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通道轉兵——跨越時空的東方智慧(散文)
春夏之交,我隨黨支部活動小組經婁底、過邵陽,直奔懷化通道轉兵紀念館,去重溫一頁曾經前路茫茫的滄桑歲月。
1934年12月,北風凜冽,寒氣逼人。紅軍經過慘烈的湘江戰(zhàn)役后銳減過半,翻過湘、桂交界處的越城嶺老山界,而后兵分三路直奔懷化通道。紅一、九軍團率先占領通道縣城——羅蒙,中央縱隊隨后進駐。紅軍何去何從,北上湘西,還是西進貴州?曾在這里進行過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激烈論戰(zhàn)。
一
通道地處湘、桂、黔三省交界處,素有南楚極地、北越襟喉之雄名。宋崇寧二年,為了開通道路,溝通湘、桂、黔毗鄰地帶,改羅蒙為通道。這里民風淳樸,侗族文化獨具特色。
紀念館位于蒼翠秀麗的羅蒙山下,209國道北側。整個景區(qū)成半月形布局,占地面積4.6萬多平方米,由主題陳列館、紀念廣場、恭城書院等部分組成。
過縣溪大橋,自“月弓”中點處進入廣場。右側是游客服務中心,沿北貼山腳而行有一處柵欄,其內陳列著諸多武器裝備,如59式中型坦克、59-1式130加農炮、83式122榴彈炮、63式履帶裝甲運輸車、殲-7B戰(zhàn)斗機、長城五號火箭模型等。
繼續(xù)前行,穿過一條風雨回廊。迎面躍入眼簾的是一方巨型石質雕塑,面南而背北。大理石底座,上刻四個朱紅色行草大字——通道轉兵。龍飛鳳舞,遒勁有力。
上塑五位巨人,背靠層疊石巖,神情姿態(tài),個個栩栩如生。左起依次為張聞天、朱德、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
特別是正中的毛澤東雕像最為傳神,他向前跨出一步,左手叉腰,右手抬起指點江山,堅毅的目光直視前方,臉上充滿自信。一位東方智者的高大形像,頃刻之間呼之欲出。
石雕底座背面,用紅色宋體小字詳細介紹了通道會議的內容及其重要意義。
五位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在風雨中經年堅守。
二
繞過雕塑,見一條灰墨色石階拾級而上,其中設四處歇臺,每處歇臺兩側各有一條石凳供游客歇息。
石階盡頭,一座兩層侗式長樓呈現(xiàn)眼前,白色的墻體,青色燕子小瓦,古色古香。
正中是一座四角三層門樓,斗拱飛檐,美觀大方。檐下四根朱紅色木柱呈八字排列。一塊木質門匾懸于上方,黑底狂草金字,酷似毛體:通道轉兵紀念館。
由于是紅色題材建筑,屋脊、飛檐和翹角上方沒有布置辟邪防火之類的脊獸,連侗族最信奉的鳳凰神鳥也沒出現(xiàn)。
進入大廳,一位身著戎裝的美女帶我們從右而入。展廳依次分為戰(zhàn)略轉移、通道轉兵、走向勝利、紅色印記四大板塊。
廳內陳設主要有:行軍路線圖、老照片、壁畫、蠟像、機槍、步槍、土槍、馬燈、草鞋、行軍鍋、電話機、電臺、熱水瓶以及皮籮、犁鈀等侗族農具。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接近實物大小的蠟像館,以藝術的手法再現(xiàn)了當年通道會議的情景。
一處木板房內,一桌七椅。桌下放著一盆通紅的炭火,桌上一盞馬燈和茶杯、茶碗等物。然而七把椅子卻只有六個人:博古、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王稼祥、朱德。
最可圈可點的是空著的那把椅子。這把椅子沒有擺正,而是斜向門口。不禁讓人聯(lián)想起當時的情景:李德未聽完主席發(fā)言,中途勃然大怒,拍桌而起,憤然離桌,而將椅子帶向一旁。
整館以圖文、實物和聲電等為載體,形象而系統(tǒng)地講述紅軍從湘江血戰(zhàn)到遵義會議這一段艱難的歷程。
鮮血書寫就歷史,值得后人牢記和反思。
三
沿紀念館右側一條綠樹成蔭的廊道前行,一會后,到達通道會議舊址——恭城書院。
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建筑,始建于宋1105年,原稱羅蒙書院。重建于清1792年,更名為恭城書院。這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且保存完整的獨具少數(shù)民族特色的書院。從這里走出了程光等15進士和楊再喜等30多名舉人。
一條簡陋的石階,碎石塊鋪底條石為面??p隙和立面的青苔細心刻錄了每一位來訪都的足跡。
這是一棟兩層的木結構房子,陳舊得近乎蒼老。寫著“恭城書院”的金字牌匾,臉面有些模糊。房柱和墻板上的桐油已氧化成烏黑的顏色,仿佛是剛從唐宋的平平仄仄中蹣跚而來。
一條青磚鋪地的廊道直通里間,兩側的立柱已經讓200多年的滄桑歲月壓得彎腰駝背。兩邊對稱地分布著6棟齋舍,每一棟齋舍有4間講堂和1間宿舍。
當年,中革軍委二局、作戰(zhàn)、參謀、電訊等中央軍委的主要機構就安置在這些房舍之中。
右邊第一進就是會議室,昔日決定紅軍前途命運的通道會議就是于這間齋舍召開的。就在這間小木房里,中央采納了毛澤東同志的建議,決定轉兵貴州。這不僅為之后黎平會議、遵義會議召開打下重要基礎,且在危急關頭挽救了中國革命。
書院現(xiàn)在的整體布局和屋內陳設,都是通道轉兵時期的模樣。整座書院除名字和碑文介紹外,無論哪一處,再找不到一座古老書院應有的文化印跡。
當然,這座古老書院也因與偉大的長征聯(lián)系在一起,便猶如枯木逢春,重煥活力。
進而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四
走出書院,將一天中的所見所聞悉數(shù)從腦海中放映了一遍。我感觸良多,收益頗豐。
在通道轉兵中,毛澤東這位東方巨人,表現(xiàn)出來的偉大智慧不僅在于他看到了敵人布下的口袋陣,并如何破解之。
更為重要的是,他要如何才能破解三人團非要堅持北上湘西的這個死局。但是,以他當時的地位和力量,要想改變三人團的決議幾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這位偉大的東方巨人,憑他的睿智和勇氣破局了!
其一,意志堅定。他心里想的不是個人得失,而是整個紅軍和中國革命的前途和命運。因此才會不顧生死,拼命堅持。堅強意志來源于不懷私心,勇于擔當。
其二,方法得當。首先,開會這個方式給予了除三人團以外的人有了說話的機會和權力。其次,他團結了周恩來、王稼祥、朱德等大多數(shù)同志,以致在政治局會議上,以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組織原則否定了博古、李德等人的錯誤主張。
其三,實事求是。他縱觀全局,對敵情我情了如指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不生搬硬套。因此,在后來的政治擴大會議上,獲得了廣大指戰(zhàn)員的支持和認可。
這種智慧是跨越時空的大智慧,沒有歷史局限,很值得我們現(xiàn)實中學習和借鑒。比如脫貧攻堅,一些人硬套著文件上的條條,不顧實際情況壓著下級做表格,左一次右一次。而下面的人明明知道這是錯的,而找不到正確的反擊辦法,或不愿去找。不愿意,屬德不配位;找不到,乃才不配位。
其實,德、才是統(tǒng)一的。蘇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智慧。
德才兼?zhèn)?,方能造就超越時空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