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家鄉(xiāng)的包谷酒(散文)
家鄉(xiāng)地處陜南商州,與鄂西北接壤,乃中國百名古鎮(zhèn)之列的漫川關。屬亞熱帶氣候,溫暖而濕潤,五谷皆生,物產豐富,山青水秀,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出土過與仰韶文化同時期的歷史遺跡。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酒文化獨樹一幟。
家鄉(xiāng)人擅釀。走遍每個鄉(xiāng)村,村村皆有擅釀而名的人物。男人長于白酒,女人長于黃酒。燒黃酒臥荷包蛋是待客的茶點,烈性白酒才是待客宴會上的主角。農歷七至八月,青蒿孕育花蕾,欲開未開之時。以豌豆、小麥、大麥三合一為佳,粉碎拌勻,和以山泉。干濕度把握在可捏成團而不出水為宜。木框為模,踩結成磚塊形。割青蒿包裹。騰一間封閉良好的房子,將包裹了青蒿的糧食磚塊兒堆碼在一起,閉門等待。二十天或一月,以當年平均氣溫而定,或長或短。青蒿發(fā)熱的過程,便是磚塊兒內部發(fā)生微妙變化的過程。大功告成時,磚塊呈淺灰黃色,聞之是青蒿伴著糧食發(fā)酵的特殊香味,干結,表面包裹細微的菌絲。是謂麯。風干備用。麯的好壞決定釀酒的品質,制麯是釀酒的第一道工序。
包谷成熟,粉碎蒸坯,晾至不燙手為準,每百斤包谷伴二十斤左右麯粉。掘地為窖,細抹黃泥,將拌勻了麯的坯封于窖內,等待醞釀。窖深二尺左右,大小自定,上封黃泥后苫防水雨布,以防雨水滲入。醞釀時間不定,一般二十天左右。時間不到不成酒坯,時間過長,酒味變酸或苦,影響品質。農村的釀造師鑒定方法是,窖面封泥插一小孔,聞酒香濃淡,便知坯熟與否。坯熟即時蒸餾,坯生封泥等待。
一口大鍋,滿鍋山泉,上置木桶,當地人稱為酒甑。甑底與鍋之間,置篦,篦上裝入伴了谷糠、豆殼或包谷芯的酒坯,越松散越好,坯裝半甑。甑上部留有小孔,穿孔而出的是竹制酒餾。餾中空,一端木制勺狀,勺面與甑上天鍋的鍋底對齊,以接住天鍋鍋底凝結滴落的酒液為宜。天鍋是一特制大鍋,底尖口闊,鍋外部清洗干凈,置酒甑上口,草圈封嚴。天鍋內蓄滿水,保持水涼為佳,稍熱即換。
灶燒木柴,使甑底大鍋水沸,且始終保持。熱蒸汽穿入酒坯,攜帶酒分子,升騰至天鍋底,遇冷,凝結成小水滴,滑至天鍋尖底,集結成流,流進餾的木勺,沿餾的空竹管流出,溜口下置酒甕,接住餾口細流,即為酒。蒸餾酒的季節(jié),選在冬天,冬天農閑,人們不用下地蒔弄莊稼,夭氣寒冷,也有利于天鍋降溫。這一天或幾天里,三四個男人著單衫上陣,在酒香和酒霧飄散的作坊里,忙得滿頭大汗。凡至作坊的男女,主人毫不吝嗇地請你品酒,大碗伺候,喝醉為止。忙碌的師傅們僅品每一甑酒的品質,已終日醉熏熏,說話舌短,走路如扭秧歌。蒸過的坯可拌入新坯和麯,再釀二至三遍,分別稱頭酒、二鍋頭、尾酒。頭酒性烈,二鍋頭綿長甘冽,屬上品,尾酒淡,摻入頭酒中和烈性。
擅釀者必擅飲。家鄉(xiāng)人待客,菜上八盤,時令菜肴附之,臘肉為主。酒沽之于甕,客不醉不散。一敬二陪三通關,敬陪必雙杯,稱為酒不單行。打通關者至少半斤量,猜拳行令。外地客人若不通曉猜拳,可改為打杠子、猜寶或其它相互間能接受的行令方式。逢客六杯,只決勝負至二比四。滴酒不沾者可免,只要動杯,必須接受通關酒令。行酒令高聲喧嘩,談笑間,客人已酩酊大醉。觀戰(zhàn)者助威吶喊,幫行令者勸酒。沒有幾個客人能在家鄉(xiāng)的酒桌上清醒離席。家鄉(xiāng)人好客,視醉為待客的禮數。若客人醉現丑態(tài),主人不僅不怪,反而欣喜至極。
家鄉(xiāng)習俗,喜慶、待客、過節(jié)、祭奠時皆狂飲。酒是喜慶時的魂,是哀慟時的祭。若無酒,那日子便寡淡無味了。
包谷晶瑩似玉,也稱玉米。陜南山區(qū)的土地,無處不生,且高產穩(wěn)產,既作糧食,也作家畜飼料。食之雖不及小麥、大米,但華麗轉身后釀為美酒,卻是酒中上品,堪與動輒幾百一瓶的名酒比肩。流浪在外的游子,視家鄉(xiāng)包谷酒為思鄉(xiāng)之物,小酌一杯,滿口皆是濃烈到極處的鄉(xiāng)情。
作者于故鄉(xiāng)太平山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