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楓】炸馓子(散文)
快到年三十的時候,我就有了一個念頭:今年要自己炸點馓子。
小時候過年是真的高興,有好吃的好玩的,還有幾角或一兩元的壓歲錢,沒有任何煩惱的事情。那幾天大人們也比平時和藹些,就算是放鞭炮把新衣裳炸爛了一個小洞,也不會打罵孩子,畢竟是過年呢,別給自己找不自在,先給你擱著,年后再找個借口收拾你一頓也不遲!與現(xiàn)在的孩子動輒可得幾百上千的壓歲錢相比,那時的壓歲錢實在不足道哉;但是喜悅的心情是不能全拿壓歲錢的多少來衡量的,因為那時候孩子們很少有自己的零花錢,過年能拿到一點壓歲錢就很驚喜了,自己可以用這錢買水果糖、買小紅炮、買鉛筆橡皮轉筆刀,總之完全自己支配?,F(xiàn)在的孩子平時不缺零花錢,過年得到再多的壓歲錢也覺得很平常,根本沒有錢裝在口袋里的那種滿足的感覺。人在貧乏的時候最容易獲得滿足。
而過年對大人們來說就不一定是快樂的事情了,也許是不盡的煩惱和憂愁,或者說“年味并沒有變淡,只是開心的不再是我們這一代人?!敝徽f做飯這一件事情,我媽就常常發(fā)脾氣。她說“最不愛做這麻煩的飯!”后面的話她沒有說,但我看著她忙碌的樣子就明白:吃飯的人太多,干活的人太少,有怨氣!比如包包子包餃子,一個人和面、摘菜洗菜、剁肉餡,一個人搟皮兒一個人包,一個人忙里忙外,還都特別能吃,真是辛苦,你說這心里怎么能不窩火!窩火就是有火不能爆發(fā),大過年的不能讓大家都不高興,有火也得憋在心里。但是嘟囔兩句還是有的。我媽一發(fā)脾氣,我就緊張,就不開心了。為了不讓我媽再發(fā)脾氣,我就跟著學,幫著她點,這樣我媽就高興了一些,不嘟囔了。她高興了,家里的天就晴朗了!所以說一般家庭的氣氛都是由女人的情緒來決定的?,F(xiàn)在看來,我那時還算懂事,知道心疼我媽。這樣一來,到我十九歲離家前,我媽會做的飯我就都學會做了。
我會炸馓子也是跟我媽學的。我媽在的時候每年過春節(jié)都要炸馓子,也炸糖花馃子。
馓子跟麻葉類似又做法不同。
麻葉是將面粉、雞蛋、菜籽油、芝麻、鹽等混合在一起,加水揉成面團餳著,再像搟面條一樣搟薄,切成三寸長兩寸寬的面片,中間劃上一刀或三刀,單片或兩片疊著,從刀口翻轉一下就成了;馓子有點像是新疆人的拉條子,搓成條在油盆里浸著,再扯出來盤成一大把,下油鍋炸制;糖花馃子是發(fā)面做的,把紅薯蒸熟加紅糖壓成泥,再把發(fā)好的面搟成餅,上面涂抹一層紅薯泥卷起來,切成條,放倒,兩片或三片一組,中間用筷子一夾,就變成了一只蝴蝶或一朵花的模樣,炸制出來是花色分層的,又香又甜又好看。我最喜歡吃的還是這糖花馃子。甜蜜的東西總是最容易帶來幸福感。
我媽做的是關中馓子,跟外面賣的不一樣。和面搟面跟做麻葉子都一樣,但是造型要講究些,要把餛飩皮大小的面片對折一下,在連接處切成細條,上面開口處不要切斷,就像梳子,然后打開,對角一折,另外兩個角翻轉上去壓在一處,這樣就變成了一個扇面,往油鍋里一下,馓子迅速膨脹舒展開來,一朵朵菊花就開了。
如今已不是物質生活貧乏的年代了,食物的充足豐盈已經(jīng)讓人的感覺變得麻木遲鈍,年復一年的日子平淡無味。我們每天都在尋找那種記憶中的東西,但總也找不回來,那就是沒有憂愁的少年時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