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籮筐】蘇州人夏季里的口福(散文)
蘇州人會吃,也會寫。那陸文夫先生一篇《美食家》,讓全中國的人民都記得了他,也記得有個叫蘇州的地方,同時也記住了蘇州的美食。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天堂蘇州不單單風(fēng)景優(yōu)美,而且物產(chǎn)豐富,每個季度都有不同的美食,來自大自然的饋贈,養(yǎng)育著一代代的蘇州人。春季里的百草叢生,蔬果滿盈自不必說,我就寫寫夏季里蘇州人的口福吧。
一
清明節(jié)過后,天氣變暖了,但初夏的陽光還是討人喜歡的,柔柔的,酥酥的,就像母親溫暖的手拂過臉面。野花開了,草也長高了,那種生長在池塘邊的箬葉也變得寬寬長長的了。小心地站在池塘邊,彎腰,伸出手,挑選那些寬葉,采摘一些,回家放開水鍋里略煮,放涼,洗凈。準(zhǔn)備好若干糯米,淘洗干凈,放清水中泡一會,瀝干,用醬油著色、調(diào)味。然后將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切塊,大小同鋼蹦兒,放料酒、蔥姜、胡椒等拌勻,腌制二個小時。準(zhǔn)備好扎?,便可以開始包裹粽子。
蘇州人包的粽子是“小腳粽”居多,所謂小腳粽,便是外形像古時候女子三寸金蓮的小腳,前端細(xì)尖,后端像腳后跟。箬葉大的可用一張,否則就是二到三張。將箬葉卷成漏斗形,食指和中指夾住尖端,其余三指托住“漏斗”的圓椎體部分放于掌心,加入一半的米,然后放一兩塊腌漬好的五花肉,再放一些米,另一手將箬葉蓋過去,拉緊,整理好,將繩子在“腳背”到“腳跟”處纏繞,一只小腳粽便包好了。小腳粽比其他形狀的來得緊一些,不易散開。放入鋼鍋中加水,煮開后用小火慢慢煮,煮上半天,待有香味飄出,離煮熟就不遠(yuǎn)了。
煮熟的粽子是初夏里飄來的第一股清香,淡淡的箬葉香,有了竹子的味道。
想起竹子,便想起清靜的竹林。涓涓的溪水,陽光輕巧地擠進(jìn)竹林,斑駁的光影,舊日的懷念,那屈原的汩羅江,那伍子胥的胥江河。執(zhí)一支心香,剪一縷清風(fēng),聽一曲籟音,捧一本詩書,品粽子的清香,便是這初夏里最美的時刻。
二
“夏至三庚入伏”這句古話,里面有兩個知識點,一是“三庚”,所謂“庚”就是天干地支里面的老七,一庚為十天。再一個是“伏”,所謂“伏”便是“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入了伏,氣溫一天比一天高了起來,氣壓又越來越低,濕度也大了,而風(fēng)卻小了。這樣的天氣,味蕾“感冒”了,吃什么都不香,就想吃些涼的、爽滑一些的食物。于是蘇州的一碗面便是百姓們的首選,那“風(fēng)扇涼面”是夏日里的一面小旗,每家面館都會有。
真正代表蘇州人夏天里的一碗面,是“三蝦面”,比起時令當(dāng)季的大名鼎鼎的“楓鎮(zhèn)大肉面”、“鹵鴨面”還要來得受歡迎。
三蝦面,不難理解,有“蝦籽、蝦腦、蝦仁”,這河蝦到了伏天便肥了起來,個個腹中都有飽滿的蝦籽(卵)。
進(jìn)入面館,點一份三蝦面,是極有面子的,一張紅“鈔票”還不夠,還得再加一張,找個零頭也不用數(shù)就放口袋里,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是手機(jī)支付,知道貴,打開了支付界面也不縮回了。
吃這個三蝦面是有講究的,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湯面,就是將三蝦放在盛有湯的面上。另一種就是拌面,面和三蝦是分開的。用托盤將三蝦(分于三個小碟里)和面一起端上來,服務(wù)員或老板就會微笑著為你服務(wù),來為你拌面。將一半的“三蝦”倒入面中,快速地拌起來,只見那動作好快,將面抬得好高,這面還慢不得,拌慢了,面就“坨”了,千萬別怪給你拌面的人那個猛勁,秀氣的就會面不入味。直拌到每根面上都沾上了蝦籽,這時你才可以拍照和吃面。余下小蝶里的三蝦之二蝦(蝦籽全部倒入面里拌了),便由食客細(xì)細(xì)品味其味道了,那豐腴的蝦腦,油油亮亮黃澄澄的;那蝦仁嫩嫩滑滑的,嚼一口好有彈性。
三蝦面,是面中的“愛馬仕”,貴就貴在全部是手工操作。先不說河蝦的價格,來說說這三蝦的“剝”法。那河蝦清洗干凈后得用手指從蝦的脖子下到蝦尾間,將蝦籽刮下來,這是技術(shù)活,得一推一刮,既要輕又要準(zhǔn),動作要快,慢了蝦子會反抗,蝦籽不能完全刮入水盆,也會刮得不徹底。剝蝦腦么,就是將頭部掐了,放入開水里。這水也有講究,得放蔥姜燒開。待蝦頭變紅時,迅速撈出,剝出蝦腦,丟棄蝦殼。剝蝦仁吧,不能硬來,因為是活蝦,殼和肉是連在一起的,必須放冰箱里冷凍一下,時間大約二三十分鐘吧,根據(jù)河蝦的多少來取決,然后拿出來,一推一擠,蝦仁便從腹部完全脫落。
三蝦面,以前是“非富即貴”之人的口福,如今早就成了百姓的普通食物了,吃的是美味,享受的是口福,過的是生活質(zhì)量。
三
蘇州人的夏天,在賞荷的同時,也品嘗了荷花給予人們的饋贈,那便是“藕”。能吃到藕,便是夏天快要結(jié)束了,來到了節(jié)氣上的“立秋”,而真正意義上的秋天還沒有來到,我們將這夏秋之時,仍然稱作為夏季。
夏天的荷花,點水的蜻蜓,拂堤的楊柳,潔白的云朵,盡情地展示著夏天的美妙,那柳枝上的蟬,似琴聲繞梁。撐一把遮陽傘,站在荷塘邊,賞花賞風(fēng)景的同時,看著農(nóng)人彎腰拾起腳下的泥藕,在水塘里晃兩下,一根潔白的肥胖的藕便呈現(xiàn)在面前。舉起來,問游客有需要么,并介紹說,這是蘇州本地藕,是七孔藕。
早就聽說過有“七孔藕”和“九孔藕”,每次買回家,洗凈切開后,總會細(xì)細(xì)地去數(shù)這個“孔”,但是并不知道兩者的區(qū)別。
老農(nóng)細(xì)細(xì)道來,七孔叫“紅花藕”,看外觀,短而粗壯,表皮顏色比九孔藕深一些,內(nèi)孔也不是太白,但是吃起來“糯”,燒個排骨藕湯,味道“呱呱叫”。
細(xì)細(xì)品來,七孔藕是蘇州本地的,那么九孔藕,便是“外來戶”。其實呢,蘇州的藕也是九孔的,只是因為生長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還有兩孔沒有發(fā)育好,而九孔藕最大的特點就是脆,水分足足的,來個清炒或者涼拌,非它莫屬。
看著老農(nóng)誠實的眼神和微笑的臉,我買了一根(三節(jié))回家。捧著這段藕,竟然莫名地想起小孩子胖胖的手臂,還有那可愛的哪吒。搖了搖頭,自己輕輕地笑了笑。
去菜場,買了排骨,回家后系上圍裙便上陣。排骨洗凈在開水里燙過后,放一邊。將藕去皮,切成滾刀塊,水中泡一下,順便倒點白醋,這樣處理能讓藕不變黑。將排骨和藕在油鍋里略煎一下,煎出香味,表皮略現(xiàn)淺黃即可,放作料略翻炒一下,讓作料充分進(jìn)入到排骨與藕中,使其入味,然后放水大火煮開,轉(zhuǎn)小火慢燉。
離開廚房,手拿一本書坐在門口,時不時地看兩眼聞一下,待香味溢出,基本可以品嘗。此時的藕已經(jīng)變了顏色,有種粉粉的微紅,可愛的顏色。用筷子觸一下便酥酥的,咬一口,糯糯的,那絲還連著,“藕斷絲連”,用筷子能繞上好幾圈。而價格偏貴的排骨,卻成了藕的陪襯。
蘇州人若是在飯點時遇見,便自然而然地問上一句:今朝吃格啥個菜。吃個排骨藕湯。蠻好,蠻好,通通氣。
所謂通氣,也就是說夏季里很容易腹脹,因為貪涼吧,吃藕可以排氣,還能起到清熱呀生津呀,活血呀,還有一點,就是緩解疲勞。夏季里出了汗,很容易身體疲勞,吃點藕,會精神一些,這也許是蘇州人最喜歡的。
蘇州人說藕這個字時,會用第四聲。在蘇州話里,用第四聲的并不多,而藕卻是另例,也許因為這藕是荷花的根莖有關(guān)吧,自身帶有一種仙氣與高傲吧。
四
在蘇州的夏季里,有一種食物,既可以當(dāng)零食,又可以用來燒菜,這便是菱角。
在節(jié)氣上的“立秋”之時,也是夏季的末期,菱角大量上市了。菱,是蘇州的“水八仙”之一,所謂水八仙,便是生長在水里的,在不同季節(jié)里成熟的水生植物,它們卻不能聚齊。水八仙,指茭白、菱角、蓮藕、芡實、慈姑、荸薺、水芹、莼菜。這些水生植物,大多數(shù)是食用根莖,也有食用葉片的(莼菜、水芹)。
蘇州人在飲食上有講究,也可以講是嘴刁,不時不食,只吃應(yīng)時食物。在夏季末期的時候,河蕩、池塘里,成熟了菱角,可以一直吃到秋季的末期,在這些日子里,若是不吃這菱角,似乎不是地道的蘇州人。
菱角,這名字聽來,就知道有角,而沒有角的,也可以稱為菱角,比如說那種“和尚菱”,圓滑滑的,并不觸手。
蘇州的菱角分為好幾種,從形狀上看有兩角的,有三角的,有四角的,還有沒角的。這些菱角吃法也不一樣,分生食與熟食。
生食的當(dāng)屬水紅菱,表皮是水紅色,有兩只角,像只小船似的。蘇州姑娘大嫂們,頭扎巾布,身穿藍(lán)花衣,坐在一只船形的水桶上,雙手翻飛,口中飄出:我們倆劃著船兒采紅菱呀采紅菱。姐姐她多開心,妹妹呀她多高興。就好像兩角菱,同根生呀,我倆一條心……后來呀,有關(guān)人士就改了,將姐姐妹妹改成了郞呀妹呀,將開心與高興改成了有心呀有情。但是采紅菱的歌還是不錯的,當(dāng)吃著菱角時,特別想唱這首歌。水紅菱上市的時間較短,因為它長著長著就變老了。
同樣長著兩只角的還有“老烏菱”,這家伙可是硬得很,綠中帶黑的相貌,有著兩只彎彎的角,像牛角一樣。這個菱必須是熟食,洗凈,放入水中煮熟就行,剝開硬殼,這菱肉呀如同栗子一般,香甜粉糯。
四角菱,好理解。好奇的是有三角菱的,一角在上面,兩角在旁邊。
蘇州的菱,有次序地上市,倒也是好現(xiàn)象,吃完此菱食那菱。我特別喜歡用菱角炒來吃,將菱角(除水紅菱外)剝皮去殼,洗凈切片或滾刀塊(視配菜而定),炒肉片、炒木耳加辣椒、或是來幾種水八仙一起炒,名曰“荷塘小炒”,那些菜沾上菱角的香甜味,加上菱角的脆,更使味蕾激進(jìn)爆發(fā),分泌出大量的“饞吐水”,使人欲罷不能,停不下筷子,眼睛始終在這個菜上。若是素食主義者,可以用菱角做豆腐湯,灑點蔥花,便成了“一清二白”,美味還健脾益氣。
蘇州人,在清苦的夏季里,沒有“待虧”(虧待的意思)一張嘴,給味蕾與心情,有了很好的慰藉。
謝謝老師支持,謝謝,謝謝,祝老師天天快樂,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