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山里人的生活軌跡(散文)
一
去年夏日,我游覽了垣曲自然博物館,在動物標本室里久久徘徊。目睹那呼之欲出栩栩如生卻已久違的動物朋友,許多過往的場景歷歷在目,許多故事縈繞于懷。
死亡和再生,在標本室里訴說著時光,但這種再生,不由得讓我身生寒意。
我生于南山,長于南山。博物館里展出的動物標本,我們小時候大山里都有活物,好多耳聞能詳,目睹能述。
六七十年代,南山大山里山莊周圍,狼、狐貍、黃鼠狼、貓頭鷹……經(jīng)常在房前屋后出沒。夜晚聽到,狼學小孩“喔喔喔”啼哭聲,想到它呲著參差的尖牙,露著寒光的眼神,朝天長嘯的樣子,不寒而栗,懼怕油然而生;看見狐貍刁鉆的眼神,毛絨絨的粗尾巴,與人周旋,偷人的雞和羊羔,它的聰明不遜于人類;大人們的故事里,黃鼠狼無骨頭,它一伸一縮,就能從小洞里鉆進去,夜晚雞窩里騷動,發(fā)出“咯咯”驚恐的叫聲,那就是黃鼠狼鉆進雞窩里了;圓眼睛大翅膀的貓頭鷹長得漂亮,但人們潛意識里忌諱它,它的叫聲,聽起來如泣如訴,冥冥之中好像在向人們傳遞著不吉利的信息。于是誰聽見都要罵兩句,吐兩口唾沫,以示破解,了卻心事;鴿鷂(土話叫嘀嚕嚕)展翅在村莊上空盤旋窺視,人看見了,大聲叫喚“嘀嚕嚕——抓”!雞兒們聽到會邊“嘎嘎嘎”叫著邊往回逃……人們說往事如煙,而這真實的過往的場景,就像一張張黑白底片,留存在我的記憶深處。
生動,如今成為影像,少了真實,如果真實是自然的消失,我們無奈,但動物的真實存在往往包含著很多人為的因素。
二
六七十年代,一對夫婦一般都有五六個孩子,人口迅速增長,而山?jīng)]有長高,坡場沒有變大,口糧田沒有變多,大集體糧囤菜籃人均口糧越來越少。盡管“農(nóng)業(yè)學大寨”的口號呼得山響,盡管農(nóng)家人日出而作,面朝黃土背朝天,汗滴禾下土,但產(chǎn)出的糧食依然難以糊口,普通百姓的飯碗里的稀粥依然填不實肚子。就是精打細算的人家,記工分口糧依然有青荒不接的時候。于是人們把目光投向有點薄土的灌木叢,一把镢頭開墾小塊地,撒幾粒種,種幾苗菜。以菜稠飯,養(yǎng)家糊口,艱難地過著日子。
那時候各隊生產(chǎn)小組,集體飼養(yǎng)著一群群牛羊。牛羊啃食雜草,樹葉,樹皮。大山里的植被越來越少,每到雨季,大雨夾裹著松軟的黃土奔向河流,口糧田越來越稀薄。
各農(nóng)家里養(yǎng)著一群群雞,一頭頭豬。養(yǎng)雞吃蛋,喂豬賣錢。山里人家養(yǎng)豬的食物,大部分是采集來的樹葉。給豬尋草就是去捋樹葉,家鄉(xiāng)滿山遍野是山杏樹、山桃樹,而這種葉子是豬最愛吃的食物。農(nóng)人空閑,孩子放假,不是拾柴就是給豬捋葉子。條形墨綠的山桃葉,小圓片般油綠發(fā)光的杏葉,都是豬食上品。樹葉一茬茬被捋,豬養(yǎng)大了,杏樹山桃樹變得一臉枯黃。漸漸的,山莊附近的杏樹不結(jié)杏兒了,山桃樹連花也開得少了。最后綠樹成了干柴,干柴又變成鍋灶下的柴灰。農(nóng)人拾回一捆捆柴禾,燒火做飯,熱炕取暖,縷縷青煙中環(huán)境在變化。
艱難的時候,一切靠維持,不能稱得上“過日子”,“過”字是從容,人們只有挨的份兒。
三
一大家子七八口人,一年到頭只能分到一玻璃瓶油,平日里白水煮飯,油腥少見,吃肉更是奢望。于是人們把目光伸向了野生食草動物。也許那些野味本該是狼豺虎豹的口糧,慢慢的荒地少了,食草動物少了,食肉動物找不到吃的了,就把它的魔爪利牙,伸向了農(nóng)人家禽牲畜。豹子狼在作害羊群,狐貍則把目光對準了農(nóng)家的雞。
一位老農(nóng)給我講過這樣的故事。一只花斑豹瞄上村莊上的一群羊,在一個夜深風高的夜晚,獵豹鉆進羊圈,幾十只羊死于獵豹利牙之口。人們憤怒了,為這只會上樹能大能小的貓科動物挖下了陷阱。月黑風輕的夜晚,一只綁在土院墻上的羊,有氣無力地叫著,那道墻中間被挖開了一個一尺見方看似瞭望眼的洞,羊在滴血,獵豹嗅著血腥味來了,在墻外徘徊,等它拼力躍起爬上墻頭,一柄尖叉從小孔插進它的心臟……
我還聽過這樣的故事。一位大叔在山里放羊,日頭快落山時,他的一群羊被六只惡狼圍困。大叔有勇有謀,他知道群狼無膽,他還知道狗怕摸狼怕戳,于是他用砍柴的斧頭,砍了長棍,手握長棍勇闖狼群,救出羊群趕回羊圈??墒堑阶斓墨C物,眼巴巴被趕走,這群狼沒有善罷甘休,遠遠地望著羊群,尋覓到了那群羊的去向。那晚羊圈里就發(fā)出羊的慘叫聲,等人們提著馬燈來到羊圈,群狼已跳進羊圈,十幾只羊被咬死。和人作對,再兇殘也沒有好下場!于是人們在一只被咬死的羊身上倒上了“1059”農(nóng)藥,引來那群狼聚餐,結(jié)果一只只倒地斃了命。
獨狼兇惡又膽大。各個莊上都有天然的牧場。羊群出坡放牧,自由行走吃草喝水,放羊人一般不會跟著。由此獨狼會屢屢得手,咬死一只羊那是小菜一蝶。農(nóng)家人以為,有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一再危害羊群,對付這樣的情況,只有獵槍。
綠坡間游動著一群群白羊,那是一道道風景。哪個村羊群遭襲擊,只要聽到“狼來了,有狼了!”那不是嚇唬小孩子!你看到群羊滿坡逃竄,那是真有狼了。幾個村莊一呼百應,合圍過去,刺耳的槍聲響過,單槍匹馬闖江湖的狼一準死在槍下。似乎少了一只狼,羊群就多了一分安全。
狐貍聰明,與人爭獵物,捕捉山雞野兔,偶爾光顧農(nóng)家偷只雞,也成了人的冤家對頭。人絞盡腦汁想辦法對付它們。一根鐵絲挽成活套拴在狐貍出沒的地方,一副鐵夾埋在有蹄印的小路上,一顆小炸彈包在柿餅里,于是就有了被勒住脖子,被鐵夾咬住腿的狐貍被捉住,死得更慘的是吃了有炸彈的柿餅,腦袋瞬間開了花……
村莊周圍沒有了家禽牲畜的敵人,卻又在不知不覺中,迎來了莊稼的仇敵……大山里活動的食肉動物,也不知哪年哪月在人們的視線內(nèi)不見了蹤影。食草動物沒有了天敵,開始無節(jié)制地繁衍,最先得益的是兔子山豬家族。山里無老虎,山豬猖了兇,沒有了狐貍矯健的身影,兔子也稱王。
四
那些年國家號召除四害,大部分民兵手里有土槍。而農(nóng)人不是獵人,打獵也是少數(shù)。只有在寒冬農(nóng)閑下雪時,村民們才有機會組織起來。圍獵山豬,還要挖陷阱圍追堵截。若運氣好能打上一頭山豬,那是見者有份,誰到場誰就能分得一吊肉。那種分肉的熱鬧場面,農(nóng)家人吃肉的氣氛,至今記憶猶新。
而圍獵也擔著巨大的風險。有一年臘月下了尺把厚的雪,南山那真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好獵的席伯伯約上父親一行人,順著山豬的蹄印,趟著厚厚的雪,追到七岔的一道山溝里,發(fā)現(xiàn)了一頭“青面獠牙”的山豬,正在拱開雪地尋吃食,這次不用“趕”也不用“埋伏”。大家迅速拉開了圍獵的架勢,有的拉槍拴瞄準,槍法不好沒把握擊中的先藏了起來。席伯伯扣動了板機,沒想到子彈只擦破了一點皮毛,沒有擊中要害,卻激怒了那頭龐然大物,那斯“嗷——”大叫一聲,掉頭張著獠牙大嘴向席伯伯沖來,席伯伯一看情況不妙拔腿就逃,然而人的兩只大腳板,哪兒能跑過四只尖蹄的野豬?席伯伯跑得呼呼直喘氣,拼著命往前跑,荊棘把他的棉褲剮去一大塊,他已聽到野豬“哼哧哼哧”喘氣了,急中生智把槍往身后一甩,迅速爬上了一棵大樹。好險吶,就差咫尺遠!席伯伯爬上老圪杈,顫抖著手準備瞄準,那山豬“嗯啊嗯啊”在樹下打轉(zhuǎn),死命地撞樹。樹在晃悠,席伯伯只好用手抓住枝條呼救。幸虧躲起來的人,從兩個方向射來了子彈,野豬才轟然倒地。要不然后果真的不堪設(shè)想!等他們端著槍圍過去,看見野豬脖子上肚子上,“咕嘟咕嘟”冒血,四蹄顫抖著亂蹬,一會兒便一命嗚呼了。大伙兒看看席伯伯狼狽的模樣,說起剛剛你死我活驚險的一幕,好笑可誰也沒有笑出聲。大家就地剝了皮,有幾個人就割開分成幾份,各自用根木棍挑在肩上,算是凱旋而歸!
山豬冬天一般不會下山,因山下沒什么好吃的。等秋莊稼成熟時,它們才會拖家?guī)Э谙律剑衩?、紅薯是它們的最愛,尋到哪塊地就會瘋狂地糟蹋。人們在秋收季節(jié),晚上在地頭燃火,敲鑼打鼓,燃放鞭炮。這終究不是長遠之計,時間一久,被人類視作的“蠢”豬也習以為常,識破人類的雕蟲小技,于是在人們進入夢鄉(xiāng)時,一塊莊稼變得狼藉,農(nóng)人半年的辛苦會被糟蹋得所剩無幾。
貓獾是上樹能手。南山的軟柿子好吃,柿疙瘩是農(nóng)家人半年小吃。可柿子成熟季,柿子美味多半成了貓獾的收獲,它們晝伏夜出,一棵棵柿樹都被溜光了,柿樹的主人恨在心頭,卻想不出對付它們的辦法。
野兔是生崽的能手,無節(jié)制地繁殖。槍打兔子那是大炮打麻雀——大材小用。許多農(nóng)家有鐵貓(鐵夾),隔三差五夾來一只兔子改善一下生活,但那也是杯水車薪,擋不住它們一窩窩地生,簌簌地長,成群搭伙地作害莊稼。冬小麥青禾時就被啃食,等到麥收時,一塊塊田地里,成片成片的沒有收成。特別是人們在山坡野嶺開墾出的土地,成了野兔子的芳草地,年年下種,年年歉收。農(nóng)人綁個草人啥的連只麻雀都嚇不跑,兔子更不吃這一套。好像那塊塊莊稼,就是專為它們耕種的……
記不得國家是哪一年收繳了槍支彈藥,山野里的槍聲從此消聲匿跡。國家有了一系列動物保護法,有了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政策,有了退耕還林政策,有了扶貧移民政策。
南山人響應國家號召,搬出了大山,奔走在小康生活的路上。好消息一道道傳來:有人發(fā)獵豹的視頻,有人親眼看到了梅花鹿,有狼在獵殺野豬,狐貍追著兔兒奔跑……錯亂斷裂的食物鏈正在修復,南山將變得青山綠水。沒有殺戮,沒有傷害,離開的食肉動物回來了,野兔山豬還能猖狂多久呢?
人類在與動物磨合中進步,從無知走向已知,從蒙昩走向文明。我們的家園,生態(tài)趨于平衡,那將是人類生存的天堂。
人們愛護動物,保護生態(tài),當然是一種可貴的自覺意識,如果沒有時代給人們舒心寬裕的生活,意識也會被生活打磨消失。
生活的軌跡,有時候真不一樣去回顧,但每一種感悟,若沒有生活軌跡做邏輯的曲線,我們就難以看到生活軌跡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