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茶市與河口茶場
套用一句俚語:“藥不到樟樹不靈,茶不過河口不純?!?br />
歷史上的河口古鎮(zhèn)因水運而發(fā)達,因茶市而熱列鬧鬧近千年。鉛山茶、紙貿易的大量外銷,造就了河口古鎮(zhèn)商業(yè)的繁榮,尤其是茶葉的種植、加工、提純、營銷活動。早在北宋景祐年間(1034年——1037年),鉛山所產的白水團茶、小龍鳳茶為當時信州府進貢朝廷的貢品。后來鉛山茶葉逐日得到很大發(fā)展,河口逐漸形成了全國最大的茶葉交易市場。乾隆年間河口茶市又一次迎來了鼎盛時期。有茶莊、茶行48家之多,紅茶銷售“每年不下百萬金”。從事茶葉生產加工者數萬人之眾。明代“河紅茶”就是我國出口國外最早的著名茶葉品種。?,F在說的“茶葉之路”。圴是從當年的河口茶市出發(fā),經信江水路到鄱陽湖再分成東、南、北三條線路把中國茶葉運輸出境。福建、安徽、江西各地的名茶都就近水運陸轉集中到河口茶市經加工裝箱后,才上船啟運。東路經信江到鄱陽湖出湖口入長江順流而下到杭州、上海。南路則通過廣州口岸對外通商,依照當時清朝只能通過廣州十三行進行貿易活動的規(guī)定,經信江西去,至鄱陽湖、溯贛江,經郵驛道,越梅嶺到達廣州口岸,再由荷蘭東印度公司轉口英國、歐洲等地。北路的“茶葉之路”主要是出口蒙古國和俄國。俄國成為了北路“茶葉這條路上的大宗商品國”。贛閩交界的界山武夷山北南兩邊都盛產茶葉。武夷茶從贛閩山區(qū)運出,也在河口茶市加工裝箱后,經信江西去,至鄱陽湖,過湖口入長江,到九江、漢口至樊城上岸北去,再穿越河南入社旗古鎮(zhèn),到達山西祁縣,河北張家口,在內蒙古二連浩特出境,越蒙古國進入俄國的終點圣彼得堡。這就是當年中國三條“茶葉之路”。
前后近千年的“茶葉之路”就是后來被人們稱為“東方樹葉的神奇旅程。”。河口鎮(zhèn)也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茶葉神奇旅程的“萬里茶道第一鎮(zhèn)”。
異?;钴S的茶葉加工運輸過境貿易和“河紅茶”暢銷歐英俄國的國外帶來了河口茶市的空前繁榮。但自鴉片戰(zhàn)爭后,由于五口通商和國際茶市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河口茶市日漸衰減。1842年后安徽祁門茶直接“取道玉山、常山經杭州上海”而不再經河口加工裝箱出口。但武夷山和江西各地名茶仍通過河口分輸廣州與上海銷往國外。直到清同治末年河口仍為武夷山北坡茶葉貿易的大市場。光緒十七年(1891)九江成為內地茶葉貿易中心,近千年的河口茶市才完全失去茶葉過境加工貿易活動中心的歷史地位。
河口茶市的冷落與河茶生產的衰敗致使“財匱民窮”,引起了官宦和紳士的恐慌,“多次集議力圖挽救”。也想振興河口茶市。均見效甚微。民國廿九年(1940)當時的政府在河口鎮(zhèn)西郊創(chuàng)辦了“河口區(qū)實驗茶場”以期重振茶葉事業(yè)。但只有區(qū)區(qū)的303畝茶園談何容易。
建國后,人民政府高度重視茶葉生產。全力恢復茶葉加工生產貿易。從1951年至1985年全縣共墾復茶園31049畝,產茶8129擔。1956年又在縣城西“河口區(qū)實驗茶場”的基礎上建立了國營河口茶場。這是我省最早的國營茶場,由此開始了我縣茶葉生產的新紀元。河口茶場在金爾鎮(zhèn)場長的帶領下,全體茶場職工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知短幾年時間就開辟茶園3700余畝,年產毛茶5000多擔,全力以赴恢復“河紅茶”生產技藝,同時積極研發(fā)茶葉新品種,新增了:綠茶、烏龍茶、普洱茶等的生產,20多年暢銷廣東、河北、上海、北京等23個省市。其中的紅碎茶和普洱茶填補了江西制茶品種的空白,茉莉花茶評為江西省優(yōu)質產品。優(yōu)質的茶葉重新獲得了對日本、新加坡、歐美、香港等地1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茶葉出口。
1957年河口茶場的茶葉產量已經達到畝產219斤,按標準折合糧食產量是876斤,首超《國家農業(yè)發(fā)展綱要》。1958年金爾鎮(zhèn)場長出席了在京召開的千人群英會,光榮地捧回了周恩來總理親自頒發(fā)的國務院獎狀。
建場初期,制茶全靠手工,勞動強度大,工人辛苦,同時質量控制容易產生波動。金場長虛心向外廠學習,帶領技術工人克服困難反復試驗,制成了第一臺焙炒攪拌機,從此焙炒茶葉工人就再也不會灼傷手手掌了。后來根據制茶需要還自制6臺專用設備,提高了制茶產量,又減輕了工人強度。1974年國家有關部門從日本引進六臺先進的制造青蒸茶全套設備。在金場長的全力爭取下,江西省唯一一臺制茶設備分配給了河口茶場。先進的進口制茶設備不但提高了茶葉質量,同時也增加了產量。至1980年該套設備生產精制茶葉4000余擔獲的很好的經濟效益。由于工人們的精心操作及時維護,這臺使用壽命定為五年的制茶設備,后來使用了8年之久。
河口茶場在從事茶葉培育種植和加工生產營銷主業(yè)的同時,還開荒種田種地,養(yǎng)豬養(yǎng)羊等多種產業(yè),解決了600多名職工的就業(yè),為國家積累了財富,取得了嬌人的成績。獲得了從中央,省、市、縣政府和農業(yè)、科技部門的無數次的表彰,邵式平省長為河口茶場頒發(fā)了署名的省級先進單位獎狀。周總理為河口茶場頒發(fā)的署名獎狀,更是一份珍貴的殊榮,也是對江西茶葉生產的鼓勵與鞭策。但是,河口茶場在2005年改制后已經不復存在,3700多畝茶園200多畝田地已經被移民建鎮(zhèn)和工業(yè)園區(qū)建設占用。和茶園一樣,包括當年周總理署名的獎狀在內的一批上級表彰的獎狀獎旗也不知去向。
恢復和發(fā)展茶葉生產是縣域經濟發(fā)展的又一個新亮點,尤其是作為世界名茶“河紅茶”的故鄉(xiāng)——我縣更理應重視茶葉生產。2014年5月22日《江西日報》以“讓江西茶重綻芬芳”為題,分析與論證了江西茶葉生產現狀與出路。文章特別列出了鉛山“河紅茶”的生產狀況:“鉛山縣黃崗山,是中國紅茶鼻祖“河紅茶”的原產地。色澤烏潤,茶質渾厚,亮麗芬香的“河紅茶”問世后,全國各地商人紛紛前來訂購。俄、英、印度等國商人也千里迢迢來販運?!昂蛹t茶”的“正山小種”成為英國王室傳統(tǒng)茶飲。史料記載,明萬歷朝起至清末,鉛山茶葉種植面積達20萬畝,從事紅茶加工的就有3萬之眾。這里出產的紅茶,即便是茶市最蕭條的時期,也不愁銷路,成為客商夢寐以求的上品,然而近年來,鉛山人面對的現實是,茶葉種植面積只有2萬多畝。緣何放著大市場不擴大規(guī)模?鉛山人坦言,政策給力不夠是一大原因?!?。“說到輝煌了半個世紀的“河口茶場”的倒閉,是否也應證了省報的分析與論證的原因!
江西茶重綻芬芳,值得期待!
河紅茶重綻芬芳,值得期待!
(楊必正)
(201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