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韻】朱坡回望(散文)
朱坡是城南樊川通向少陵原上的主要途徑之一,因坡頂有朱坡村而得名。上原的道路斗折蛇行,兩邊樹林茂密,郁郁蔥蔥。
朱坡村很小,不甚起眼。但說到這里是漢成帝時丞相朱博的故里,不免會讓人多看幾眼,沉思一番。
朱博是一位俠義耿直的官,頗有好名,今天村子里卻沒有了他的任何遺跡,只留下了傳說,讓人唏噓。
朱坡頂塬畔,確是絕妙處。站在此處遙望終南,直對蒼茫神禾原,俯視繁花錦簇的樊川,近傍華嚴(yán)名寺,心中逸情頓生,如,鳥魚之得山水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古剎鐘聲悠悠,入靜求空,不用理會人世間的喧囂紛擾。
一千二百年前的杜牧,又一次登臨朱坡。他無限慨傷,暮春的季節(jié),紅花飄零,順著窄窄的小巷,苔蘚青青鋪滿地,村莊在炊煙和薄藹中有些影影綽綽。
司馬村的祖先墳塋杜牧去了不止一回。這次從南方回來,卻過了清明時節(jié),但是他覺得還是要祭一回祖先的,司馬村埋著他的父親祖父以及列祖列宗,比起他的祖先來,杜牧覺得慚愧,從墳塋中隨便站出來一位,不是宰相就是御史,而他空有一腔抱負(fù),難以施展。
“房謀杜斷”的杜如晦,寫過史書《通典》的祖父杜佑都是宰相,這讓他慚愧。
小的時候他就生活在爺爺?shù)膭e業(yè)林亭里。林亭軒臺水榭,泉水叮咚,還有冰窖兩座,是城南諸多別業(yè)中最美的。父親杜從郁是祖父杜佑的第三子,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人稱“杜十三”。
后來父親在爺爺莊園的對面潏河邊上神禾原之畔有了自己的瓜州別業(yè)。有人說那是他在門前的菜園種瓜種豆,又臨著水,所以叫瓜州別業(yè)。
其實那是因為祖父在瓜州那地方做過幾年官,父親小時候就在那里留下了深刻的童年記憶,所以才取名瓜州別業(yè)以為紀(jì)念。
杜牧記得每一次祭祖,他都要在爺爺?shù)那f園里和其他兄弟姊妹匯合一起,然后才順著朱坡上到少陵塬司馬村祖塋去祭拜。
祭拜完又順著朱坡回來,回來路上他有時站在塬畔望著阡陌縱橫花團(tuán)錦簇的樊川,以及對面蒼茫的神禾原還有隱隱的終南山,或者在祖父的林亭里聽著汩汩的流水,就心生惆悵。
這些年,猶如一覺揚州夢。杜牧覺得自己真的是老了。他做人的書記官,做幕僚,直到做刺史,一切都是浮云。
二十三歲時一篇《阿房宮賦》驚艷天下人。二十六歲進(jìn)士及第,開始了仕途。風(fēng)華年紀(jì),風(fēng)發(fā)意氣,他對軍事頗感興趣,寫了十三篇《孫子注解》,還寫了《兵論》等。他還主張削藩復(fù)疆。他在《上李中丞書》中說讀書就要“治亂興亡之跡,財賦甲兵之事;地形之險易遠(yuǎn)近,古人之長短得失”。然而愿望與現(xiàn)實相差甚遠(yuǎn),一腔熱血無法實現(xiàn)。繼而才逸情山水,放浪酒色間。
他的足跡踏遍江南青樓,常常宿醉不歸,“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詩名和李商隱齊名,人稱“小李杜”。
不管是“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借史諷今,還是“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些史詩使后來許多詩人爭相效仿。
他的抒情寫景的詩也極具藝術(shù)。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薄吧膛恢鰢?,隔江猶唱后庭花”;還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倍际巧駚碇P,還有那首膾炙人口的《清明》更是經(jīng)典之作。
這時的杜牧顧盼生輝,舉手投足都風(fēng)情萬種,正是人生得意之時。一天他和幾位友人游曲江寺院,遇見一位打坐的僧人,僧人問他姓名,他得意地說了出來。
誰知僧人沒有一點吃驚之色,居然問他從事什么職業(yè),全然不知杜牧乃何人,讓他非常的感慨,即賦詩一首。家住城南杜曲旁,兩枝仙桂一時芳,老僧卻未知名姓,始覺空門氣味長。雖然這是一首自嘲詩,卻讓自己在空色間有了重新的認(rèn)識。世事猶如一場夢幻,如露也如電。
加之官場的明爭暗斗,自己夾裹其中,風(fēng)發(fā)義氣漸漸失卻,許多事上如縮頭烏龜,這次省親讓他不想再回到江南,自己也想在京城侍奉君王,卻也并不能如愿。看著荒蕪的朱坡祖父的林亭,望著薄暮下的村莊,不僅惆悵萬分。
他感慨漢代的賈誼,被貶長沙,而人家僅是一年有余,就回到了京城,而他長期遭貶,淪落江城,望著天朝,回返無期,去路迢遙,就任一波三折,幾番更換碟書,他已經(jīng)疲憊不堪,也心灰意冷,實在不想再去江南了,站在瓜州別業(yè),門前的池塘挨著神禾原,原那邊就是漢武帝時的王渠,現(xiàn)在已經(jīng)叫做王曲了,那依然是皇家園林所在。家鄉(xiāng)從來沒有讓他如此留戀,不禁萬般感懷。
故國池塘倚御渠,江城三詔換魚書。
賈生辭賦恨流落,只向長沙住歲馀。
煙深苔巷唱樵兒,花落寒輕倦客歸。
藤岸竹洲相掩映,滿池春雨鸊鵜飛。
乳肥春洞生鵝管,沼避回巖勢犬牙。
自笑卷懷頭角縮,歸盤煙磴恰如蝸。
他一聲長嘆,明天,或者后天,就不得不上路了,江南路迢迢,何時歸故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