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細密觀察,科學結論(隨筆) ——有關落葉著地哪面朝上的爭論
最近看到一則科普方面的資料,是山東大學理論化學研究所馮大誠教授撰寫的一篇《大樹的落葉究竟哪一面先著地》的文章,引起我的極大興趣,腦子里翻騰了半天。這爭論究竟有何意義?背后說明了什么?正如我標題上說的對事物要細密觀察,不可以想當然,靠猜測推斷,而是要科學結論,否則就會貽笑大方,誤導輿論,誤人子弟。我把它整理出來告訴我的朋友們,傳遞知識一定要靠譜,經(jīng)得起推敲。
深秋初冬時節(jié),大自然一個極其普遍的現(xiàn)象就是落葉。尤其是闊葉樹,無論是黃河兩岸,還是大江南北,也不管是山間田園,還是道路兩旁,到處是楓紅杏黃,滿地黃葉,隨風飄落,雖然顯示秋冬的蕭瑟煞景,卻也有巍巍的壯觀的一面,只是在城市里,落葉堆積是增加了清道工人的工作頻率和工作量。
在馮教授的文章里指出,他在微信里看到了人們盛傳于網(wǎng)絡中的一種論點:“落葉著地后大多是背面朝上的”,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大多數(shù)落葉都是背面朝上的,這是因為葉子的正面結構緊密,反面結構松弛,因而致密的一面密度大一點,更重一點,反面相對松弛一點,輕一點,于是自然而然的會讓重的一面先著地,認為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真理”,認定是“新知識”了,甚至有“博導”在分析化學的課堂上,把這一觀點講給大學生們聽,還儼然讓學生們仔細觀察、深入思考,認定90%以上的落葉著地時都是背面朝上的,主要理由就是正面致密,反面疏松。
馮教授是個有心人,思維慎密,從不人云亦云,讓事實說話,在他家的院落里也有幾棵楊樹,也遇到落葉著地的問題,自己正好也在思索這個問題,可是左看看,右看看,網(wǎng)絡上都這么說,而且有的紙刊還刊載同類的文章。帶著“落葉兩面密度不一樣,重的一面會朝地面”的既定觀點,馮教授在家里做了個實驗,他撿來三片大葉子,把每片葉子再剪成24個小塊,盡量讓小葉正反面平整,然后分三次將小葉片撒落在地,看看在沒有風、沒有立體干擾的情況下,自由飄落。三次飄下的小片葉子落地的比例,加起來是34比38,相差無幾,這說明葉子正反兩面的密度和重量,對落葉著地的影響不大,也就是和紙片落地的正反面差別差不多,密度差別不足以影響落葉著地的正反面。
馮教授認為影響落葉著地正反面的主要因素是葉子的立體形狀,當樹上葉子離開樹枝,樹葉落地的過程中,應該是凸出一面朝下,這樣下落葉子的阻力最小,在無風或微風時凸面朝下,左右搖擺,搖搖晃晃地落下,如果正面凸就背面朝下,如果背面凸就正面朝下,那么為什么會看到落地葉子凸面朝上呢?那是因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風力較大讓風給吹翻所致,另一種情況就是葉柄的作用,因為葉柄的重量和角度都會直接影響落葉著地的正反面。
綜上所述,是葉子的立體形狀決定葉子落地時的正反面,而不是葉子正反面的結構的緊密和松弛,同時還要注意到不同樹種的葉子落地的面也會有不同。所以馮教授認為“落葉著地后基本上是背面朝上”的結論是錯誤的,缺乏細密觀察,如果以此推斷,以訛傳訛,就更是錯誤,而且以此理論來教化學生,啟發(fā)思維,就錯上加錯。他認為科學的結論是要講究實事求是的,任何信口開河都是有害的,還定量落葉90%的背面朝上,這種傳授知識更是誤人子弟。
我贊服馮大誠教授的這種細密觀察,科學結論的精神,這種實事求是的做學問的態(tài)度是嚴謹?shù)目茖W精神,是每一位學者、專家、教授必須遵循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