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春花秋月 >> 短篇 >> 雜文隨筆 >> 【春秋】林氏三杰(隨筆)

編輯推薦 【春秋】林氏三杰(隨筆)


作者:河楊 舉人,4312.87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5840發(fā)表時間:2021-08-28 14:35:24


   中華民族是文明之邦,歷來都重視撰修家譜。前年,我被林氏宗族邀請,為他們撰修了家譜,因此有機會知道了林氏三杰的事跡。
   所謂“三杰”,就是一個家門,連續(xù)產生了三個杰出的人物。
   清朝咸豐年之前,林家在務農的同時,還注重子弟的文化教育,家中常年請了專門的私塾先生,教育家族的子弟。咸豐三年1853年,洪秀全造反,在南京創(chuàng)建了政權,稱“太平天國”。清朝政府全力鎮(zhèn)壓,開始了長達八年之久的“拉鋸式”戰(zhàn)爭。由于蕪湖地方是南京近畿,成為了主戰(zhàn)場,當?shù)厝吮悔s盡殺絕,廣大農村成了無人區(qū)。太平天國被鎮(zhèn)壓了以后,1865前后,因為戰(zhàn)爭跑出去還存活的人陸續(xù)回來一些。林家村戰(zhàn)爭前近百戶人家,一共只回來了三個人,其中就有林崇禮的祖父林旺春。其他人便不知道所蹤了。村上原來的房子都被夷成了平地,剛回村的人只好到山上砍些竹子、茅草,撬草棚居住。
   那時,蕪湖地方的土地大面積荒蕪,無人耕種。清朝政府鼓勵別的地方人來安家落戶,同時規(guī)定,所有的荒蕪土地,誰占誰有,只需要向政府報個田數(shù),不用交稅納糧。這樣,二十五歲的林旺春憑著年輕力壯,居然陸續(xù)占據(jù)了六十多畝的水田。這么許多水田,他一個人當然無法做好,而林旺春為了多占面積,采取了“廣種薄收”的辦法。那些年,他將這些水田都種上了水稻,雖然每畝單產很低,但由于面積較大,總的收獲還是很理想的。
   當時,江北各地有不少人來蕪湖創(chuàng)業(yè),一二十年后,荒蕪的土地和廣漠的水面都有了主人。林旺春在回家創(chuàng)業(yè)的第二年秋天,與無為洲來的一戶姓駱的姑娘結成了連理,建立了正常的家庭。這對年輕人奮發(fā)圖強,一年后建筑了一堂蓋草的住房,算是有了比較規(guī)范的居所。再一年,有了心愛的孩子。若干年后,孩子成人,1882年又有了孫子,他為孫子取名林崇禮。接著,建起了瓦房,家產漸漸豐厚起來。
   這時候,已經到了清朝末期,村上已經有二十多戶人家。三位林姓創(chuàng)業(yè)者,也發(fā)展成了十二戶。林崇禮七歲那年,老林旺春將祖上“農家也要讀書”的傳統(tǒng)重新啟發(fā)起來,請來了教書先生,在自己家里辦起了私塾學堂,林崇禮是私塾學堂里的第一位學生。林崇禮二十歲那年,考中了翰林院待詔,品位比秀才高得多,清朝政府給了他一套官服,其中一頂帽子,帽頂上有一個“頂子”,很是精致,他們家一直保存到文化大革命才丟棄的。私塾學堂也因為他的功名有了擴展,招收附近的農家子弟,常年有十個左右的學生。
   林崇禮漸漸長大,家里農事繁忙時,他主要以種田為主。農事稍微松閑下來,他還去學堂讀書。1904年,他叔父的兒子林崇義七歲,也進入了私塾學堂。
   1911年中國發(fā)生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華民國。新舊社會更替時,社會上新潮思想風起云涌。林家村雖然是鄉(xiāng)村,而學堂里的私塾老師卻是新潮人物,常常將世界上新聞在學堂里談論。這時候的林崇禮也快四十歲了,聽到了外面世界許多精彩的新聞后,產生了向往外面世界的情趣。于是,他經常與私塾先生交心,居然與江西吉安方面聯(lián)系上了。他不辭辛苦,常常從家鄉(xiāng)不遠千里來往于吉安。他去吉安干什么,從來沒有向家里人詳細說過,只是說他在做大事業(yè)。同時,顯得十分繁忙,連農業(yè)也顧不上了。
   那個時候,是孫中山的國民黨與共產黨合作時期。林崇禮依據(jù)當時社會上的習慣,以自己的知識與見識,在家鄉(xiāng)招收學生,學生們稱他為先生。他與他的學生們在一起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并且操練武藝。公開的說法,是在學習武術。他們操練武術,使用的都是長矛和大刀,玩起來常常汗流浹背。時間長了,他招收了許多學生,地方上只要稍微出眾一點的人,都成為了他的學生。這些人大多數(shù)有文化,又能夠耍大刀、棍棒,是當時“文武雙全”的人物。但是,沒有看見他們使用過現(xiàn)代的長槍或短槍。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蔣介石獲得了國民黨的領導權。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fā)動了國共大破裂的事變,史稱“四?一二事變”,林崇禮的活動很快受到了限制,他們不再公開活動了。但是,林崇禮本人還是經常的到吉安去。
   1927年秋天,國民黨當局忽然宣布“林崇禮是土匪,必須逮捕正法。”林崇禮得到這個消息后,不再公開露面,他的學生們也都各奔自己的生路去了。再后來,也沒有聽說過他們還有過什么活動,這樣看來,他們好像沒有嚴密的組織系統(tǒng)。
   國民黨當局為了抓捕林崇禮,經常派武裝人員到他家里來,常常弄得村上雞犬不寧。他們抓不到林崇禮,便將他的胞弟林崇信抓著審訊。在得不到林崇禮的消息時,便對林崇信百般恐嚇,說不把崇禮交出來,就拿他林崇信抵罪,致使崇信產生了嚴重的恐懼心里。在三番五次嚴酷的抓捕行動中,1928年春天,林崇信被嚇得在村后的大樹上上吊自盡了,當時他才37歲。
   國民黨當局對抓捕林崇禮十分認真,有“抓不到絕不松懈”的勢頭。在林崇信被嚇死后的第二年,林崇禮終于被抓住了,隨即便被執(zhí)行了死刑,時年47歲。
   由于當時的輿論說林崇禮是土匪,人們雖然不知道他做了怎樣的土匪事,但弄得他家里人抬不起頭來。因此,對林崇禮、林崇信的死亡日期都沒有記清,只記得是在那個年間。
   林崇禮到底是干什么事的?為什么會被國民黨當局說成是土匪?其實,他及他的學生們,從來沒有做過類似土匪的事。但從林崇禮的行蹤和作為來看,大約是早期的共產黨。在蔣介石發(fā)動了“四?一二政變”后,國民黨政權便大肆屠殺共產黨,罪名就是“共匪”。林崇禮只有是共產黨,被國民黨當局說成是“土匪”,才是“順理成章”的事。因為,當時我們當?shù)厝诉€不知道有共產黨的名稱,如果說是“共匪”,人們是不理解的。
   林崇禮、林崇信兄弟的不幸遇難,對林家的打擊是巨大的。不過,村上的私塾學堂不僅沒有關閉,還更加壯大了。請來的先生,居然與新潮人物聯(lián)系得更密切。林崇禮二叔的兒子林崇義,更是接受林崇禮的“教訓”:認為有文化,有能力,不能做與政府相違背的事(他認為堂兄林崇禮做的是與政府相違背的事)。于是,他憑著自己學得的文化與知識,積極參與政府當局的工作,居然在縣政府謀到了職位。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國民黨、共產黨第二次合作,林崇義被任命為本縣保安大隊的隊長。他率領著縣大隊武裝,保衛(wèi)縣城,五次擊退了侵犯的日偽軍。但大局他奈何不了,縣城最終還是淪陷了,國民黨縣級機關轉移到了縣西的農村中,他被任命為國民黨的縣長。在他任縣長的第五年,一次與日軍戰(zhàn)斗中,不幸大腿負傷,被送到了涇縣云嶺新四軍醫(yī)院治療。
   傷好后,林崇義不想再出去做事,只想安心在家里修養(yǎng)了。
   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很快進入了解放戰(zhàn)爭。“皖南事變”后,當?shù)貒碴P系很緊張,抗戰(zhàn)結束后,國共合作徹底破裂,新四軍活動更加活躍。1947年冬天,國民黨本縣政府為了打擊新四軍,根據(jù)林崇義在抗日中作戰(zhàn)的情況,任命他為“五鄉(xiāng)聯(lián)隊隊長”。此消息剛剛出來,林崇義本人還沒有接到任命,新四軍卻先知道了。新四軍知道林崇義是本地人,熟悉情況,怕他擔任了“聯(lián)隊長”后,新四軍的活動會受到重大制約。于是,在1947年臘月十四日的晚上,去了一班人到林崇義家里,將他家糧倉里的稻子,叫老百姓挑走了,將林崇義本人帶了出來,在他村北一公里處“處決”了他,那年林崇義50歲。
   林崇禮還有個弟弟叫林崇智,1919年生了個兒子叫林振光。振光從小便在私塾學堂里讀書。稍微懂事后,在私塾先生的指點下,去了蕪湖市內的教會學校讀書,當時稱“洋學堂”。這個洋學堂里的老師更是新潮人物,他們崇尚陶行知的教學方法,教育方針是要求學生不要“讀死書”,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國進入了抗日時期。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志趣相投的學生組織了“新安旅行團”,在讀書的同時,周游全國,宣傳抗日。他們從1935年10月起,行程五萬多華里,游歷十二個省市,影響巨大。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們宣傳共產黨的主張,號召人民擁護共產黨,推翻蔣政權,得到了共產黨的支持,周恩來還特別接見了他們。
   他們的終于得到了共產黨的領導。解放江西時,林振光跟隨解放軍部隊到了江西南昌,被分配在江西省財政廳當任了廳長。由于他工作兢兢業(yè)業(yè),成績顯著,得到了上級表揚,很快出任了財政廳第一把手。文化大革命中,他被造反派反復批斗。其間曾經獲得過“解放”,被分配到某化工廠任黨委書記。為了生產需要,他啟用了有真才實學的知識分子,再次遭遇更殘酷的批斗,終于在1977年的一次批斗中,被活活地斗死了,時年58歲。
   林家村的林姓,現(xiàn)在有三十多戶,一百三十來個人口,是真正的普通農家。普通農家連續(xù)出現(xiàn)了這樣的三位杰出人物,是少見的。然而,“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林家“三杰”,雖然是在不同時期,走的不同的政治道路,但是,都沒有得到善終。
   他們的際遇,令我十分費解——人啊,應該要有知識,有了知識應該要為社會服務,以求得到良好的成果??墒窃鯓硬拍艿玫健傲己谩钡某晒??這其中真的要憑“天時地利人和”,自己是無法確定的!
   然而,我了解到了“林氏三杰”的經歷后,特別是他們的結局,覺得不勝唏噓;可是,不能“因噎廢食”啊,因為“歷史正在前進,知識更須振興”!
  
  
  

共 3612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本文通過對林氏三杰的介紹,向后人展示了一段歷史時期的真實面貌。文章語言樸實精煉,結構嚴謹。在直白沒有雕飾的訴訟中領略歷史。推薦欣賞。編輯:北極主人】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河楊        2021-08-28 15:52:06
  謝謝北極老師編輯本文,愿老師工作愉快!
共 1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