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電影《西游伏魔篇》簡評(賞析)
2017年《西游伏魔篇》在春節(jié)賀歲檔上映的時候,毒Sir點評5.9分,我打6分。英雄所見略同。先來回顧一下“西游”的淵源:從《西游記》(吳承恩)原著,到1986年六小齡童版《西游記》,到后來衍生出的各種版本的《西游記》電視劇,再到1995年周星馳主演的《大話西游》,至此,經典敘事還是占據影片的主導地位,即:人物塑造符合預期,擁抱主流意識形態(tài),被禁止的愛……就是常說的節(jié)操完整、三觀端正。
但是,《大話西游》同時是一個分水嶺——顛覆傳統(tǒng)心理期待的形象塑造,豐富的衍生劇情已經開始超脫原著的束縛。這之后的“西游”題材影視劇一直在傳統(tǒng)和反傳統(tǒng)之間掙扎——想創(chuàng)新又暫時找不到發(fā)力突破的方向,想玩又不敢玩壞,一旦突破底線,玩壞了,觀眾就不買賬了。所以,什么《大鬧天宮》(2014)、《萬萬沒想到》(2015)、《西游記之三打白骨精》(2016)以及《西游伏魔篇》同年的《悟空傳》(2017)等等,統(tǒng)統(tǒng)都是面目模糊的墊腳石,圈錢賣點無非就是光影魅力?!肮狻焙汀坝啊笔强萍加矊嵙Γ羌夹g,技術統(tǒng)制論在這里又扳回一局。
所以,整體思路大致就是,有朝一日媒體界把孫悟空或者唐僧師徒其他幾個人徹底玩壞,“西游記”也就到盡頭了,在那之后我們看到的將不再是《西游記》,而是與“西游記”相關的東西。在這里,忍不住以學術圈一度很流行的一種方式提個問題:當談論“西游記”的時候,我們在說什么?周星馳已經把這個題材玩到極致,戀也戀了,腐也腐了,如果想要再有突破,那大概是“唐僧一家三口帶著三個徒弟去取經”之類的荒誕劇情,或者像韓國片《紅字》那樣,書寫“畸戀”,弄出一個異性的小三(類似的說法還有“同性才是真愛,異性只是為了繁殖后代”等等)……
可以肯定,跟“西游記”有關的周邊產品還是可以賣錢的:影片、電視劇、公仔、暢銷書等等,但是傳統(tǒng)的經典已經被逐漸消解、解構,變成一個意義更為豐富的文化現象。雕像被摧毀了,信仰將如何扎根?從結構到解構,最終是否能夠重構?亦或是留下一地雞毛、最終化為烏有?就像《百年孤獨》結尾——一陣風吹過,這個世界再也沒有馬貢多,一個城鎮(zhèn)及其歷史隨著一個孤獨了一百年的家族消失了,淹沒于歷史的塵埃,留不下一頁歷史痕跡。
那時看完《西游伏魔篇》,靈感突然而至,就寥寥說幾句吧。敘事與反敘事,傳統(tǒng)與顛覆,經典及其解構,西游記題材的系列產品都做到了,而且繽彩紛呈。這也說明:這個社會是足夠寬容的,言論是可以實現極大自由的,某些精神訴求是可以得到滿足的。問題是滿足之后怎么辦?我們的靈魂將何去何從?還是從此無處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