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荷】關于過年的記憶(散文)
1、年味
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正月十五,過了正月十五,年就該收尾了。正月的日子過得真快!今年的年因為疫情的影響,人們好似心里壓著一塊石頭,連喜慶的氣氛也像籠罩在一種壓抑的氛圍里,顯得格外沉重。即使是節(jié)日的鞭炮聲也是稀稀疏疏,沒有一點肆意和張揚,因此便懷念起過往的那些年節(jié)的味道來了。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過臘八意味著拉開了過年的序幕。
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妒酚洝ぱa三皇本紀》:“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蠟祭,以報天地”。夏代稱臘日祭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蠟”,漢代改為“臘”。古代多有臘月祭祀的習慣,漢代之前臘祭的具體日期并不固定,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到了漢代才明確了從冬至過后的第三個戍日為“臘日”,直到南北朝時期才固定為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臘八節(jié)也從這時候才正式成為節(jié)日。
凝寒迫清祀,
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
藉此慰中情。
北齊魏收的《臘日》說的應該就是臘祭的事。
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
草煙漠漠柴門里,牛跡重重野水濱。
多病所須惟藥物,差科未動是閑人。
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jié)物新
宋陸游的《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說的佛粥則是臘八粥了。按理說,臘八節(jié)應該是正宗的中國傳統節(jié)日,可是按照佛教的有關記載,十二月八日這天釋迦牟尼因在菩提樹下一朝悟道,終成佛陀,因此臘八這天,寺院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實等煮粥供佛,名為臘八粥。而喝臘八粥祈求得到佛祖的保佑和傳統的臘祭合二為一,幾經演變,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習俗。
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薄堆嗑q時記》里則稱“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棗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家鄉(xiāng)的臘八粥沒有那么的講究,各家各戶的臘八粥也不盡相同。小時候家里窮,能吃飽飯就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即使再怎么困難,母親都會變著花樣將臘八粥做得盡可能好看好吃,五谷雜糧在前一天就浸泡好退好皮,第二天一大早慢火燉熬,若想吃甜食,就加入大棗,紅糖,若想吃葷食就拌入熗炒過的大肉臊子,因為家鄉(xiāng)從沒有喝粥的習慣,所以我們索性就會就著咸菜,很像是吃糝飯了。反正在我的記憶里只有這一天吃的糝飯是別有風味的。自從上學離家到后來參加工作,便很少在臘八節(jié)這天回家,到后來母親病逝,再也沒有吃過她老人家做的臘八粥了,只有在前些年二姐做過一次,吃過后至今意猶未盡呢。
過了臘八,鄉(xiāng)村的年味便漸漸地濃了起來。
家鄉(xiāng)有句俗話“娃娃急著過年哩,大人逼得胡旋呢?!钡拇_,在那貧困的年代,對大人來說真有點不太輕松。最大的問題就是一家好多口人的新衣了。自打記事起,小時候就很少穿新衣,好多時候都是穿哥哥姐姐穿過的舊衣服。雖然不合身,但母親總是漿洗得干干凈凈,有時候實在不行,母親就給改改。直到上學了,才覺得很別扭。因為母親實在找不出一件能改的衣服,只好將姐姐穿過的一件暗格的衣服改小給我穿,惹得同學們哄堂大笑?;丶液螅覜_她發(fā)了好一通脾氣,但我也知道,那是沒辦法的事。再次到校,誰笑話我,我就跟誰干仗。但是到了臘月,我們兄弟姐妹還是暗暗地盼望著能有一件新衣服。沒辦法啊,那個年代扯布是要布票的,一家的布票合起來只夠三個人做衣服。父親精打細算,首先要保證倆姐姐,其次是哥哥,我總是被排除在外。好在父親同時會買好多炮仗,鄭重地交代,這些都是屬于我的。雖然委屈,但也覺得高興。好在母親在做新棉衣的時候,給我做的棉芯總是新棉花,又綿又軟,很遭哥哥姐姐的嫉妒。直到有了妹妹和弟弟,我才也有了穿新衣的資格。
過了臘八,另一項大事就是殺年豬了。
年豬是打年初就喂養(yǎng)的,一般是養(yǎng)兩頭,一頭是準備年中賣掉供家庭日常開銷,另一頭就待過年了。哥哥姐姐們要出工掙工分,喂豬就是我的任務了。每到放學,背個草框和小伙伴們揪豬草,天天如是。只有晚上,才有空做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倒也不覺得日子多么難過。可真到了要殺豬的時候,心里難免又有些心疼。畢竟是自己一把草一把草喂大的啊!哥哥笑我膽小,但他哪里知道,我最怕聽到那豬撕心裂肺的嘶叫呢。
殺豬的師傅我們一般都叫,殺屠。那個年代殺屠是個很吃香的行業(yè),既輕松又賺錢。殺一頭豬的報酬是兩塊錢和一塊約莫五六斤重的膘肉。我們一個幾百口人的村子,只有一個殺屠,所以至今記得他那很拽的樣子。殺豬前,他猛喝兩口酒,幾步跨到豬圈,拋出一個繩套,很精準地套在豬的勃頸上,驚得豬一陣狂跑。待得小伙子們將豬撲倒,他早一個箭步穿上,長長的殺豬刀已經沒入了豬的勃頸。在家鄉(xiāng)有好多有本事的人,在我的心目中,他就算一個??上?,在我出門上學的那一年,他意外去世了。至今想起來也難免唏噓,總是暗暗地想,這是不是經常殺生的人的一種報應呢?
當一綹綹的肉塊擺在案板上,剩下的活兒就是母親的了。將準備過年用的肉歸置好之后,其余的撒上鹽一遍遍地搓,然后用一根長棍穿起來掛在房梁上,做成了臘肉。每逢節(jié)日,用竹竿挑下一塊,或煮或炒,別有一番滋味。
殺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宴客。鄉(xiāng)下的人雖然窮苦,但卻是淳樸。殺豬后挑最肥最嫩的肉做成燴菜,一方面酬謝幫忙的勞客,一方面宴請左鄰右舍和長輩。上門請客當然是我們這些小孩的事了,一家家一戶戶,挨門請客,道一聲:“我爹請您吃肉?!?br />
后又撒丫子趕到下一家,生怕請不到人了。因為這殺豬后的第一次宴客,到的人越多越是有面子。每到這個時候,父親總會打幾斤散酒,在火盆上煨熱,挨桌敬酒,氣氛煞是熱鬧。記得最多的時候安了五六桌。其實,按現在的標準來看,這燴菜簡單的有些寒酸,豬肉、粉條、蘿卜、白菜、豬血,面精。但母親總會做出一些新花樣來,引得吃客們贊不絕口??粗麄凁堄腥の兜爻灾?,我們雖然眼饞,但心里總是樂滋滋的。宴客之后,母親會用老碗裝上燴菜,讓我們給沒有來的人家送去。這淳樸的鄉(xiāng)風一直延續(xù)了下來,我二十三歲那年生了一場大病回家休養(yǎng),剛好趕上村里殺豬宴客的日子。鄉(xiāng)親們這家請,那家請,最是感到溫馨。最后不知是誰說,吃過七個豬心就會完全康復。結果到最后,一下子收到二十多個豬心,母親感動地哭了,我的眼淚花也直打轉。父親只是淡淡地對我說,記住就好。
臘月的日子過的總是飛快,也有數不完的活兒。做豆腐、壓粉條,甚至著急忙慌地排隊磨面。全村只有一盤水磨,村里人都想在年前磨好足夠的白面。于是一到臘月,磨面的人特多。有時候睡到半夜,估摸著差不多的時候,就要爬起來在磨房里候著,生怕被摻了隊。同樣忙活的還有油坊,只是油坊的熱鬧是另類的。生產隊時期,隊長吆喝一聲:“榨油了。”提前選好的小伙子們按照分工,炒籽、涼籽、碎籽、蒸籽,這一些列準備工作就要好多天。然后,才到最關鍵的兩個步驟了:包餅和上床。包餅,就是用做好的模子套邊,雪草或細麻繩打底包邊,填充油料,錘實打結。然后套上鐵圈,便是做成了一個包餅。當時,共有五個榨床,一次就要做百八十個包餅。
上床,就是把包餅碼在榨床上,這是個技術活,有專門的師傅在做。上蓋和下漕要嚴絲合縫,不然會漏油。餅塊間距要合適,不然會影響出油量。餅隔與一楔要有一定的間隙,便于打入二楔與三楔乃至更多等等,不一而足。小孩子們最喜歡的當然是開榨的那一刻,一個人喊著號子,好多人應著:“吆呵!”同時放開油墩,一下一下有節(jié)奏地砸在楔子上。榨油是個慢功夫,剛開始還干勁十足,可到后來你就是用鞭子抽,那些小伙子也會懶得動一下。所以,出油多不多,最關鍵的就在那呼號子的人,什么刺激就喊什么。無非是姑娘、媳婦之類的葷話。一時間,“吆呵”聲就聲嘶力竭。五個榨床,五套人馬,暗暗地比著高低。這一干就是三五日,之后按人口和工分分油。我家人口多工分少,但在分油上卻占了大便宜,因為人口和工分的比例是六比四,能分滿滿的兩壇......此后,有了榨油機,這種古法榨油也就慢慢湮滅在時間中了,真是可惜。
一進臘月門,母親就沒有閑的時候,事必躬親,生怕遺漏了什么。有時候,連父親都看不過去,但鍋灶上的事又幫不上忙,也只好由著她了。
最費力氣的是篜過年饃了。最起碼要兩天才能完成。前一天,用酵母啟面,第二天開始蒸,一籠一籠,連蒸二十多籠,因為按照風俗,正月里是不能蒸饃的。小時候白面少,大多數是黃面,于是,母親就變著法將黃面做成各種口味,白面饅頭只有親戚來了才可上桌。
臘月的日子是帶節(jié)奏的,蹦蹦跳跳的就到了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三是農歷小年。這天最重要的就是祭灶,也叫送灶神。關于灶神有各種說法。
一謂祝融:“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祀以為灶神”
二謂張單:唐代段成式云:“灶神名隗,狀如美女。又姓張名單,字子郭?!?br />
三謂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為玉皇大帝任命的執(zhí)掌飲食督查善惡一應大事的神袛。
老百姓是最現實的,不會追究灶神姓甚名誰。只知道這天灶神會回天宮向玉帝匯報,明善惡、斷是非、定賞罰。所以恭恭敬敬、誠惶誠恐。奉糖瓜、獻酒肉、焚紙錢,祈求多表善舉,少言是非。有詩為證:
又逢臘月二十三
敬送灶王回皇天
備妥豆秸供馬用
融化灶糖把唇粘
囑告上天言好事
祈求下界保平安
?三十夜里眾神會
莫忘準時返灶前
呵呵,這是明顯的作弊啊。民以食為天,以神為大,好多時候命運可不掌握在自己手里。那么,在神靈之前,自然裝不得清高了。
臘月二十三這天,我們會早早地吃過晚飯。母親很認真地清理灶房,纖塵不染,一應灶具擺放得井井有條。父親鄭重地揭下去年這個時候,貼上去的灶君圖片,然后貼上新的圖片和小對聯。之后就是焚香,獻供,然表(一種專門燒給神靈用的紙錢),磕頭。同時口中不時地念叨:“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彼驮钌袷且患笫?,所以全家一個不落,都應該在場。若有誰缺席,父親總會在焚香的同時交代清楚,是因為什么原因沒有到場。鄭而重之,非常認真。獻在案前的供品除了肉品之外,最最重要的就是糖瓜了。據說,灶神最愛吃甜食。另一點,糖瓜本就粘嘴,是生怕灶神在給玉帝匯報的時候,一不留神說得太多,說了不該說的事,惹他老人家生氣,降下責罰,那凡人可是受不了啊。
臘月二十四,掃房,這是雷打不動的。將所有的家什抬到院里,屋里一件不剩,然后用掃帚打掃干凈,一個角落都不落下,這叫掃窮土。有條件的人家還要將房子里里外外粉刷一邊,意味有一個新的開端。
過了臘月二十三,就要開始跟年集了。故鄉(xiāng)相鄰的三個鄉(xiāng)鎮(zhèn)的集市是不會撞日的。每隔三天一個集,雷打不動,我們鄉(xiāng)鎮(zhèn)縫1、4、7便是集日。所謂跟年集,就是購置過年的必需品,水果菜蔬、瓜子糖果、走親禮品、對聯門神、香表供品,只有將這些東西都購置全了才算安心。每到這個時候,我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賣肉,用架子車拉著半扇帶腿的豬肉去賣。父親要跟年集,哥哥姐姐們各干其事,父親覺得,我好歹也是識文斷字,堪當重任了。好在鄉(xiāng)風淳樸,商量好價錢,找個叔叔伯伯過稱,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就可以了。有時候價錢實在商量不通,喊來父親,由他做主,我只管收錢就好。在給父親交帳之后,揣著他賞給我的一兩塊錢,心里美滋滋地。
二十五,糊窗子,這也是固定不變的日子。
老家的舊房很簡陋,但所有的靈動都集中在一對窗戶上。匠人用一段段木格做成富有詩意的圖案,最簡單的也是那種工整的方格。所以,我們這些小孩子就將所有的心思放在了這片小空間里。哥哥裁紙,將各種彩紙裁成窗格的大小。姐姐負責剪窗花,一張紅紙剪成各種蟲魚鳥獸。我負責糊窗子。按照心中所想,將一張張彩紙貼成或對稱或怪異的圖案。打打鬧鬧間,幾間房子的窗子便糊成了。立馬,簡陋的房間便充滿了喜樂的氣氛,連心也敞亮了許多。只是期盼著日子快點過??!
一些心急的孩子翻出村里塵封好些日子的大鼓,“咚咚”地敲著不成節(jié)奏的鼓點。仿佛只有這樣,才能給這走得老慢的時間長點精神,加點節(jié)奏。
一個少數民族朋友曾跟我笑著說,你們的所謂過年就是,臘月里昏天黑地忙,正月里昏天黑地吃。我真沒辦法三言兩語給他說清楚,只能一笑了之。其實,若是客觀地看,的確是這樣??墒且荒甑筋^東奔西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辛苦苦所為何來?這日子過得也未免太過簡單!索性在這年關節(jié)點放開所有的不如意,暢快一回又未嘗不可。更何況,這暢快之中還帶著所有的期盼和更大的愿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