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酒匠(微型小說)
同治年間,津門酒匠付老尚辭掉舊差,攜一家老幼回到故里遷安,在貫頭山下建了一處自己的酒坊。
付老尚招募數名伙計,收購飽滿的糧食,用山中靈泉釀制出了第一批酒。春風浩蕩的日子,貫頭山下聚集了四方民眾。鞭炮聲中,付家酒坊的門口掛起一付牌匾,名曰“全盛局燒鍋”。付老尚前后壘了二十八座糧倉,專門儲存釀酒用的糧食。遠遠望去,像一座座小山頭似的。他又在后山挖了一處酒窖,里面空氣涼爽,能同時存放百壇老酒,時間越久,口感越好。不出三載,北到內蒙,南至蘇杭,都有了“全盛局燒鍋”的酒。
付老尚的表弟劉成在“全盛局燒鍋”做二掌柜的,眼看著貨供不上賣,便偷偷在一批打算運往山東的酒里摻了些水。這天晚上,幾十壇酒被裝上車,離開了“全盛局燒鍋”。付老尚剛上床休息,一個貼心的伙計突然敲門,稟告了實情。他一聽,顧不得穿鞋,立刻光著腳板追了出去。貫頭山的路坎坷不平,付老尚足足追出二里地,才喝停了馬隊。劉成見付老尚一臉怒容,嗖地跪了下去?;氐郊依铮蛉税l(fā)現(xiàn)他的雙腳被荊棘和石子弄得血肉模糊,心疼的直落淚。付老尚卻笑著說:腳上的肉傷了,可以再長,若是酒坊的牌子砸了,就立不起來了。第二天,付老尚命人把這批酒全都銷毀,又把劉成趕出了大門。此事在業(yè)內傳開,“全盛局燒鍋”的名號更響了。
入夏,慈禧太后巡游江南。一日,她穿上平民服飾,帶幾名隨從在杭州城里游玩。突然下起大雨,一行人慌亂地鉆進了一家飯店。時至中午,慈禧太后點了一桌菜,又特意要了兩壺陳釀。飲罷,慈禧太后只覺得回味無窮,飄飄欲仙一般,便差人把飯店大掌柜的叫來了。
這酒,是那里出的?慈禧太后故意陰著臉問。
大掌柜的深深作了個揖,道:是北方永平府“全盛局燒鍋”出的,聽說離京城不遠。
慈禧太后微微一笑,說:永平府竟有如此好酒?比宮里的不差半毫。
大掌柜的聽后,頓時愣住了。
這年,北方突然遭遇大旱。遷安的大街小巷,到處都能看到逃荒的人。大伙聽說付老尚有二十八座儲糧倉,都涌到了貫頭山下。付老尚親眼目睹一些災民在身邊餓倒,心情格外沉重。他和夫人商議,打算在“全盛局燒鍋”外為百姓施粥。
夫人說:咱的糧食都是高價收來的,如果這樣,酒坊就要倒了。
付老尚說:我們做的是良心酒,要是沒了良心,酒坊倒的更快。
幾天后,“全盛局燒鍋”外的場地上支起了幾口大鍋。很多災民終于喝到粥,把命保了下來。此時,遠在京城的慈禧太后卻思念起了在杭州喝到的美酒。她特意下了道旨,叫永平府的知府何淮安務必找到“全盛局燒鍋”。何淮安正為災民的事犯愁,得了圣旨卻不敢怠慢,只得親自帶人去訪。
他輾轉來到了貫頭山下,看到災民在一家粥屋前排著隊打粥,便停下了腳步。何淮安贊道:真沒想到,如此偏僻之地竟有大善之人在布施,令人感動啊。
一乞丐吃完粥,揉了揉肚子說:多虧付大掌柜的,要不我就完了。何淮安走到他跟前,打聽”全盛局燒鍋“的地址。乞丐指著正在灶臺邊忙碌的漢子說:那就是“全盛局燒鍋”付老尚大掌柜的。何淮安大吃一驚,快步走了過去。付老尚剛被伙計換下,正要坐在椅子上休息,雙手便被一匆匆上前的官員抓住了,不禁一愣。
何淮安道:付老尚,可找到你了!
付老尚說:大人,你是?
何淮安仰頭長笑,并不急于回答自己是誰,卻道:付老尚啊付老尚,你藏的好深啊,再找不到你,老佛爺可要怒了。
付老尚聽了這話越發(fā)糊涂,頭上冒出了汗。何淮安將慈禧太后在杭州喝酒的事說了,他那顆懸著的心才算放了下來。
不久,慈禧太后將“全盛局燒鍋”的酒列為貢酒,并對付老尚救濟災民的事大加贊賞。知府何淮安傳完圣旨,被付老尚留下用餐。席間,何知府直夸付老尚的酒清香綿甜,要來文房四寶,為他題寫了一聯(lián):酒氣沖天,飛鳥聞香變鳳;糟粕落水,游魚得味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