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文采飛揚 >> 短篇 >> 雜文隨筆 >> 【文采】屬于兒童的“理想國”(雜文)

編輯推薦 【文采】屬于兒童的“理想國”(雜文)


作者:孫彩文 舉人,3001.38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8847發(fā)表時間:2020-10-02 16:59:11

正值國慶假期,微信群里在共讀《理想國》。
   另一閱讀群發(fā)來每日警句,恰好作為題記:
   在時間里,皮囊終會老去,最后所有的光鮮都會被褶皺吞噬,而靈魂不會。
   ——王小波
  
   (一)
  
   關(guān)于“靈魂”我少有涉獵,常避諱其唯心思想,但教學中又不得不研究,因為教育本就是靈魂的喚醒。
  
   01
   柏拉圖認為人的靈魂里存在三種品質(zhì),即理智、激情和欲望。
   理智是為整個心靈的利益而謀劃的“氣”,是智慧的,應該由它起領(lǐng)導作用,“激情”應該服從和協(xié)助“氣”,讓“欲望”滿足“氣”,成為快樂的伙伴。
   柏拉圖認為“氣”應該是正義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捍衛(wèi)理想國的永恒和鞏固,而培養(yǎng)為這一任務而終身奮斗的人。
  
   02
   盧梭把柏拉圖的《理想國》當作是一本教育著作,他說:“它是一篇最好的教育論文,像這樣的教育論文,還從來沒有人寫過咧?!北R梭的“靈魂”說基于契約精神:
   ?我們每個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導之下,并且我們在共同體中接納每一個成員作為全體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只是一瞬間,這一結(jié)合行為就產(chǎn)生了一個道德的與集體的共同體,以代替每個訂約者的個人。共同體就以這同一個行為獲得了它的統(tǒng)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
   ?這一由全體個人的結(jié)合所形成的公共人格,以前稱為城邦,現(xiàn)在則稱為共和國或政治體。至于結(jié)合者,他們集體地就稱為人民。
  
   03
   孔子作為儒家的靈魂人物,對于“公民”的教化,強調(diào)“導之以德”。
   《論語》中的道德條目有20多個,如仁、禮、義、智、信、忠、孝、梯、勇、恕、遜、溫、良、恭、儉、讓、敬、中庸、寬、敏、慧、友、剛、毅等,孔子通過六經(jīng)典藉載體成文繼世,其德育實踐思想,對整個中華民道德品格的形成和發(fā)展,乃至中華民族精神支柱的塑構(gòu),民族凝聚力的生成強化,都產(chǎn)生了偉大的影響。
  
   (二)
  
   寫作,是通往“理想國”的重要通道。兒童寫作若遵循內(nèi)在的線索:導之以德,就抓住了育人的本原——靈魂。
  
   01
   教育現(xiàn)狀令人擔憂,通往靈魂的寫作之路在“塌方”——
   寫作成為“我和你”的單線聯(lián)系,拒絕和世界交往。
   寫作成為“硬碰硬”的單兵作戰(zhàn),在規(guī)定時間、規(guī)定地點完成老師的“規(guī)定動作”且必須獨立完成,被拘囿為“一個人的戰(zhàn)斗”,而失去“自由王國”。
   寫作成為“寫作業(yè)”的單調(diào)體驗,沒有言說的酣暢淋漓,沒有創(chuàng)作的成就喜悅,辛苦的“習作”實現(xiàn)不了“作業(yè)”向“作品”轉(zhuǎn)正,公開“發(fā)表”成為一種“理想”。
   我們記住了:生活是兒童寫作的源泉和富礦。
   我們忽視了:“理想國”是在靈魂喚醒中得以實現(xiàn)。
  
   02
   “水本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
   兒童寫作的真情與智慧,往往是在與他人、與自然、與社會的交往中碰撞、迸發(fā)并獲得提升的。
   如何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兒童自己的“理想國”呢?
   我的原初想法:搭建一座溝通的平臺,讓孩子們靜靜地傾吐心聲,自由地宣泄情感,富有個性地表達語言。
   我的愿景:讓每一個孩子對作文說:“Iwantto”(我需要);“Ilove”(我喜歡);“Ican”(我擅長),臻于寫作“自由王國”
   我的行動策略:在團隊中分享所見所聞、所作所為、所思所感。
   我的具體主張:創(chuàng)意寫作——本意需要,真意表達,快意生活。
  
   03
   靈魂喚醒的具體做法:立德樹人。
   其一,以德化育,讓寫作“貼著地面”。自由的閱讀是寫作土壤上的“芽兒”,大閱讀交流機制就是陽光、水分和養(yǎng)料,如每周開設(shè)一節(jié)閱讀交流課,發(fā)動孩子建自己的“微圖書館”,組織每日10分鐘的“新聞發(fā)布會”、“時事演講會”,開展“故事風暴,思維體操”,讓思維在相互碰撞中“跳動”起來。
   其二,以德養(yǎng)心,讓寫作“趨于自然”。兒童寫作需要一種童心自由生長的“自組織”,即從“爬格子”的孤軍中走向熱烈的團隊共進,讓“團隊歸屬感”滋養(yǎng)心靈澄明。
   其三,以德立人,締造屬于兒童的“理想國”。成立“監(jiān)察委員會”、“策劃大本營”、“讀者俱樂部”等“自組織”,滿足兒童自然而然的需要,激發(fā)兒童樂此不疲的追求,在繼承前人道德文化基礎(chǔ)上,通過德育實踐,納仁入禮,自我省察,明辨是非,并存于個人的自覺自律,“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04
   創(chuàng)意寫作案例舉隅。
   案例1.輪流接龍。
   圍繞同一個話題,小組成員自由選擇完成的時間、空間和方式,在接龍小組組長的組織下,商定“規(guī)矩”,“聚會”寫作,團隊共進。
   案例2.自由點評。
   進行“跟帖式”點評,鼓勵孩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網(wǎng)名、筆名在群里發(fā)表閱讀感言。組長再結(jié)合大家的意見對組員進行綜合點評。自評以故事回應為主,邀請家長共同參與。最后是“上榜推介”,撰寫個性化“推薦理由”,可以推薦5篇以上,凡推薦達到20篇的同學獲得“伯樂獎”。“上榜作文”小組同學人人參與修改,編輯,并配上近照和圖片,配上老師、家長、同伴的“大眾點評”,公開“發(fā)表”。
  
   (三)
  
   對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反思,跟需要把《理想國》作為核心書目拓展閱讀,我給自己設(shè)定了閱讀策略:“塔”式閱讀:
   一讀柏拉圖,二讀盧梭,三讀孔子,并用“自我”貫通之。
  
   01
   柏拉圖設(shè)計的“理想國”是什么樣的?
   柏拉圖理想國的核心政治理念是“正義”。
   簡言之,“正義”即公道。有學者認為:“正義是社會各種制度的首要美德?!庇械膶W者指出:“至少從柏拉圖時代起,正義就被所有學派的政治思想家視為一個良好的社會秩序所具有的一個基本屬性?!币灿械膶W者對“正義”進行分析,“通常被認為是法律應達到的目的的道德價值”。
   柏拉圖認為要以正義為原則,統(tǒng)領(lǐng)各種美德,即知識、智慧,“善”是和諧。
   柏拉圖認為知識是每個人靈魂里都有的一種能力,而每個人用以學習的器官就像“眼睛”,因所取的方向不同,可以變得有用而有益,也可以變得無用而有害,強調(diào)要迫使最好的靈魂達到最高的知識,看見善。
   柏拉圖理想國充分體現(xiàn)了最高理念的善,認為理想國的公民靈魂中具有四種品德,一是智慧,二是勇敢,三是節(jié)制,四是正義。理想國的教育方針知識與道德并重、訓練身體和陶冶心靈相結(jié)合。
   柏拉圖繼承其師蘇格拉底“冶知于德中”的觀點,強調(diào)真正的教育“只有指向德行,使學童竭盡其能地成為善良的公民,精于治人也習于治于人?!币虼颂貏e重視“存理去情”理論,最早提出理智、意志、情感、心靈等心理學上的問題及其在教育理論上的運用,強調(diào)學習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人才培養(yǎng)方法,以及以學園為陣地、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等,這在世界教育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
  
   02
   盧梭“理想國”是怎樣的?
   在他那里,理想國家在道德上都是正義的,標志著國家努力的方向。
   盧梭認為“正義和善是分不開的,換句話說,善是一種無窮無盡的力量和一切有感覺和存在不可或缺的自愛之心的必然結(jié)果?!?br />   盧梭認為,道德理想國的建設(shè),需要有道德的公民,這就需要新型的教育來完成。他主張把“我”轉(zhuǎn)移到共同體中去,以便使各個人不再把自己看作一個獨立的人,而只看作共同體的一部分。他認為,一個兒童當他的眼睛初始見到亮光時即須重視他的祖國,而且應該繼續(xù)如此直到死日為止。認為“每一個真的愛國者對于國家的愛是和母親的奶一同吸入進去的。這個愛是他的全部生命。”
  
   03
   孔子的理想國是世界大同。
   孔子把教育及于貧民,提出“性相近,習相遠”的命題。
   孔子創(chuàng)辦私學,廣招弟子,明確提倡“有教無類”,學生中各類出身的人兼收,從不歧視,悉心教導,在中外教育史上是偉大的創(chuàng)舉。
   孔子強調(diào)道德教化,以仁、禮為核心,強調(diào)倫理、孝梯,并在教學實踐中積累了一整套道德教育的經(jīng)驗,以其睿智獨到的思想智慧為中華民族思想發(fā)展的歷史做出了重大的抉擇,實現(xiàn)了價值層面的重大轉(zhuǎn)向,初步完成了由外在向內(nèi)在、由彼岸向此岸的價值轉(zhuǎn)換。
   孔子通過世代的道德教化,使中華文化具有了濃厚的人文色彩。他的教育思想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善于啟發(fā)每個人內(nèi)心自覺,追求道德“自律”??鬃雍霉琶羟?,善于從歷史經(jīng)驗中汲取智慧,總結(jié)德治方略。
   孔子和柏拉圖是分別屹立于東西方的兩位享譽世界的思想巨人,在選才和育才方面都有系統(tǒng)的觀點和精湛的論述,他們在人才觀上的光輝思想直至今天仍是我們智慧和靈感的源泉。
  
   翻看《理想國》,這是最早的版本,是192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吳獻書的譯本。書頁早已泛黃,墨香流于心底,柏拉圖賦于教育實現(xiàn)“理想國”的重要職責,以及以“正義”、“善”和美德作為實現(xiàn)理想國的方略,根植于靈魂深處。
   國慶,中秋,雙節(jié)同慶,在這喜慶氛圍里重讀《理想國》,更有理由相信,在“立德樹人”滾雪球式的寫作熏陶和影響下,能點亮心靈之燈,能直抵精神世界,能同構(gòu)共生屬于兒童自己的教育“理想國”。
  

共 3857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讀《理想國》作者不是泛泛而談,而是扭住“靈魂”這條線,對“智慧”形成的通道——寫作,進行反思,對比《理想國》的理念,升華自己的教學主張:以德化育。作者的讀書方法值得借鑒:塔式閱讀,即以一本書為核心,拓展閱讀,用自我教育實踐一以貫之。這樣讀書,并非掉書袋,并非別人思想的跑馬場,而是“書”為己用,己為育人,同構(gòu)共生教育的“理想國”,這是屬于兒童的,也是屬于自己的,屬于我們的。推薦閱讀!問候作者!【編輯:馬永清】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共 0 條 0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