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入冬初雪迎梅開(隨筆)
昨日大雪,是一年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二十一個,算起來是冬季里的第三個節(jié)氣,標志著仲冬時節(jié)的到來。據(j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資料記載,“大雪,十一月節(jié)。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說明這個節(jié)氣天氣寒冷,降雪概率高,降雪量也相對較大。這一時節(jié)氣候分為三候:“一候鶡鴠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本褪钦f此時天氣寒冷,寒號鳥也不再鳴叫了,是一年中陰氣最盛時期。
據(jù)中央氣象臺分析,這次寒潮來得比以往遲,對南方影響要比北方大,北方大多處于干冷狀態(tài)。12月上旬北京地區(qū)連續(xù)4天(12月6日至9日)最低氣溫在處零下8℃以下,刷新10年新紀錄,而南方不光是氣溫下降,還伴有連陰雨,加上氣溫驟降,體感更冷。
清晨出門天氣陰沉,朔風蕭蕭,午時回來,天降毛毛雪花,初雪應節(jié)氣而來,應景而來,飄飄然如若無人之境。入冬以來的第一場初雪,終于粉飾而來,雖然身處寒意之中,卻也有暖意其中。對于初雪的喜愛來自兒時,那時沒有現(xiàn)在這樣的暖冬,比現(xiàn)在冷多了。今天雖然天空飄著雪花,我競然棉衣還未穿,可兒時早已經棉衣上身,都說孩子喜歡雪,尤其是初雪,無論白天夜晚都會樂此不疲多看一眼,在飄雪中用手接飄落的雪花,送入口中,雖然無味卻感覺有味;有時還會從嘴里呼吸出熱氣,抬著頭讓自己的臉與雪花貼得更親更緊,即使雪花鉆進脖子里、袖筒里也不避諱。遇到積雪多處,還會用腳跺跺,以示不怕寒冷。
在我國的文學史、詩歌史中最突出的莫過于初雪詠梅了。在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中,流傳著上萬首描寫雪的美麗詩詞,其中大半詩詞中都有關于雪和梅的描寫。雪是冬天的精靈,也是冬天最美的禮物,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梅是我國十大名花之首,位列為四君子、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尤為人敬重。
晁沖之作的詞《漢宮春.瀟灑江梅》:瀟灑江梅,向竹梢疏處,橫兩三枝。東君也不愛惜,雪壓霜期欺。無情燕子,怕春寒、輕失花期。卻是有、年年塞雁,歸來曾見開時。清淺小溪如練,問玉堂何似,茅舍疏籬?傷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詩。微云淡月,對江天、分付他誰?空自憶、清香未減,風流不在人知。這首詞贊美了梅花“清香未減,風流不在人知”的品格。
宋朝大詩人盧梅坡初雪詠梅的詩《雪梅二首》,一,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二,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作者在第一首里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梅與雪爭春的場面。梅花雖然差于雪的三分潔白,雪卻輸于梅花的那一段香氣。第二首說,梅花開放時如果沒有雪,則顯示不出梅的神采韻致,梅和雪共同構成了最完整的美。
宋代大詞人辛棄疾在《念奴嬌·梅》中這樣寫雪梅:疏疏淡淡,問阿誰、堪比天真顏色。笑殺東君虛占斷,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溫柔,水邊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與奇絕。嘗記寶篽寒輕,瑣窗人睡起,玉纖輕摘。漂泊天涯空瘦損,猶有當年標格。萬里風煙,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歸去,閬苑有個人憶。這首詞上半闕是寫梅花開枝頭色澤神態(tài),天真自然得無人媲美。下半闕寫梅花迎寒自開,被那夢醒后的佳人隔窗輕摘,插戴鬢邊,是何等的榮耀。飄泊天涯,形體消瘦,但風韻仍不減當年,依然冰清高潔、傲骨無雙。不管是萬里風煙還是一溪寒月,都不能欺侮它。不如遠離這塵世喧囂,歸入山林,至少仙宮中還有個人在想念它。
還有那清代詩人錢澄之的雪梅詩作二首:一,何處花先放?向南三兩村。未春天似夢,徹夜月無言。且喜昏鴉散,毋嫌翠羽喧。眾芳久寂寞,賴汝照乾坤。二,離離壓殘雪,脈脈照溪濱。一任夜五月,何妨天不春!芳華憑俗賞,風味與誰親?只覺閉門后,徘徊似有人。第一首作者用神來之筆描寫梅花,高妙之處在于沒有寫梅花的色、艷、香,卻讓你凝想其中的神韻,拂之不去。第二首更是將雪梅不爭春時,隨意賞視,風韻可親的神采表達出來,甚至會館關門了,還似乎有人在依依不舍地徘徊。
從以上這些詩句中不難看出,初雪詠梅的確是歷代文人墨客筆下的最愛,詩詞佳句為千古所傳詠。
今天喜見初雪,情景交融,我有感而發(fā),這正是:初雪紛飛窗外明,入冬情思迎梅開。不畏嚴寒持傲骨,萬里風煙識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