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恩】我的學校(散文)
一
我的第一所學校,是我家族的老祠堂。
一扇大門進去,中間是個豎著的長方形天井,是泥筑瓦蓋的建筑。正房,墻是舊時的黑火磚,里面已經(jīng)沒有了任何可以承載家族痕跡的東西,成了教室。兩邊的房子,怎么稱呼,我不知道。是泥墻,靠天井的一面沒有了窗戶,只有一個長方形的洞,有現(xiàn)在的黑板那么大。去掉那小小的窗戶,變成大窟窿,也許是為了采光,姑且也叫它窗戶吧。泥墻窗臺不高,不少學生一到學校,就從這窗戶跳進跳出,甚至直接坐在窗臺上玩耍。
瓦房頂上,有幾處透明的東西,后來我才知道,那叫亮瓦,也是為了采光用的。幾間教室,都是泥土地面。
教室里的桌凳,有的是吃飯用的高板凳,有的是家里的小方桌。放在教室里,高高矮矮,長長短短,很不整齊。但是,到這里來的哥哥姐姐們都很高興。能夠讀書,那是窮家孩子們的夢呢。
這就是我記憶中第一所學校的樣子。
不過,這時候,它還不是我的學校,我也不知道它就是我家族曾經(jīng)的祠堂。
我第一次去,是跟著哥去的,那時我還小,母親死了,父親要干活,我只能跟著哥去他的學校。
講課的是一位女教師,后來我喊她嬢嬢。記得哥哥們在下面聽課,這位嬢嬢在黑板前講課。黑板是門板做的,被木架子斜撐在墻上。我就蹲在那黑板下玩耍。
太陽很調(diào)皮,也許是怕我寂寞,竟然從亮瓦處鉆進教室,照在我身上,暖暖的。我抬頭看房頂,亮瓦是長方形的,那太陽光也變成了長方形的,長方形的光柱中好像有很多蟲子在飛,就像夜晚繞著煤油燈的蚊子。那里面飛著的“蟲子”很多,很密,就像銀河中的星星。他們飛得很慢,不斷地藏到光外,又不斷地從光外飛進來。我舉起小手,一遍又一遍地在光中抓著,一遍又一遍地攤開手看,手上什么也沒有,我又繼續(xù)抓。我抓的動作,也變成了舞蹈,影在了墻上,我越玩越上勁……
“滾出去!”一聲怒吼,讓光中的我一抖,我抬頭看聲音發(fā)出的地方。老師一臉怒氣,眼里噴著火,那火燒得我發(fā)抖,我哇的一聲哭了起來。老師彎腰抓著我的一只胳膊,就像提小貓小狗一樣,把我提到了祠堂外的壩子中,我再也沒敢進教室。
教室外,是一個很大的壩子,是三合土的,記憶中是碎瓦子混著石灰。我就在壩子里玩,等著哥放學。那時,我還沒有讀書的想法,也沒有記恨這老師嬢嬢的意識,哭了一會,就自己找玩的去了,那時好像感興趣的就是玩。
這所學校留給我的第一個最深印象,就是從亮瓦處跑來的陽光,那光中飛舞的東西。后來,我知道,那不是蟲子,是灰塵。那時,我就開始注意自己的家,因為房頂上也有亮瓦,太陽也要從亮瓦處跑進屋里,那光中也有飛舞的“蟲子”。再后來,有了電筒,電筒光中也能看到這些東西。我終于明白,一切“蟲子”在“陽光”中都會暴露出來,這也是這學校給我的最為深刻的人生啟迪。
我真正進入這個學校,已經(jīng)快七歲了。那是一個學前教育班,預讀一個星期。那段時間,是綿雨天,路很窄,很滑,不過,記憶中沒有艱難的感覺,只有去讀書的新奇,和小伙伴在泥路上玩耍的快樂。學校還是哥他們讀書時的樣子,墻是一樣的,窗子是一樣的,房頂是一樣的,桌子板凳是一樣的,房頂也是一樣的,黑板也是一樣的……只是,那七天中,我沒有看見亮瓦處的陽光。
這周過后,我再也沒能走進這所學校。
知道這學校是我家族的祠堂,已經(jīng)是工作后的事情,在父親零零碎碎的講述中明白的。后來,我查看了家譜,知道了祠堂修建的時間,修建的過程。至于祠堂是什么時候變成學校的,父親也沒有明確地告訴我。
聽說,我的爺爺是這祠堂學校的第一批教師,父親他們也是祠堂的第一批學生。根據(jù)父親的年齡推算,那應(yīng)該是解放后成為祠堂的。不少家族祠堂,在解放后都趕走了神靈牌位或者祖宗牌位,改做了學校。當時,也只有家族祠堂才有可以作為教室的大房間?,F(xiàn)在想來,這種改變倒沒有可以傷感的,反而值得慶幸,它讓窮家孩子們也能上學了,也能讀書了。
爺爺教書很嚴厲,也希望父親能學有所成??筛赣H偏偏不是讀書的料,沒有辦法背誦爺爺規(guī)定的那些文章,于是父親經(jīng)常被爺爺?shù)闹割^敲打。父親說,現(xiàn)在他頭上還有很多疙瘩,都是我爺爺敲出來的,可見爺爺敲得多重,也可見父親不知道挨了多少打。
最重的一次,是父親和他的一位本家爺爺爭搶黃瓜吃,這位本家爺爺也是我爺爺?shù)拈L輩,雖然他還是孩子,和我父親的年齡差不多。家族觀念,輩分尊卑,讓爺爺發(fā)怒了,他提起父親摔了出去,父親被從天井的這邊摔到了那邊,當時就昏死了。
父親不記恨爺爺,反而很佩服爺爺,說那時學生用的書,都是爺爺自己編的,爺爺?shù)拿P字也是方圓頂呱呱的。
我沒有見過我的爺爺,沒有見過他的書,也沒有見過他的毛筆字。他在六零年就死了。我只記得我家的老房子,拆以前,墻是木架竹篾的,高高的圓木柱頭,已經(jīng)有了不少的蟲眼;柱頭與柱頭之間,是一個個木板拼接而成的正方框,方框中是竹篾,竹篾上是泥土,泥土上是潔白的石灰。
木墻的門上有一副對聯(lián),是楷書,剛勁有力。我記憶中,對聯(lián)的紙已經(jīng)發(fā)白變薄,而且沒有辦法剝下來,字就像直接寫在門框上的。父親說,這就是爺爺寫的字。
過了四十歲,我開始關(guān)注家族歷史,也走進了家譜中,因為參與鄉(xiāng)志工作,涉及到學校,自然涉及到了我家族的祠堂。當我意識到祠堂學校和我家老房子的重要時,這些東西已經(jīng)完全毀滅了。爺爺這個從私塾過渡到新中國的第一任教師,沒有給我留下任何有關(guān)教學的有價值的東西;當我?guī)е逍训囊庾R走進祠堂學校時,那里已經(jīng)面目全非。學校搬出祠堂后,祠堂就成了私人住宅,后來就被拆了,變成了今天的樓房,再難找尋當年的痕跡。唯一留下的,樓房后面靠近山坡的地方還有一間小屋,舊時的火磚還證明著這個祠堂學校曾經(jīng)的存在。
爺爺?shù)慕虝谷粵Q定了我家親人們的命運。
爺爺教書教傷了,再也不教書了。鄉(xiāng)上成立初中,讓爺爺去教,爺爺說:“打死我也不教了?!睕]想到,老家竟然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災(zāi)害,和那時中國的大多數(shù)地方一樣,三年自然災(zāi)害,造成糧食匱乏。這時,爺爺想去教書了,教書可以領(lǐng)到公家派發(fā)的糧食,可是,家族祠堂已經(jīng)停辦了,鄉(xiāng)上的初中已經(jīng)找到了教師。于是,一家人在饑餓中一個一個死去,曾祖父死了,奶奶死了,爺爺死了,還有一個叔叔和姑姑死了。一個月的時間中,家里就死了五個人,留下年幼的父親、二姑和幺爸……
這算是祠堂學校留給我的又一個不滅的印象。它也讓我不斷去思考書和命運的關(guān)系。爺爺教書,放棄教書,死亡,這似乎成了一個寓言,一個輩輩代代都需要牢記的寓言,“書”是能帶給一個人,甚至一個國家和民族出路的,是興旺的力量源泉。
我在祠堂學校只讀了七天書。不過,我卻記得那里曾經(jīng)的輝煌。學校的一位八十老人,她曾經(jīng)也是我的老師,每次見面,她都高興地說:“你爺爺是我的老師呢。他對我們可好了?!编l(xiāng)政府退休的幾位老人,見面也在說:“你爺爺是我們的老師。學校就在你家祠堂?!膘籼媚艹蔀閷W校,是一種驕傲、自豪、光榮,而不僅僅是一批人一段美麗的記憶。
所有的祠堂學校都不應(yīng)該被忘記,它是我們國家教育貧民化和普及的一個見證。
二
我真正讀書,已經(jīng)九歲多了,父親再也拖延不起了。
我真正的學校,不是祠堂學校,而是新修的村小,是挖平一座山頂修建的。
那時,村里有一個磚瓦廠,修建學校的磚瓦就是自產(chǎn)的。磚黑黑的,瓦黑黑的。我也算是這所學校的第一批學生了。
學校就是瓦房,根據(jù)地勢,正房一列,兩間教室,中間是辦公室;正房兩頭,各一列教室,每列都是兩間教室。三列教室中間是一個大壩子,但是,還沒有平整出來。
所以,第一學期的讀書,都是上午上課,下午勞動,挖這個壩子。雖然是剛?cè)雽W,一則入學年齡大的孩子比較多,二則都是農(nóng)村孩子,都能干活。所以,勞動時節(jié),學校是非常熱鬧的,孩子們的歡叫聲,就像山頭飄揚的紅旗,傳得很遠很遠。
教師辦公室的對面,留了一臺泥土,沒有挖,就成了一個“點將臺”。這個臺子給了我難忘的成長記憶,因為每天的課間操,我就站在這個臺子上領(lǐng)操,那種榮耀,就像古代的大將軍舉著寶劍,站在高高的臺上,聽著士兵們那排山倒海的吼聲。
教室的窗,是木框的,木框中豎著穿了指頭大小的圓形鋼條,人沒法從窗子進入。只是,窗子上沒有木板,也沒有安裝玻璃,最難受的就是冬天。風吹來,往臉上撲,往鼻孔、嘴巴中鉆,往衣領(lǐng)中灌,像冰水一樣流遍全身,像冰粉一樣涂抹著我們裸露的臉和手。像我,沒有棉衣和棉褲,就是有棉衣棉褲的也沒法忍受那擠得窗子噗噗響的寒風。
沒有電,沒有電燈,不能把窗子用木板或者草簾子封死,封死了教室就黑了。那時,也不像今天有用不完的玻璃和透明塑料布,這些東西缺呢。就用竹篾編窗子,鋼條是經(jīng),竹篾是緯,我父親是蓋匠,竹篾活很在行,劈竹片是父親的事情,到學校編竹篾窗就是我和幾個同學的事情了。窗子編織了竹篾,教室里光線暗了很多,于是村上派人,每間教室安了四五匹亮瓦……
我班這樣做,其他班也跟著這樣做了。
每天讀書還是冷,但是,大量的風被竹篾擋在了窗外,相對來說暖和多了。
我們這里不像山區(qū),教室里沒法烤火,一是沒有這種習慣,二是沒有烤火的柴呢。整個家鄉(xiāng),每家每戶都缺柴,我們不上學時的主要任務(wù),就是撿柴。農(nóng)閑時節(jié),父母還要成群結(jié)伴到很遠的大山去砍柴,然后慢慢地挑回家。
寒冷沒有擋住我們讀書,耳朵是凍瘡,臉蛋是凍瘡,雙手雙腳也是凍瘡,凍瘡成了我們與生俱來的專利,沒有凍瘡反而成了怪物……讀書時,沒有覺得苦,現(xiàn)在想來,仍然沒有苦味,也許是從小就習慣了那時的環(huán)境。
冬天的苦是風,夏天的苦是雨。
學校在山頂上,通往山頂?shù)哪嗦吩诰d雨天,變得很滑。上山,就找路邊的草走,走不穩(wěn),把書包往背上一甩,緊緊地拴在脖子上,爬著,抓著草往上爬。放學回家,是下坡,就成了男孩子逞能的機會。就像高山滑雪一樣,飛跑著往山下沖,當然,人仰馬翻的時候也多,這不但不是苦,反而成了一種勇敢者的游戲,這種游戲帶給他們快樂和驕傲。家長們知道那路,我們回家受責備的時候不多,或許是忙于生計的家長根本無暇管孩子們的這些事。女孩子就你拉著我,我拉著你,側(cè)著身子,一步一步往山下滑,她們那小心翼翼的樣子,也就成了男孩子嘲笑的話題:教室里,操壩中,經(jīng)??吹侥泻⒆觽兡7屡⒆酉律铰返臉幼樱鋸埖膭幼?,加上哈哈的笑聲,讓女孩子很難堪,經(jīng)常到老師那里告狀。好在,我的學校在淺丘地區(qū),山路不算陡,路兩邊也不是懸崖峭壁,長也就三百來米,不管是人仰馬翻的英雄沖刺,還是手牽手的小心翼翼,都能很快來到山腳,不影響回家。
夏雨中還有一處為難的地方,就是廁所,廁所在一個斜坡上,路也很光很滑,也有不少同學會摔,頭發(fā)、背到腳都會涂滿稀泥,夏天上學讀書,不背一身稀泥回家的孩子是不多的。夏天的學校,操場是爛泥,階沿上,教室里,也是學生雙腳帶進的稀泥。
教室里的桌凳仍然是學生自己帶的,我端去的是一條吃飯的凳子,凳面寬十五厘米左右,是家里的老古董了。凳子跟著我上學了,家里吃飯就站著,但更多的時候,是端出家門,跑到院壩里吃,這也是那時大房子中人吃飯的一種習慣。一邊吃飯,一邊聽大人們吹牛聊天。
孩子就是孩子,是很調(diào)皮的,是很“勇敢的”。我們經(jīng)常在這些用作書桌的凳子上跑,有一次,我把凳子蹬翻了,摔了下來,臉“砍”在了凳子角上……現(xiàn)在我的眼角還留著一道疤痕,這就是那時的桌凳獎勵我的永不褪色的獎狀,這疤痕也成了我們那時的特殊課桌的見證。
這樣自帶桌椅兩年后,教室里的桌子突然變了,課桌和講桌都變成了石板的。一張六十厘米寬,十多厘米厚的紅色石板,放在兩塊陷阱地面的石板上,也像一根長長的木凳。中間一排三張,中間一張坐四人,兩邊靠墻的,坐兩個人,凳子還是自帶。
我們終于不再自帶課桌上學了??墒?,我們的衣服就慘了。石板桌面,摩擦大,我們的衣袖每天每節(jié)課都和桌面親密接觸,用不了多久,手肘處就磨穿了。這可疼死了爸媽,辛苦了老娘,但是有啥法呢,他們在不斷的嘮叨和責罵中,一針一線地補。我母親死得早,父親只得拿起針線為我補衣服……
那時,還有一件痛苦的事,掃地。泥土地面,農(nóng)村孩子,泥土、口痰、紙屑及其它臟物全往地面丟,掃地使蠻力,整間教室紅塵翻滾,氣味讓人發(fā)吐。更痛苦的是,惡作劇的男孩,嫌飛揚的塵土不夠多,把掃把當孫悟空的金箍棒,地上飛舞,又在空中飛舞……不少同學咳嗽著跑出教室。掃地的次數(shù)越多,教室里的坑就越多,越深,不少地方放不穩(wěn)凳子。老師教,老師罵,可是頑童們哪里管這些?所以,補教室,就像補我們的衣袖一樣平凡。
您的這篇文章,印證了我先前對您說過的話:“做您的學生,是一種幸福。您不僅教授文化知識,還教授學生為人的秉持和修養(yǎng)。”在您的身上,我看到了師道尊嚴!讓人提氣!感覺欣慰又自豪。我忽然就想起詹谷豐的文章《骨頭的姿勢》,向您致敬!o(* ̄︶ ̄*)o
懇請老師以后繼續(xù)蒞臨八一社團指導!o(* ̄︶ ̄*)o
預祝您春節(jié)愉快!闔府幸福!o(* ̄︶ ̄*)o
送走了這個慢班的學生后,我走了,悄悄地離開了這所學校。走時,沒有和任何一個領(lǐng)導見面,也沒有和要好的同事見面。”忽然心里就潮濕了,凝也無語。我是流著眼淚讀完后邊的文字的。o(╥﹏╥)o
也就不說了,晚安。今晚是和我的大學老師年前聚餐,回來都十點多了,并不是編輯那么久,到這會兒。o(*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