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荷·獎】扎根荒漠的植樹人(散文)
2019年6月的一天,我隨阿克蘇地區(qū)文聯(lián)采風(fēng)團來到庫車。車子進入吐和高速公路20公里處。地區(qū)文聯(lián)主席楊萍告訴我們:“今天要采訪的是柯柯牙綠化的功勛人物畢可顯,大家都得用心掌握好第一手資料,攝影的、詩詞的、書法的、繪畫的、還有作協(xié)的,你們都得拿出東西來!”其實,每到一個采訪點,她都會說出同樣的話來,只是采訪的人物和采訪的內(nèi)容不同罷了。
今天,她的這句話,突然讓我覺得有了份量和親和力??驴卵谰G化,我是參加了的。2001年春,我來到阿克蘇,有了穩(wěn)定的工作,每年的柯柯牙義務(wù)植樹,從來沒有缺席過。每年的春天,我挖過八九十個坑,栽過八九十棵樹,這只是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延續(xù)罷了。隨著柯柯牙綠化工程的聞名于世,作為阿克蘇的每一個人,都深感自豪。而我一直在尋找著,是誰在柯柯牙的戈壁上栽下了第一棵樹?今天看來會有答案了。
我們的車子一直在尋找著出口。公路右邊的土路上,有人向我們招手。司機說,出口應(yīng)該在這里。走近一問,果然是畢可顯老人和他的兒子,在等候著我們。簡短寒暄后,老人的車子前邊帶路,我們跟著,向庫車方向返回200來米,車子向北穿過一座涵洞,遠(yuǎn)遠(yuǎn)看見牙哈裝車站,矗立在一片嫩綠當(dāng)中,是走近了的緣故。每每坐上火車路過這里,看到的只是一個綠色的點,一晃而過。只讓人能夠意識到在這方圓上百里的荒漠上,還有人類在居住。
車子進入站區(qū),映入眼簾的綠色連成了一片,路的兩旁清一色的圓冠榆迎賓似地站著;樹和樹的空地上長滿了叫不出名的花草;紅柳一簇一簇地幔長著;一些藤蔓植物隨意地由低洼處向高處攀附。說心里話,我是討厭這攀附植物的,此時此刻,在這一片荒蕪的戈壁上它們用葉子和鮮花,來展現(xiàn)生命的存在,我的討厭,顯得有些狹隘了。再說,還是人為的栽植,它們能活在這里,意義是非凡的。
站區(qū)建在一個北高南低的卡坡上,車子繞道北區(qū),從建筑結(jié)構(gòu)及延伸到遠(yuǎn)處的鐵軌看,是為火車運輸原油服務(wù)的。圍墻四周以新疆楊為主,伴有刺槐、鉆天榆等,形成排列有序的護衛(wèi)林帶。道邊的圓冠榆、紅花槐、饅頭柳、垂榆、大葉白蠟等,人為的嫁接和修剪過的樹種以各種姿態(tài)茂盛地生長著,使人仿佛置身于園林之中。南區(qū),有出出進進地汽車,拖著圓滾滾的油罐,穿梭在新疆楊和刺槐的綠色“隧道”里。
辦公區(qū)和職工生活區(qū),在南北區(qū)的中間,四層樓的辦公區(qū),在這戈壁灘上顯得高大宏偉。正逢職工晚餐,男男女女的見到我們頷首微笑,算是問候。畢可顯老人路過,他們隨聲問道:“老爺子好!”老人笑呵呵地應(yīng)道:“好!好!”便帶我們走向二樓會議室。站區(qū)領(lǐng)導(dǎo)和部分職工已經(jīng)等候在會議室里。我們剛踏進門坎,便迎來了熱烈的掌聲。
書記鄒鳳鄉(xiāng)把主座留給畢可顯。老人推辭著要坐另一邊。鄒書記說:“老爺子,今天這個位子是屬于你的,是你驚動了地區(qū)文聯(lián)的領(lǐng)導(dǎo)和藝術(shù)家們,你的故事,就是我們站上的故事……”鄒站長話還沒講完,又被一陣掌聲打斷。老爺子推辭不過,只好坐在主位上,左邊鄒書記,右邊他的兒子畢維齊。
公對公的座談形式,免不了互相介紹在場的所有人的名字和身份。其實,我在前文所提及的姓和名,都是在這個時候?qū)ι咸柕摹?4歲的畢可顯,就坐在我的斜對面,不,應(yīng)該說,是我坐在他的斜對面,他是主角,自然坐在對面的正中。鄒站長鄭重介紹他的時候,他起身,雙手合十作揖的動作自然極了,顯然成了一種習(xí)慣,便把他的低調(diào)和親和展現(xiàn)出來了。他的臉龐黑褐透紅,是長期的戈壁日照,強烈的紫外線留下的難以退卻的印痕,左右臉頰上透出的微紅是荒漠風(fēng)沙舔過的沒有來得及帶走的粗糙的底疤。倒是他的不到60歲的兒子和他坐在一起,酷似一對兄弟。
鄒書記介紹他的兒子畢維齊時,讓我有點吃驚。這樣一位看起來相貌平平的人竟然擔(dān)任過雙星東風(fēng)輪胎有限公司的總工程師。為了不讓年邁的老父親在西北荒漠上更加孤單,他提前打了退休報告,辭別了妻子兒女,來到這西北的荒漠,一起實現(xiàn)父親的意愿。這何止是一個“孝”字能夠道得盡的呢?
在場的攝影家們,憑借他們的工具,鏡頭對準(zhǔn)老爺子。而我,一直在尋找著側(cè)重點,對于一位功勛人物來說,報道他的資料不在少數(shù)。在他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讓他一根筋兒地用畢生精力干著同一事業(yè)?這樣想著,我便有了和他兒子畢維齊交朋友的想法。
當(dāng)然,我沒有放過另一個人——鄒鳳鄉(xiāng)。他說過:“老爺子的故事,就是我們站上的故事”。利用吃飯的空隙,我把自助餐的盤子和他擱在一個餐桌上,有意識地跟他套近乎,并打斷他和別人交流的話題,明知這是不禮貌的,還是違心地這樣做了。因為,對我來說采訪的時間是極其寶貴的。我從詢問他的個人問題入手,慢慢地打開了他的話匣子。
鄒書記把一塊肉夾進我的盤子里,指著這寬敞明亮的餐廳說:“以前的餐廳不是這樣的,是低矮的磚塊房,沒有餐桌,沒有座椅。整個牙哈裝車站只有幾排磚塊房,又處在風(fēng)口上,東南西北風(fēng)都會光顧。風(fēng)一起,沙子就會肆虐,漫天遍野地亂竄,鉆進吃飯的碗里,被窩里,如果不用被子蒙住頭,嘴里,眼睛里都會鉆進沙子來。戈壁本來就是荒涼的,加上風(fēng)沙,年輕的工人干著干著,就溜了。招工都成了問題。塔里木油田指揮部下定決心要改善居住環(huán)境,并將綠化工程同步進行。第一次投入200多萬元,把綠化工程承包給一家公司,結(jié)果以失敗而告終。后來,經(jīng)多方打聽,地區(qū)有一位植樹神人——畢可顯,基地領(lǐng)導(dǎo)通過地區(qū)領(lǐng)導(dǎo)的引薦,才把老爺子挖了過來。
“起初,只給老爺子每月3600元的工資,隨著種植的初見成效,基地領(lǐng)導(dǎo)覺得虧欠了他,決定把工程承包給他。老爺子通過預(yù)算,工程款定為36萬元。同樣的工程200萬和36萬是什么概念?有人私下說:‘這老爺子到底為了什么?’老爺子聽說后,告訴那人:‘石油工人太苦了!我只想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環(huán)境!錢是什么?多少是個頭?你們?nèi)チ私庖幌驴驴卵溃谀抢?,我們只有義務(wù)和責(zé)任!’
“和老爺子交往,聊得最多的話題就是綠化,他說過:‘想讓一棵樹在惡劣的環(huán)境里活下來,必須人為的給它創(chuàng)造條件’。
“我親眼目睹了他手把手地教他的一個維吾爾族徒弟植下一棵樹的全過程。樹坑是返工了的,坑的下邊全是沙石,徒弟想偷懶,不,應(yīng)該是真的挖不下去了。他驗收時,告訴他:‘這坑不合格,繼續(xù)挖!’徒弟面有難色地望著他。他順手提起旁邊的鋼釬,跪姿在坑邊,順著沙石的縫隙釬去,一下,兩下……又用手刨出釬下來的沙石。示范后,他把鋼釬遞給他的徒弟說:‘就這樣干,不要用力太猛,順著沙石的縫隙……哦,對了,每個坑我給你再漲兩元錢。’深1.5米,直徑8公分的樹坑挖好后,他讓徒弟把從14公里外運來的紅壤土墊到坑底50公分的厚度。他選了一棵鉆天榆苗,拿在手里借著陽光看了看,對徒弟說:‘看好了,樹苗在成長期有向陽的一面,栽植的時候,讓向陽的一面繼續(xù)向陽。徒弟把樹苗立在坑的中央,另一位小工把紅壤土填進坑里。就在徒弟準(zhǔn)備用腳后跟踩實土壤的瞬間,他急忙過去雙手握緊樹苗,往上提了提說:‘記住,這個環(huán)節(jié)很重要,提一提讓樹的須根在土壤里伸直了才能跟土壤充分接觸,樹才能扎根——扎根!明白嘛?扎了根,樹才能活!’
“‘扎了根,樹才能活!’老爺子的話很低沉,卻穿透了我的耳膜。這句話似乎說給我的,‘扎了根,樹才能活!’人呢?我反問道。那段時間,我正在為調(diào)動工作的事發(fā)愁,安不下心來,是老爺子的話啟發(fā)了我。一棵樹能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扎根生存。而我,就不能和樹一樣的扎下根嘛?這樣想著,便安下心來,似乎尋找到了我的人生方向,便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上今天的領(lǐng)導(dǎo)崗位。
“看看,現(xiàn)在的職工多么年輕,他們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工作,正如老爺子植下的樹一樣扎根在這里?!闭f到這里,鄒風(fēng)鄉(xiāng)書記指著正在吃飯的職工,讓我看。接著他給旁邊的畢老爺子夾了一個饅頭。老爺子沖他笑了笑。他問老爺子:“您的36萬元承包費夠了嗎?”老爺子舔了舔嘴唇說:“虧大發(fā)了!做計劃的時候,把運土的費用,根本沒有列入進去,人工工資不斷上漲,我把自己的積蓄用完,還借了老伴的,到現(xiàn)在沒有還人家哩!去年春節(jié)回家,好在人家一個字都沒提,三天年過完,我趕緊開溜……”同桌的人們聽了老爺子的話,都笑了。我也笑了,笑過之后,心里卻沉甸甸的。
晚飯后,老爺子執(zhí)意要帶我們?nèi)タ纯此N植的果園。20畝的棗園,樹上掛滿了青色的棗子。他說:“棗子的品種可全了,你們看,在這一棵樹上,我讓它結(jié)出四種棗子……”同行者,有熟悉棗子的人,指著一根枝條說:“這是灰棗!”指著另一根枝條說:“那是脆棗……”我們圍著這棵棗樹,仰望了一圈,最后,都把仰望的目光投向老爺子。
核桃園要比棗園大的多了,剛進地頭,老爺子興奮地說:“你們知道嗎?我把實驗林場的‘新露’品種給引來了?!?br />
“新露?這不是您老選育的優(yōu)良品種嘛?還獲得過什么獎項呢?”一旁的楊萍主席興奮地問道。
“哦,你也知道呀?”老爺子見有人知道這個品種,便自豪地說:“就是這個品種,獲得國家科委重大科研獎,讓我有了新疆核桃栽培專家的頭銜?!?br />
棗園和核桃園的中間,一池清水,映在晚霞里,折射出迷人的光彩。老爺子說:“這才是樹的命根子。地下水抽上來,不能立即澆灌,讓水在池子里享受到足夠的日照,才有養(yǎng)分?!?br />
是這一池清水,養(yǎng)活了這400多畝的綠色生命。老爺子把水看得比油還珍貴,他說:“我們南疆本來就缺水,在這戈壁灘上能有這么一眼旺水井,簡直是天助我也!為了節(jié)約用水,花了代價,埋了地管,采用了滴灌,省水多了……”
核桃園的南邊,一片平坦的戈壁上,有一家獨門院落,老爺子招呼我們:“這是我家,大家進去坐坐!”隨老爺子進入大門,院內(nèi)一片嫩綠,葡萄架和屋檐連在一起,院內(nèi)除過走廊,其余的部分不是花,就是菜?;ǖ钠贩N很繁雜……連洛陽的牡丹也在這里扎根發(fā)芽,可惜過了時節(jié),花兒敗了,葉子卻綠綠的。菜園里長著西紅柿,茄子,辣椒,蒜苗,白菜……應(yīng)有盡有。愜意的院落給人一種傾心的感覺,簡直使人忘記了圍墻外的茫茫戈壁。
我們正在指指點點議論著花和菜的時候,一對維吾爾族夫婦走了進來,后邊緊跟著兩個巴郎。老爺子向我們介紹說:“這就是我的大徒弟阿力木,一個憨厚的巴郎子。初到呀哈,站上沒有宿舍,我就住在他家,算是我的房東。那時候,他還是一個年輕的巴郎子,二十出頭,沒有結(jié)婚。他的父母給我騰出一間土塊房,盤上土炕……巴郎子機靈著呢,冬天,給我燒熱火墻;夏天,給我開窗換氣,還把被褥抱到草垛子上曬太陽……”
“您就收他當(dāng)徒弟了?”不知是誰問了一句。
老爺子“呵呵”笑道:“是呀,憨厚加機靈,不給他做點什么,心里不踏實呀!”眾人都笑了。
阿力木聽師傅在說他,湊到我們面前說:“屋里坐嘛,西瓜有?!奔兇獾膰Z夾帶著山東方言。
我問他:“你會說山東話?”
他笑著說:“我的國語嘛,是師傅教的,師傅嘛,山東的。”
眾人笑著隨他進屋,他的妻子已經(jīng)切好了西瓜,擺在茶幾上。吃西瓜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一輛老式的“飛鴿”牌自行車被懸掛在側(cè)墻上。
我問他:“自行車怎么騎到墻上去了?”
眾人回頭望著。
阿力木說:“這輛自行車嘛,我?guī)煾档?,師傅送給我了。現(xiàn)在嘛,摩托有了,它嘛,騎墻上去了!”眾人笑了。
有人問:“師傅的自行車這么珍貴嘛?”
阿力木笑而不語。老爺子插話道:“他賊得很,背著我,偷偷地學(xué)會了騎車技術(shù),把人家阿依古麗帶上逛巴扎(集市)。兩個人逛著逛著,就成了現(xiàn)在的洋缸子(媳婦)阿依古麗。見他喜歡這輛自行車,干脆送給了他?!?br />
“哦,原來是這樣,怪不得這么金貴,是你用它誘惑了阿依古麗呢。”有人這么說。
“師傅說的嘛,不全是。我用師傅教的嫁接技術(shù),讓阿依古麗家的一棵棗樹嘛,結(jié)出了四種棗子。他的爸爸嘛,我的老丈人,才把阿依古麗嫁給我?!闭f著,他回頭向正在倒茶的阿依古麗問:“你說,對不對?”阿依古麗靦腆地勾下了頭。
走出院門,遠(yuǎn)遠(yuǎn)地看見一個綠蔭成片的村落。阿力木指著村落說:“看,那個阿瓦提村,就是我的村子。我的房子嘛,在村頭,我和師傅住過的。原來嘛,村子里沒有幾棵樹,師傅來了,教我們栽樹、嫁接果樹,就變成現(xiàn)在的這個樣子??矗返膬蛇?,那些楊樹都是我們親手栽下的……師父說,要把樹一直栽到牙哈站來?!?br />
離開牙哈站時,老爺子的兒子畢維齊抱著紙箱過來,說是去年的紅棗,讓我們帶回阿克蘇分給大家嘗一嘗。我們多次拒絕,老爺子有些不高興了,反問道:“怎么了?這是牙哈的棗子,味道跟阿克蘇的不一樣,給大家嘗嘗,這是我的心意?!比思野言捳f到這個份上了,再拒絕,顯得不盡人意了。棗子裝上車,我特意地跟畢維齊握手告別,問他:“可以存下你的電話號碼嗎?”他說:“當(dāng)然可以!”我順便把自己介紹給他。他得知我的工作單位時問道:“認(rèn)識于洪亞嘛?”我說:“何止認(rèn)識,他是我的老領(lǐng)導(dǎo)?!?br />
“哦,他是我的同學(xué)呀,我們從小一起玩大的。來,加個微信。”說著,他掏出自己的手機。這正是我巴不得的事情呢,想和他交朋友,就能夠更多地了解畢老爺子的事跡呢。
車窗外,一對酷似“兄弟”的父子,不停地向我們揮手。我們一個個把手伸出窗外,向這對根植于戈壁荒灘的父子告別。大漠落日將他們的影子拖得很長,一頭在地上,一頭頂在了這片荒漠綠洲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