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舟】太華之華(散文)
西岳華山,又名太華。其險峻奇秀,久聞于心。
華山之名最早出現(xiàn)于春秋戰(zhàn)國時的《山海經(jīng)》。《水經(jīng)·渭水注》載:“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遠而望之,又若花狀?!惫艜r“花”、“華”通用,故“華山”即“花山”?!栋谆⑼x》載:“西方為華山,少陰用事(秋天來臨),萬物生華,故曰華山?!毕鄠魅A山為“軒轅黃帝會群仙之所”,后人推測應是黃帝在此與各部落首領會盟。此后,華山聲名日隆。《資治通鑒》等書有“唐堯四巡西岳”、“舜三巡西岳”的記載。
己亥年端午前,赴古都西安參加親友婚典,有幸順便一覽華山勝景。我觀西岳之秀美,不僅在其險,更在其“華”。
人說“廬山秀于外,華山秀于內(nèi)。”此言不虛。6月6日晨6時半自西安乘車出發(fā),9時許抵達渭南之華陰,餐后排隊進入景區(qū),換乘景交,直到曲折蜿蜒盤山,一路上并未發(fā)現(xiàn)華山多美。10時許坐上太華索道,11時抵達西峰半坡,途中隨纜車徐徐升起,升入華山上半部,穿越險峻山谷,才被華山聳立斧削的秀美山峰驚艷了雙眼:白石為底,綠松點綴,疏而不密,變化有章,巨大的落差,突兀的變化,宛若一卷連一卷的寫意山水畫。
太華之華,首在奇。奇者,奇石怪松,天下無匹。
太華之華,華在險。險者,古道羊腸,蒼穹一線。
太華之華,華在峻。峻者,危乎高哉,萬山之本。
太華之華,華在秀。秀者,秀出云外,美不勝收。
太華之華,還華在文化。杜甫有吟詠,李白賦詩篇。隋朝孔德紹有《行經(jīng)太華》:“紛吾世網(wǎng)暇,靈岳展幽尋。寥廓風塵遠,杳冥川谷深。山昏五里霧,日落二華陰。疏峰起蓮葉,危塞隱桃林。何必東都外,此處可抽簪(歸隱之意)?!笨苋R公曾有詩云:“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俯首白云低”。極言華山之峻美。崖壁之上有歷代名人題刻,更增添了西岳華山的文化氣息和詩意之美。
太華之華,亦華在歷史、華在宗教、華在神話傳說。從“中華之源”,到“劈山救母”;從“黃帝會仙”,到“白龍竊逃”;從“鳳凰臺上弄玉簫”到“華山論劍”;從“南陽公主駕鶴去”到“華山五老度陳摶”;亦或“巨靈劈山”還是“觀棋爛柯”,無不有著引人入勝的神奇淵源。
初夏的華山,宛若一位穿著白色婚紗的大家閨秀,將絕美秀色,掩藏在忽濃忽淡的繚繞云霧里,時隱時現(xiàn)。帶著幾分羞澀,帶著幾分俏皮,仿佛跟我們的眼睛捉迷藏,又仿佛在撩撥著我們觀景攬勝的好奇心。
登臨蓮花峰,本應一覽眾山小,然云涌霧漫,仿佛人在白云間。西峰為一塊完整巨石,渾然天成。西北絕崖千丈,似刀削鋸截,其陡峭巍峨、陽剛挺拔之勢是華山山形之代表,古人也把華山叫蓮花山。西峰頂?shù)木奘闪松徎?。李太白的“石作蓮花云作臺”就是對此恰如其分的描述。
登峰遠眺,四周群山起伏,云霞彌漫,周野屏開,置身其中若入仙鄉(xiāng),萬種俗念,一掃而空。宋代隱士陳摶的《西峰》詩中就有"寄言嘉遁客,此處是仙鄉(xiāng)"的名句。
西峰南崖有山脊與南峰相連,脊長300余米,石色蒼黛,形似一條屈縮的巨龍,人稱小蒼龍嶺,是華山險道之一。西峰上景觀比比皆是,有翠云宮、蓮花洞、巨靈足、斧劈石、舍身崖等,并伴有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其中最著名的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寶蓮燈》故事取之于此。三圣母因私結(jié)人間姻緣,被二郎神壓在孝子峰下,其子沉香千辛萬苦尋母,山神被其孝心感動,給以指點迷津。最后沉香執(zhí)斧劈開此峰,母子團圓。后人稱此山頭為孝子峰。孝子峰向上咫尺即是海拔2000多米的西峰頂。
峰上崖壁題刻遍布,工草隸篆,琳瑯滿目。峰北絕頂叫西石樓峰,矗立有楊公塔為楊虎城將軍所建。塔下巖石上有"枕破鴻蒙"題刻,是書法家王鐸手跡。
南峰海拔2154.9米,是華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岳最高峰,被古人尊稱為“華山元首”。登南峰絕頂,頓感天近咫尺,星斗可摘。舉目環(huán)視,群山起伏,蒼蒼莽莽,干干凈凈的白色巖石絕壁,不時聳出一棵倔強傲立的華山松,峰南側(cè)之下是千丈絕壁,直立如削,下臨斷層,是幽深莫測的絕壁深壑,白色云霧動蕩其間,使人真正領略華山高峻雄偉的博大氣勢,如臨天界,如履浮云。
南峰的落雁峰最高,居中,松檜峰居東,孝子峰居西,整體象一把圈椅,三個峰頂恰似一尊面北而坐的巨人:“如人危坐而引雙膝?!眰髡f因為回歸大雁常在峰頂最高處的華山極頂落下歇息。登華山的人都以能攀上絕頂而引以為豪。文人們也喜歡在這里豪情大發(fā),賦詩揮毫。峰頂摩崖題刻琳瑯滿目,俯拾皆是。宋代名相寇準寫下“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俯首白云低!”的膾炙人口的詩句。落雁峰周圍有仰天池、黑龍?zhí)?、安育真人龕、迎客松等景觀。松檜峰稍低于落雁峰,而面積稍大,峰頂喬松巨檜參天蔽日。峰上建有白帝祠,又名金天宮,是華山神金天少昊的主廟。因廟內(nèi)主殿屋頂覆以鐵瓦,也稱鐵瓦殿。松檜峰周圍有八卦池、南天門、朝元洞、長空棧道、全真巖、避詔巖、鷹翅石、楊公亭等。本想體驗一下著名的“長空棧道”,無奈排隊的人太多,轉(zhuǎn)到高處俯拍幾張,隨即奔向朝陽臺——東峰。
東峰海拔2096米,也是華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東得名。峰頂有一平臺,居高臨險,視野開闊,是中華著名的觀日出的地方,人稱朝陽臺,東峰也因之被稱為朝陽峰。東峰由一主三仆四個峰頭組成,朝陽臺所在的峰頭最高,玉女峰在西,石樓峰居東,博臺偏南,賓主有序,各呈千秋。登東峰道路艱險,山崗如削出的一面坡,高數(shù)十丈,上面僅鑿了幾個足窩,兩邊又無樹枝藤蔓可以攀援,登峰的人只有爬在崗石上,腳手并用才能到達峰巔。今已開辟并拓寬幾條登峰臺階路,游人可安全到達。
石樓峰側(cè)壁上有天然石紋,像一枚巨型掌印,這就是關(guān)中八景之首的華岳仙掌。巨靈神開山導河的故事就源于此;朝陽臺北有楊公塔,與西峰楊公塔遙遙相望,為楊虎城將軍所建,塔上有楊虎城將軍親筆所題“萬象森羅”四字。還有甘露池、清虛洞、八景宮、太極東元門等景觀。
中峰高2037.8米,居東、西、南三峰中央,峰上林木蔥蘢,環(huán)境清幽,奇花異草多不知名。峰頭有道舍名玉女祠,傳說是春秋時秦穆公女弄玉的修身之地,因此中峰又被稱為玉女峰。中峰多數(shù)景觀都與蕭史弄玉的故事有關(guān),如玉女崖、玉女洞、玉女石馬、玉女洗頭盤等。傳說當年秦穆公追尋女兒來到華山,一無所獲,只好建祠紀念。今祠為后人重建,玉女塑像為1983年重塑,其姿容端莊清麗,古樸嚴謹。峰上還有石龜躡、無根樹、舍身樹等景觀,與其相關(guān)的傳聞都妙趣橫生,從不同角度豐富了中峰的內(nèi)涵,增添了中峰的神奇與美麗。
在東南西三座峰與峰之間的凹坡地帶,有一片蔥郁茂密的松林,令人大飽眼福的是松樹根底看不到土,全是裸露的樹根,它們互相交錯,層層盤結(jié),像臂膊,像吸盤,似鷹爪,似繩索,牢牢地捆綁在山石上。這些倔強而立的松樹,一棵棵筆直挺拔、精神抖擻,有的十分粗壯,幾個人方能合抱;有的兩、三棵挨在一起,直向蒼穹,被稱作“二將軍”、“三將軍”樹;還有兩棵松從根底到高處分杈處,主干連為一體,就像一對連體人,被稱作姊妹松。更為奇者,在半山崖上在巨石上,竟然亦有松樹凌空而立。
落雁峰頂西側(cè)那棵迎客松,徑粗尺盈的樹身墩在白凈的石板上,近前細察,樹身下只有一根筷子粗的石縫。它倔強的性格形象,令許多游人駐足流連,與之合影留念。
因時間有限,急匆匆走了走金鎖關(guān),便匆匆返回西峰。金鎖關(guān)是華山一個著名景點,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樓般石拱門,是也經(jīng)五云峰通往東西南峰的咽喉要道,鎖關(guān)后則無路可通。道家認為,華岳為仙鄉(xiāng)神府,只有過了通天門,才算進入仙境?!斑^了金鎖關(guān),另是一重天”。
金鎖關(guān)北接五云峰,南控華山主峰,東西兩側(cè)壑深千丈,關(guān)前僅有一米寬的臺階石徑。環(huán)周古松蒼翠,奇石林立,常有祥云環(huán)繞,風光迤麗。向北可觀錦雞守玉函奇石,西能望老虎口景觀。關(guān)內(nèi)關(guān)外登山路的兩側(cè)鐵索上情侶鎖、平安鎖,重重疊疊,紅繩彩線迎風搖曳,不失為關(guān)前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在華山峰頂轉(zhuǎn)了一圈,返回時路過“天下第一洞房”,時間已經(jīng)下午四點多,此時天開云散,茂密蔥綠的松林間有金黃色的陽光漏下,穿越淡淡輕霧,點亮了林間綠葉,“丁達爾”的效果很炫美。再上西峰頂,云霧已散,俯瞰山川秀美之容貌已一覽無余。
十多年前游覽廬山,曾經(jīng)十分令我心動;今年年初游雪中峨眉,也曾令我驚嘆不已。而今又登臨西岳華山,游歷奇峻秀險的華山五峰,聽松濤,觀云海,覽勝跡,覓華夏文明之根,探華夏文化之源,真的是不虛此行。云秀、霧涌,花露,煙嵐,幽徑,峭壁,山上有青松迎客,石旁有槭樹蔭蔭。文化有圣哲之仁風,宗教有道家之峻極太清。西望長安,珠明秦東。造化布奇險,陰陽鐘秀靈。凌絕頂,上危巔。駐足如履白云,舉手若撫彩虹??陕動窕手ブI,可聽天庭之鼓鐘。游覽之勞累,因眼前美景一掃而光。
華山是中華民族的圣山。中華之“華”,源于華山,華山是“華夏之根”。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為“第四洞天”,也是民間崇奉的神祇,即西岳華山君神,共有72個半懸空洞,道觀20余座,每座峰都有不一樣的景色和體驗。像東峰最適合看日出,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北峰最適合看風景,所以有時間的情況下可以每個峰都去一下。上華山可以西上北下,北上西下。如果想節(jié)省體力和時間,又想多看峰頂?shù)娘L景也可西上西下(索道費比較高)。
總的來說,華山不愧是天下第一險峻雄山。來體驗一番,思想都會有一個升華,真切感受到天下美景無奇不有。華山消費其實不低,索道和纜車還有大巴都需要票,但是華山的每一處都會讓你不虛此行。趁自己有體力的時候,一定不要錯過華山,除了觀美景,還能體驗華山文化,悟出很多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