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走進傣韻新寨(散文)
山間繚繞的云霧往高處遠處飛舞著,輕輕薄薄、飄飄渺渺地順著山坡爬去。一座覆蓋著藤藤蔓蔓的小山丘緩慢舒展著,層層疊疊,沿著一條崎嶇的山間小路蔓延著。小路通往傣族聚集的新寨村,一個令人著迷的美麗村寨。
新寨村,據(jù)碑文記載早在康熙年間勤勞熱情的傣家人就已搬遷至此,帶著民俗節(jié)日,帶著農耕技術,在此繁衍生息,民俗民風世世代代傳遞。
落座于兩個小山坡上的新寨村,被天然的山林環(huán)繞著,氣候宜人,景色悅人。
遠遠的就看見一幢幢磚紅色的房屋鋪在兩個相連的山坡上,相互守望著。房屋雖不是整齊劃一卻錯落有致,像極了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石榴石紅綠。
走進寨門,木之框架,覆青色筒瓦。中間一間高大,左右兩側稍矮小,高矮有序,四角翹起,古色古香。
走進村寨里,優(yōu)美的舞姿首先映入眼簾,婀娜多姿的傣家女手臂一彎一舉,腳尖輕輕地提起,乍一看就是一只只孔雀在開屏,那么的優(yōu)雅,那么的美麗。
沿著石鑲路往前走去,只見幾個傣家女聚在一起,在一位老者的指導下刺繡,把花兒、蝶兒、鳥兒、魚兒等繡上裳、繡上裙。一針一線,一上一下,綿綿密密。不一會兒,花花綠綠、花鳥蟲魚便上了繡布。
一幢幢房屋被一叢叢芭蕉林圍攏著,綠葉、果實隨風搖曳著獨特的風情。
走進燒烤長廊,燒烤店一家挨著一家,密密麻麻的一長溜兒。姑娘池就在燒烤長廊前,石塊鑲嵌的底,鵝暖石砌成的邊,水池圓圓的,寬寬大大的。池在洼處,一側石塊壘臺階而上,一階一階緩緩而上,連接半圓形廣場,三側圍了圓形花道。石塊、暖石之光滑發(fā)亮,足以印證歲月之久。
沿著寬闊的石鑲路往前走去,拐角右手邊是一道“歲月留聲墻”,墻上掛著犁耙、蓑衣斗笠、鋤頭鐮刀、篩篩簸簸等生產生活用具,殘留著濃濃的煙火味,記錄著歲月的變遷。
“歲月留聲墻”記錄著傣家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狹隘的山間小道到土石路,再到如今的寬闊柏油路;從草屋到土坯房、杈杈房到特色民居,房屋堅實牢固寬敞明亮;從傳統(tǒng)種植到高原特色農業(yè),從外出務工到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傣家人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感恩國家政策之好,用歌聲用舞步,用精美的圖案,表達著內心的幸福之情。
走進另一山坡的“農耕展覽館”,一種信仰、一種堅守撲面而來,不由地豎起大拇指來,真心佩服傣家人如此勤勞、持家。一桿象征公平誠信的稱擺放在最醒目的地方,那象征勤勞致富的“魚”,那象征鄰里和睦的“油燈”,那象征節(jié)儉持家的“谷穗”一一排列著,時時刻刻提醒著傣家人要世代傳承良好的族風。
走出“農耕展覽館”,走在登山步道上,恰好遇到了一對老年人,我特別好奇村寨為何建設得如此好=美麗,便上前打招呼問好,問詢得知是托了政府“美麗鄉(xiāng)村改造”的福。兩位老人你一言我一語深情地說道:“連做夢都沒想過,會有如今如此漂亮的村子,每日會有如此多的村外人到我們村來游玩。聽祖先們說當時搬來的時候唯有一口舊鍋、幾件破舊裳,靠著勤勞勉強度日。隨著國家政策的變好才有如今的美好幸福生活,否則我們還住著土坯房,整日忙碌在田間地頭,為一日三餐發(fā)著愁?!薄艾F(xiàn)在的國家政策就是好,不僅使我們住進了寬敞明亮的小別墅,還幫我們搞起了高原特色農業(yè)、餐飲等服務行業(yè),那些外出務工的孩子們也都回家創(chuàng)業(yè),方便照顧我們和孫子們的同時收入也得到了保障?,F(xiàn)在村里的孩子們也不用大老遠去上學,村里就有中小學校,寬敞又明亮,免去學雜費不說,還補助營養(yǎng)餐和學習用具呢!我們之前看不起病,現(xiàn)在就醫(yī)方便,家門口就有村衛(wèi)生院,看病方便又快捷,醫(yī)藥費用報銷比例很高。比如說去年老頭子生病住院,要不是有農村醫(yī)保報銷的話,生活會變得很艱難的……”
夕陽西下了,沿著來時的路返程,聽到了叔伯嬸娘們一段對話:“現(xiàn)在的生活就是好啊,現(xiàn)在不僅住上了漂亮的別墅,而且生活還有了保障,不用背井離鄉(xiāng)承受那思家、思鄉(xiāng)之苦!”“是呀!是呀!記得我媳婦告訴我我爸病重,在千里之外打工的我恨不得長雙翅膀連夜飛回家,急得我都哭了……”旁邊的媳婦取笑他:“就那點出息,一個大男人還哭鼻子哦!”這話把一群人給逗樂了,也逗樂了在一旁洗耳聆聽的我。
回首看著隱映在蔥綠中的一幢幢嶄新的別墅,我感慨萬千,勤勞智慧的傣家人用自己的雙手裝扮美麗了家園,新村寨仿若人間仙境般,一處處美麗的風景讓人駐足觀賞,一幅幅優(yōu)美的圖畫讓人流連忘返。相信新寨村的明天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