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楓】神奇的瑞云庵(隨筆)
說起瑞云庵,自然會聯(lián)想到“神奇”二字。瑞云庵,坐落在邵武大埠崗鎮(zhèn)道峰山顛。據(jù)了解,早年于大山北面,有峻嶺八千余級,沿石階逐級而上,需一個時辰可至。然而,幾年前,大埠崗鎮(zhèn)政府帶領村民于大山南坡開辟了一條盤山車道,可直達道峰山頂,所以,那陡峭的北嶺,就很少人走動了。道峰山,高聳入云,體大騰達,莽莽蒼蒼,像巨龍,橫亙在邵武的南天,凸顯出聳拔雄大,曠奧兼勝的氣勢和特點。其瑞云庵,亦奧妙玄幻,久負盛名。
據(jù)載,早有神道名“瑞”,偕二道人,尋覓于此。當即只見,天光閃爍,彩云浮空,且從天外隱隱走來兩巨“麒麟”。道人為之驚喜,嘆道:“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鼻胰鹑鹣嗪希慵炊ㄓ诖?,塑佛建庵,香火自旺。唐?開元年間,贛建昌郡大旱,太守王儀之懇詣此山,躬請神道祈雨,萬靈,大旱之年贏得大豐收。故上奏朝廷,敕封神道“瑞”為神濟園照大師及其二道人同為三佛祖師;敕此庵為瑞云庵,意為吉雨乃瑞云所賜;敕此山為道峰山,以紀道峰瑞云祥雨之功。宋?紹興、淳熙年間及明初均復敕封如前。像這樣歷經(jīng)數(shù)朝數(shù)代皇帝敕封的山、庵、道人,雖非絕無僅有,確也不曾多見。由此,此山此庵此道,亦增添了不少“神圣”的光茫。
瑞云庵,建庵千年余。自唐以來,道峰山生得庵有六處勝景。瑞云首庵是其一。史上閩贛信眾,絡繹不絕,香火至盛。然而,至清?康熙、乾隆年間,接連遭毀,復建不及于前。民國卅年,經(jīng)虔誠信士、商埠能人出資重建如常。但是,文革時期又遭毀壞。直至改革開放年代,有識之士及廣大信眾五千余人,慷慨捐款七十萬余元,在鎮(zhèn)政府支持下,翻新庵廟,鋪就了盤旋峰頂?shù)乃嗦访?。這正是“國泰民安年景好,奇山古寺盛春來”。如今瑞云庵,圣殿雕龍鏤柱、金碧輝煌,殿內供奉神濟、真濟、慈濟三佛祖師和如來三寶的金身佛像,香火鼎盛,神靈之氣尤存。
于庵右側,有井一口,水深數(shù)丈,色碧而味甘,寒冬溫心,酷暑涼脾,煮茗釀酒,清醇味甘,不可多得。于庵正前,有一天池,方圓十畝,水深影幻,只見流出,未見流入,終年不涸。夏荷在池面盛開,群魚在水中嬉戲,甚是美好。更有天池中央,絕粗木一根,斜插池底,歷久不朽。浮出水面處,長有翠枝綠葉,叫人好不叫奇,視難忘懷。有傳說:名道建庵伊始,曾攜長徒一道,募得東路巨木數(shù)百根,即命眾徒速至天池接木。屆時只見巨木一一從池中浮出,眾徒大喜,且數(shù)量夠數(shù)時,鐘聲鳴響。誰知鐘聲響止,竟有一木徐徐浮出水面半截,即戛然而止,動彈不得。這根巨木便成了久插池中,歷久彌新、至今不朽的奇木啰。
于庵左側移步百十,還有一處寬衍崗面,近百畝。其上蕓蕓水草叢生,踏之,頓覺叢底如空,叢面慣動,且柔軟如綿,又不至塌陷,舒爽之感油然而生,猶如登索橋之幻意。如此疑似沼澤,非為沼澤之地,被稱之為軟糍崗,實在是精當不過。記得,武夷山景區(qū)之黃崗山頂有中山甸一片,碧草厚布,猶如連天的綠絨地毯,一望無際。但踩踏時只有軟綿,卻沒有底空浮動之感。因此,對中山甸而言,軟糍崗堪為袖珍奇品了。
瑞云庵啊,說到這里,真不想停下來!但是這庵,這山,這崗,這云,這水,能不教人說個“神”呀,“奇”的嗎?祖國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千百年來的璀璨文化和崇高的精神道義,哪能不令人肅然起敬和無限向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