在宗族內部區(qū)分尊卑長幼,確立繼承順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員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規(guī)范。經過歷朝歷代的持續(xù)演進,不斷對其內容加以充實,“家法”變得越來越加系統(tǒng)和完備,成文的家法族規(guī)因應歷史發(fā)展的客觀需要,愈發(fā)凸顯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人們通常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凹曳ǎㄗ逡?guī))”作為家族內部成員必須共同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實際上起到了“國法”的輔助作用,成為一個國家社會管理規(guī)范體系的必要范疇和有益補充。在國家不安定或者國家法律制度不明確的時候,家法可以起到穩(wěn)定社會秩序的效能。
秦漢時期,隨著土地“分封制”的推行,產生了一些豪強地主。這些豪強地主家族憑借政治地位、經濟力量以及人丁興旺等優(yōu)勢,形成了地位顯赫的強宗大族,享有政治以及經濟上的特權。為了使宗族能夠長久把持國家政治,這些士族門閥不僅需要在國家的法律中形成對自己有利的規(guī)定,而且需要制定家族規(guī)范進行地位上的自我提高,借以培養(yǎng)約束本族子弟,因而制定了一整套規(guī)制完備的“家法”,并且被其他宗族或家族學習和效法。
中國古代著名的壽星張公藝,經歷了北齊、北周、隋朝、唐朝等四個朝代,作為中國歷史上治家有方的典范,其家族九代同居而未分家,合家九百余人團聚一起,春播夏種,秋收冬藏,和睦相處,多次受到朝廷旌表,倍受歷代人民敬仰,傳為人世間美談。據(jù)載,張公藝(公元577年—公元676年),鄆州壽張(今河南臺前縣孫口鎮(zhèn))人。唐高宗儀鳳元年去世,享年九十九歲。唐朝麟德二年,唐高宗與武則天率文武大臣、宮妃命婦去泰山封禪。車輦經過鄆州壽張(今臺前縣)時,聽聞張氏九世同居,累朝都有旌表,因而也慕名前去訪問。唐高宗問張氏何能九世同居?張公藝回答:“老夫自幼接受家訓,秉承家法,慈愛寬仁,并無殊能,僅以誠意待人,唯一‘忍’字而已。”遂請出紙筆,書百個“忍”字以進。唐高宗聞言,連連稱善,并贈絹百端,以彰其事。
唐宋以后,大規(guī)模的家族轉變?yōu)橹行∫?guī)模的家族,同時平民之家自主性不斷增強。為了約束家族子弟,不斷強調家庭禮治,因而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家法。既有權貴之家的家族法,也有平民家庭的家法。權貴之家的家族法的代表是北宋司馬光的《家范》,共十卷十九篇,貫徹其"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的一貫主張,系統(tǒng)地闡述了封建家庭的倫理關系和治家原則,以及修身養(yǎng)性和為人處世之道,在社會上層仕宦之家廣為流傳。朱熹在借鑒司馬光《家范》的基礎上,制訂一套繁瑣的家庭禮制和禮儀規(guī)范即《家禮》?!都叶Y》在內容上與平民之家的生活和勞作規(guī)律基本一致,其中各種規(guī)矩、禮儀都十分詳備,所以逐漸成為平民之家的家教之法?!都叶Y》的內容多以訓誡、規(guī)勸的形式要求子孫家人敬老愛幼,相敬和睦、為人忠信仁義等。同時,又用四個條文規(guī)定家內仆人違反行為規(guī)則要處以家族刑罰:男仆人對主人要忠信,能干家事,不能有欺詐、背公、徇私、盜竊等行為,做得好者則“重其祿”;違反者則“杖之”“逐之”;女仆人不能“兩面二舌”“飾虛造讒”“離間骨肉”,如有違犯則“逐之”等等。
此后,明朝的朱用純(字致一,號柏廬)在朱熹所著《家禮》的基礎上,編纂了《治家格言》,世稱《朱子家訓》,其內容更加貼近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推崇忠孝節(jié)義,教導禮儀廉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其一,關于勤儉節(jié)約,如“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其二,關于祭祀,如“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其三。關于家庭倫理,如“薄父母,不成人子”,“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其四,關于品德修養(yǎng),如“人有喜慶,不可生妨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其五,關于報國、如“讀書志在圣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等等?!吨熳蛹矣枴烦蔀槠矫窦曳ǖ牡浞叮缓笫缽V泛流傳和借鑒效法,至今仍然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客家民系作為中原漢族遺民,從秦漢以后為避戰(zhàn)亂,四散流離,告別安放祖宗靈位的宗廟祠堂,從中原大地廣袤的平原沃地向南遷徙,與南越當?shù)氐耐林谝粋€地域上共同生活、共同勞作、相互影響,逐漸“磨合”融合為新的民系——“客家族群”。
客家人作為中原世家,衣冠舊族,秉承中原士族的遺風,對于治國齊家、修身養(yǎng)性的“禮法”自然奉為圭臬,作為家族禮制和治理的核心內容,重視用道德教化和家法規(guī)范的力量調整家族內部關系,注重勸導性教育與強制性懲罰相輔相成,禮法并重。因而,家法在客家民系各個家族當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大多通過修訂族譜時以“家訓”專章的形式予以詳細記述,將應當“褒揚”和“懲戒”的內容固定下來,是家(族)長借以管理本家或本族人的基本法度,也是家族成員必須共同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具有極其普遍的強制約束力。至于家法所蘊含的內容,林林總總,包羅萬象,大抵可歸納為“褒揚類”和“懲戒類”兩個方面,既有正面教育的開導訓誡,又有強制性的懲治責罰。一般應當加以褒揚獎勵和開導訓誡的內容有“敦孝悌、睦宗族、力本業(yè)、慎交游、和兄弟、訓子弟、尚勤儉、戒爭訟、遵法律、禁非為”等等。并且,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上述家族管理的方向和目標,在此基礎上還建立了一套明確具體的表彰獎勵措施:如上旌表、錄恩榮、立牌坊、舉孝廉、薦生員、授丁權、立家傳、藝文志、記壽敘、賞金銀等等,給各個家族成員以人生的指引和行為的警策。
綜合家法的各個種類和諸多來源,可謂門類齊全,形式繁多,規(guī)范備置,懲戒嚴厲,甚至有的還顯得極其粗暴和殘酷。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警戒類:包括叱責、警告、立誓、罰祭、記過、驅逐、削譜等。二是羞辱類:包括請罪、貶抑、標志、押游、共攻等。三是財產類:包括罰錢、罰物、賠償、充公、拆屋等。四是身體類:包括罰跪、打手、掌嘴、鞭笞、割耳、砍手指等。五是資格類:包括斥革、革胙、罰停、革譜、出族、驅逐等;六是自由類:包括拘禁、工役、兵役等。七是生命類:包括自盡、勒斃、溺斃、打死、活埋、丟開(鎖在木板上丟人江河,生死歸屬完全靠碰運氣)、悶死(塞進缸中蓋上)、槍斃等。此外,還有家族主動“送官嚴究”或“鳴官處死”等規(guī)定。這些規(guī)定即便是文字內容,也讓人毛骨悚然,膽戰(zhàn)心驚,不寒而栗,頗具震懾人心之效果。比如有的家族規(guī)定:婦人無故哭泣者,需要跪香。而且,必須“蚤起夜眠,聞犬吠聲即起”,不得延誤。比如某些家族的“重祭典”法條中,對于賣祭田、祭器,伐墳木,毀墓石,廢時祭等行為,“皆重懲之,毋得容隱”。在“戒淫盜”法條中,則“少有干犯,即當痛責”,“致若犯劫盜之罪案,經族正會議,立予除名,不準入譜”。明初的家法族規(guī),如曹端的《家規(guī)輯要》,已經將處死列入家法族規(guī)之中。如犯有與人通奸等淫亂行為的婦女,要逼令其自盡,或者綁石沉潭、落屎缸、割耳朵、喂螞蟻等,借以洗刷其家族的恥辱,以昭示族人,促其守法,以正視聽。
我們在農村的老家,從小就聽到過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總是帶著些許神秘莫測的隱晦色彩,讓故事的敘述者有所顧忌,只能若有所指,點到為止,而不敢過于直白明了地表露自己的觀點。這些故事大多是當?shù)匕l(fā)生的事情,主要說是某某人的叔公,曾經因為與嬸嬸通奸而被打折了腿,又被族人逐出祠堂去了江西避難,此后音訊全無,從未回過老家。還有某某人的伯父,因為砍了祖宗祠堂后龍山上的樹木,被斬掉了兩根手指,此后郁郁終生,孑然而逝。另外,還有某某人早年喪夫的婆太,曾經與外族男人通奸,發(fā)現(xiàn)后被綁到其丈夫的墳墓前,割掉了半只耳朵,此后再也未曾拋頭露面。諸如此類近乎荒誕的傳聞故事,令人聞聲色變,毛骨悚然,渾身長起了雞皮疙瘩。而且,這些故事的主人公們,有一些人當時還健在,人們難免對其指指點點,評頭論足,頗多非議。我們也會隨著大人們的議論導向,產生強烈的心理暗示,迅速將這些人對號入座,與道德敗壞的人劃上等號,從內心浮泛起既同情而又鄙視的感覺,實在感到異常的矛盾。如今認真地回想和深切地思考起來,這正是說明了家法家規(guī)的嚴厲實施,起到了深入骨髓、銘心刻骨的警示作用,以至于在此后相當長的時間里,還讓人望而生畏,聞風喪膽,不敢造次,重蹈覆轍??梢娮鳛閲佬叹ǖ募曳乙?guī),既有其侵犯人權、令人發(fā)指的殘酷性,也有其潛移默化、警鐘長鳴的權威性,對于規(guī)范人們的社會生活,提供了必要的行為準則,應當認真加以甄別、批判和揚棄。
新中國成立之后,在如何對待歷史遺留的家規(guī)家法問題上,存在著相互矛盾的兩種錯誤態(tài)度。一是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qū),隨著新型的婚姻家庭關系確立,傳統(tǒng)的家族和大家庭的家族法治理模式被徹底否定,從而出現(xiàn)了家族規(guī)范上的真空狀態(tài)。對于家族中違反立身處世準則和人際交往規(guī)范的現(xiàn)象,沒有人進行必要的疏導、干預和制止,甚至家族中發(fā)生一些骯臟齷齪、甚至違法犯罪的事情,也往往無人過問,放任自流,聽之任之。以至于有些地方出現(xiàn)嚴重的違法犯罪窩案,形成人文缺失和道德淪喪的社會氛圍,讓人觸目驚心,痛心疾首。進一步而言,如果加強平時教育和管束,進行必要的疏導和懲治,這些不良后果完全可以避免。二是在一些荒僻偏遠、愚昧落后的農村,依舊存在著嚴重違反國家政策法律的家法族規(guī),姓氏宗族勢力根深蒂固,侵犯基本人權的現(xiàn)象司空見慣,或者恃強欺弱,或者濫施刑罰,弊端叢生,不一而足。有鑒于此,極有必要在認真檢討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家規(guī)家法,發(fā)揮其積極因素,彌補這方面的缺失,堵塞其中的漏洞。因而,認真研究家法的改良和適用問題,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不僅具有歷史學術上的意義,而且具有極強的現(xiàn)實意義。
我們研究歷史上家法族規(guī)的目的,主要著眼于它的實際效能,注重于它的借鑒和適用的意義。說得更加淺顯一點,就是為了現(xiàn)行社會的家族和家庭,設計一套合情合理、合法合規(guī)的新型家法治理模式,從而起到引領先進意識、約束落后行為的積極作用。首先,要堅持事物“兩分法”和“兩點論”的辯證思維,既要對現(xiàn)行家族法規(guī)的程序和內容加以甄別,條分縷析,權衡利弊,適者為用,進行必要的“揚棄”,批判地吸收歷史上家族法規(guī)治理模式的合理之處。同時,又要遵循現(xiàn)代社會的民主法制理念,對照現(xiàn)行的政策規(guī)定和法律規(guī)范,以維護家族民主和個人自由為基礎,強調每個家庭成員的身份地位完全平等,都有同等享受參與家族事務決策的權利,履行遵守家族規(guī)范的義務,做到權利和義務相一致。其次,新型的家族規(guī)范應當強調內容的合法性,遵循現(xiàn)代法治精神,落實民主法制原則,以實現(xiàn)公平正義目標為依歸,以保護公民的民主權利為準則,不得違反國家法律的規(guī)定,不得損害公序良俗,不得禁錮個人自由,不得侵犯基本人權。再次,新型的家族法規(guī)應當適應當代的形勢變化,堅持現(xiàn)代文明方向,遵循社會文明準則,維護家庭倫理,講究文明禮貌,以尊老愛幼、贍養(yǎng)老人、孝敬父母、撫育子女、建設美好家庭為主要目標,在內容上要與新的時代要求相適應,強化方向性的引領和實踐上的指導,便于全體家族成員認真履行和切實遵守,共同構建文明守法、幸福美滿、和諧共融的現(xiàn)代家族家庭關系,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文明國家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