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有獎金”征文】尋找歸宿(小說)
老了,老了,老人的歸宿在哪里???在哪里養(yǎng)老?在哪里終了?雖然有兒有女,可是有很多很多老人那是指望不上兒女養(yǎng)老送終的。孝順也罷不孝也罷,兒女們即便有孝心,也是絕對沒那份孝力的。咋辦?很多老人,那就得自個給自個找歸宿了。
二零一七年十月十三日的夜晚九點多了,在文安小區(qū)第三棟樓二號門一零一室,兩位老人正坐在床上說著貼心話。這是一對老夫婦,老漢常德安,七十四歲了,老伴徐淑珍,整七十三。徐淑珍今天上午才出院,因患腦溢血住院,搶救過來之后,已經(jīng)住了近三個月的醫(yī)院了。還真挺幸運的,沒落下什么后遺癥,這讓常德安跟徐淑珍感到萬分的喜悅。中午回到家里,常德安特意為老伴做了撈面,慶賀老伴闖過了七十三這一大關。
一張大床上,老兩口面對面坐著說著。
“還真是的,這時間過得真快啊,一晃啊,我老了,你也老了,咱們都老了哦!”常德安跟老伴徐淑珍說:“還有咱們的親家,跟咱們年齡相仿,也都老了,真真實實的老齡化了。咱們一個孩子,是個兒子,親家就一個閨女,咱們的子女都不在身邊,即便在身邊,他們也是有他們的工作,有心照顧咱們,那也是沒有時間的,所以啊,咱們必須全靠自己照顧自己了!”
“那還用說啊!”徐淑珍說:“你我壓根就沒指望咱們的兒子為咱們養(yǎng)老的。什么養(yǎng)老終老的,都得靠咱們自己了!”
常德安說:“我的身子骨還算可以,你已經(jīng)闖過了七十三這一大關。我就想咱們親家那老兩口,都比咱們大那么一兩歲,咱們的老哥哥伺候老嫂子三年多了,也真夠老哥哥受的了。我早就有個想法,像早年間農(nóng)村成立互助組那樣,十個八個的老年人歸到一起過晚年,不去什么敬老院托老所的,自己組織起來養(yǎng)老過日子,年齡略小的伺候年齡偏大的,身體好的伺候照顧身體有病的。今晚上,我就跟你說說這個,把我的想法說出來。就拿咱們認識的熟悉的老年人當中吧,絕大多數(shù)兒女都不在身邊,咱們要是能把像咱們親家一樣的老年人,合歸在一起,建立空巢老人互助家庭,那就好了。我想,不就是大家搭伙過日子嗎,你說呢?”
“行!”徐淑珍說:“可有一樣,住在哪兒呢?各自的財產(chǎn)怎么算呢?得吃飯吧?有病的得看病吧?還有個終了的大事呢?”
常德安說:““這好辦,人不能聚得太多,頂多十口,就住在咱們這三室一廳里。吃飯跟餐飲公司訂餐啊,誰愿意吃什么誰就定什么啊!飯錢都由自己拿就是了,個人都有不等的退休金,都足夠花的了。有病互相幫襯著,到醫(yī)院看病,該住院的就住院,社區(qū)不是能簽訂家庭醫(yī)生的合同嗎,有病不住院的,就請家庭醫(yī)生來家里,該吃藥的吃藥,該打針的打針,這個不成問題。至于財產(chǎn)的問題,那也是自愿的。像咱們,兒子也沒有啥繼承的心思,咱們等終了前就捐贈給國家,其他人怎么處理自個的財產(chǎn),那就看個人的安排了。送終的問題,咱早就有了共同想法了,捐給醫(yī)學院做解剖研究用就是了。至于別人,那也是看個人的自愿了。愿意燒了,那就火化了就是了,也沒什么大問題的!”
“成!”徐淑珍說:“聽你這么一說,也真就啥問題也沒有了,那就這么定了!”
老兩口子說啊說的,都十一點多了,這才睡覺。
太陽東升了,新的一天就開始了。常德安早起了那么一會,做好了早點,無非就是老三樣,熥兩個饅頭,熬一鍋小米粥,切上一小碟醬蘿卜咸菜。簡單吃完了早點,徐淑珍說:“咱們先去親家那里吧。”
常德安說:“先給他們打個電話,在家,咱們?nèi)?,不在家,咱們就先不去?!?br />
他們的親家住在北河區(qū),親家公叫方德貴,親家母叫蔡秀芬,老兩口都七十五歲了,退休前都是友愛街小學的老師。方德貴身體無大礙,還算是硬朗,蔡秀芬三年前得了腦溢血,落下了個后遺癥,口眼歪斜腿腳也都不利索了,行走坐臥的都不方便了。他們的獨生女方雅麗,跟丈夫常利民一起帶著博士帽飛到澳大利亞發(fā)展去了,方德貴蔡秀芬早就成為空巢老人了。
常德安徐淑珍都沒有手機,常德安便用家里的座機給方德貴打電話,摁完了電話號碼,通了,方德貴接電話:“你好,哪位???”
“我??!”常德安說:“我是常德安,老哥哥在家?。俊?br />
“在家呢!”方德貴笑道:“是親家兄弟?。∥以诩?,在家,剛給你嫂子吃完了中藥,晚一會我就推她到公園曬太陽了。怎么?兄弟有啥事嗎?”
常德安說:“是很重要的事情要跟你商量,你一定在家里等著我們??!我們這就坐公交車去你家啊,好了,你在家里等我們就是了!”
撂下電話,常德安跟徐淑珍這就離開家到了臨街的八五一路公交站上了公交車。
到了方德貴家,常德安和方德貴說了幾句客套話后,就開始說正題了。常德安把他們老兩口的想法合盤講給了方德貴聽,方德貴沉思了半晌,說:“組織個空巢老人的互助家庭,可不像你們想的那么簡單的。人老了,脾氣秉性各異,一定會矛盾重重的。明說吧,我不贊成!我這些日子,也正想著怎么度過殘年余光呢。想了好久,我覺得還是把我們交給托老所吧,就在托老所里度過殘年余光好了。我建議你們老二位也應該及早的去托老所好了,別等著那一天動不了了,再想去托老所,那可就晚了三秋了。我跟你們說,我已經(jīng)聯(lián)系好了,咱們市晨東區(qū)多多福托老所,很不錯的。我跟你們的嫂子下周一就去了,我建議你倆馬上去辦手續(xù),也去那里吧?!?br />
“這個……”常德安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說:“這個容我們再想想吧!”
徐淑珍也說:“是的,讓我們再想想,再想想吧!”
“那也好。”方德貴說:“那你們就想吧,反正我是要帶著你們的嫂子進托老所了?!?br />
離開了方德貴家,常德安跟徐淑珍說:“咱們還去聯(lián)絡別人嗎?”
“依我看啊,咱們還真的就把這事情想得簡單了!”徐淑珍說:“還是算了吧,要是整個老年互助家庭,一旦鬧出點大矛盾來,還真是后悔來不及的。親家公說的有道理,我倒是真同意他的看法,所以啊,我還是想聽親家公的建議的,咱們也干干脆脆利利索索進托老所吧,老有所依老有所養(yǎng),得找個終了的地界不是?”
十一點多了,常德安徐淑珍不想再坐公家車了,他們決定奢侈一下打輛出租車回家。
吃完了中午飯,徐淑珍跟常德安說:“要不咱們就去一趟親家公說的那個托老所先訪問訪問探勘探勘,要是行,咱們就立馬住進去!”
“說的也是?!背5掳舱f:“那咱們就去一趟多多福托老所?!?br />
兩位老人打車,下午三點到了多多福托老所。這是一家民辦的養(yǎng)老院,院長董淑芳,四十九歲,高高的個子,圓圓的臉龐,一雙大而又亮的眼睛,閃爍著熱情的光,給人以溫暖。董淑芳院長熱情地接待了常德安徐淑珍老兩口,帶著這老兩口里里外外查看了這座托老所。周圍環(huán)境不錯,緊靠著寧北公園,四合院式的平房,配套設施齊全,有一個人一間的,有兩個人一間的,有三個人一間的,也有四個人一間的。每間住房里都有衛(wèi)生間。根據(jù)不同狀況,一間屋里或配一名專職護理,或兩名或三名不等,像行動不能自理的老人,都配有四名護理。吃飯的問題是個大問題,院長董淑芳告訴常德安徐淑珍,根據(jù)自己的口味需求早中晚餐都由就餐者預定,想吃什么愛吃什么就定什么。費用問題是個大問題,董院長告訴他們,服務質(zhì)量不同,自然是交錢多,服務就自然周到了。常德安問董院長:“最高多少錢一個月?”董院長笑道:“一萬元?!毙焓缯鋯柕溃骸笆且粋€人還是兩個人???”董院長笑道:“當然是一個人了。”
徐淑珍默算著她跟老伴的退休工資,一共八千多元,他們要進這所托老所,只能享受每月四千元的服務了。她問道:“董院長,每月每人四千元,該是怎樣的一種待遇?。俊?br />
“管吃管住??!”董院長始終微笑著說:“像有病治療什么的,都得由個人擔負了。”
參觀查看咨詢完了,董院長笑呵呵地說:“憑你們的自愿,我們絕不強迫任何一名老人的??春昧耍牒昧?,就辦手續(xù),看不好,想不好,完全可以不來的!”
從多多福托老所回到家里,已經(jīng)是晚上八點多了。常德安徐淑珍吃著晚飯,飯桌上依舊談論去不去托老所的問題。吃完晚飯,繼續(xù)絮叨這個去還是不去托老所的問題。十點多了,剛要入睡,電話鈴響起來了。這么晚了,一定是海外兒子打來了跨海越洋的國際長途。常德安徐淑珍都這么想的。還是讓老伴先聽聽兒子的聲音吧,常德安讓徐淑珍接聽,徐淑珍拿起聽筒,就說:“兒子啊,媽媽爸爸想死你們啦!”
對方大聲說:“親家母啊,是我是我啊,我是方德貴??!”
徐淑珍說:““哎呀呀!真不好意思,我是想兒子想瘋了,對不起親家公了,你有事嗎?”
“是這樣的?!狈降沦F說:“我的老伴,你們的親家母蔡秀芬,沒了走了,嗯,我跟你們說一聲,尸體已經(jīng)被醫(yī)學科學院拉走了,我們早都立下過遺囑,死后捐給醫(yī)學院的。那什么,孩子們在海外,也就沒必要告訴他們了,只要他們過得好比啥都好的。就這樣,我明天一早就去多多福托老所了,就這樣!”方德貴撂了電話,徐淑珍一臉的懵,很是有一種欲哭無淚的感覺。
徐淑珍常德安傷感了一通,十二點了,這才睡下。
一覺醒來是清晨,吃早飯的時候,徐淑珍問常德安:“你說咱們的歸宿在哪里?”
“在哪里?”常德安笑道:“在醫(yī)學院的解剖臺上??!”
徐淑珍說:“那是終了之后的事情,聽我的吧,咱們還是趁早去托老所吧,把房子賣了,加上存款,咱們?nèi)ハ硎芡欣纤锏闹械却隹倝蛄税???br />
“夠了,足夠了!”常德安說:“這樣吧,咱們先在國內(nèi)旅旅游,看看咱祖國的名山大川飽飽眼福,等回來后咱們就去那個多多福托老所!”
徐淑珍喜形于色地說:“這個主意好得很!咱們?nèi)ズD先齺?,再到廈門鼓浪嶼,好好玩上幾天!”
常德安徐淑珍沒跟旅游團,老兩口子自由旅游。十一月三十日下午三點多,回到了津河市的家里。十二月三日,在多多福托老所辦妥了一切手續(xù),當天下午,常德安徐淑珍便入住進了這家托老所。
“老伴啊!”徐淑珍頗有點苦笑,說:“咱們找到了歸宿,咱們的歸宿,就在這里了!”
“錯!”常德安搖了搖頭,說:“這是一個轉運站,咱們的歸宿,是醫(yī)學院里的解剖室!”
徐淑珍從一個包袱里拿出了那份捐獻遺體給醫(yī)學院的遺囑,看了又看,看了又看,說:“對對對,歸宿在這里,在這里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