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黒山翻越趟色河(散文)
黒山在中國版圖上,小到可以完全忽略不計的程度。不過,在我早先聽說的黒山故事里,黒山卻很大,大到竟然令一個“大人物”橫空出世,滔滔不絕,留下一段驚天動地故事。
30年前,剛參加工作時,單位里有個“250”,說他自己剛從外縣調(diào)回來,一時半會兒又進不了城,曾經(jīng)委屈在當(dāng)年的黒山區(qū)機關(guān)工作過?!?50”沒事了就講些沒棱子故事葷段子,逗老同志開心,逗年輕人捧腹,逗得年輕少婦們羞紅著臉,又嗔又怒又嬌滴滴,羞羞嗒嗒,卻忍不住躲在一旁偷偷聽。
過來人經(jīng)過,那年月,笑得多了也不是啥好事情。笑得多了肚子容易餓,肚子餓了像貓兒抓心,很難受,很鬧心。吃公家飯,每人每月4兩油,油水不行,干部們搭上好幾斤苞谷面,共30斤面面糧是每月口糧極限;工人們多那么3—5斤糧,常常惹得干部群體羨慕嫉妒恨。年輕小伙子,賽過稻粿子,精力旺盛,又沒有成熟到非娶媳婦不可的年齡。再說,那時婚育年齡限制卡得很緊,社會很風(fēng)氣,小伙子大多不知女人究竟是啥滋味。
精神食糧不可沒有。關(guān)于女人的故事,小伙子們誰不喜歡聽?算是貧乏生活中一小碟下酒菜,借以消磨時光。老來忽憶年少事,才覺得一生淪為平凡人,不是老天虧待了自己。有因必有果,最終淪為平常人,就是那段因緣的必然結(jié)果。樣板戲李玉和唱得好“栽什么樹苗結(jié)什么果,撒什么種子開什么花”。
當(dāng)年那個年輕“250”,今天仍然健在,也是耄耋老人了。不論怎么也該至少叫人家“2500”吧?算算賬,那時1斤豬肉才8毛多,現(xiàn)在竟然變成了20多塊,翻了近20倍!給人家升級換代,叫“2500”不為作假虛報吧。
“250”說,有一個住在比黒山更“山”、“見過大世面”的黒山山里人,當(dāng)然是那種愛夸夸其談的人物。說是有一天,這人物,因一場口舌大戰(zhàn)與人交上了火,就爭辯起來,這人物,語不驚人死不休?!澳阌猩读瞬黄穑课乙惨娺^大世面,上過玉皇頂,拜過玉皇爺,見過大人物,背過保長過過河,黑山街上賣過蠻豆……”聽語氣,他自然生長在解放前,因為那是上世紀(jì)五十年代初的人物速寫故事。保長呢,是國民黨統(tǒng)治大陸時最基層的“準(zhǔn)公務(wù)員”;蠻豆,今天即使鄉(xiāng)下生長的青年人,絕大多數(shù)沒見過,不知蠻豆為何物?,F(xiàn)在基本沒人種蠻豆了;玉皇頂是黒山街西邊一座山,山高路陡,舊時上面有一座廟,廟里供奉著玉皇大帝和各路神仙雕像。
蠻豆是樣懶莊稼。蠻豆曾經(jīng)是山里人的救命糧,雖然產(chǎn)量很低,但生長期相對短,收了麥子才播種,只那么幾十天生長期。瘠貧山坡地是蠻豆種植地,蠻豆不擇土壤,抗旱強,不施肥,不用鋤草,蠻豆形象,頗像當(dāng)今的小豆,顏色稍顯灰紅,像個笨拙的微縮棒棰。聽老年人講,舊社會財董家用蠻豆作牲口飼料,喂養(yǎng)騾子驢子和豬牛;生活困難時,蠻豆卻成了老百姓的救命糧。
當(dāng)時的黑山街道有多大呢?老百姓有口頭禪佐證“一跑尿尿不到頭就走完了”。經(jīng)濟實在太落后,交通十分不便,百分之十九左右的老百姓,一生都沒走出過大黑山。黑山深處、即使上集去趟黑山街的人也不多。要不的話,那老兄怎么會那么夜郞自大?
走過黑山街道,車子在偌大的“中心廣場”左轉(zhuǎn),從一條陌生人眼里毫不起眼,但山里可能稱作“東大街”的昔日繁華老街穿過。車子沿小河,在蚯蚓爬行一般的山路上行駛,只是那條路修成了水泥路,車又不多,偶然會一次車,很麻煩了。我們一路向東,行駛中才發(fā)現(xiàn),黑山街簡直就建在“黑山頂上”。行駛中的車子從海拔高點,一路直下,有的地方竟然非常彎急立陡峻險。漸漸的,河水平緩了,到了寬闊地帶,山路不再那么窄那么險,視野一下子寬闊起來。因一向干旱,小河斷流了。商州山陽的分界地,判若“兩國”,我們笑著說,走上高速路了。拓寬的山陽段大路,直了寬了上檔次了。小河一路向東,流向色河去。
每到這般顯得神秘的地方,總會浮想聯(lián)翩。在商州少見的土地神廟,一下子多起來了;叫不上名的山里大神“別墅”屢見不鮮。獨自思忖,那年月,太平天國、義和拳,曾經(jīng)在南方鬧得熱火朝天,戰(zhàn)火紛紛,生靈涂炭,為躲避戰(zhàn)亂,成群結(jié)隊的難民一路向北。今天的山民多是南來移民后代。難民北移,他們祖祖輩輩一直信奉的神靈,也跟著自己的忠實信徒們,走上一條背井離鄉(xiāng)的漫漫長路,一路北上,鉆進大山深處。時勢造英雄,也造神仙,神仙們也只好占山為王了。
從飛馳的車窗遠遠望去,偶然看到綠樹掩映、山高云深處,有拇指蓋大一片白房子,必是某位大神寓所,虔誠的山民們在宗教文化與“人神合一”的思想熏陶下,在藍天白云里,過著基本與外界隔絕的世外桃源生活與神仙為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后代。要不這兒的神廟咋像當(dāng)今某些機關(guān)機構(gòu)冗員一樣多?這現(xiàn)象,基本可概括為巫神文化的分支,也是一支龐大的力量與群體啊。也許能從屈原的《離騷》“山鬼”里尋出一絲答案吧。
由于寺廟頗多,車子又要趕路,也就記不住那么多的“神小區(qū)”,留作下次談資吧。車子很快上了國道,一直向色河鎮(zhèn)駛?cè)ァ_@才發(fā)現(xiàn),原來色河,正是那條過去聽“250”常常講起的“水流西”名河。只是那些黃段子,千萬不可多說,那句話倒出來,說不定會遭遇數(shù)十萬人圍攻群毆至少唾罵呢,甚至讓你遺臭萬年!
眾怒難犯,閉口要緊。不過,色河的確有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