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dāng)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古韻今彈 >> 短篇 >> 雜文隨筆 >> 【古韻今彈】傳統(tǒng)相聲里的端午

  【古韻今彈】傳統(tǒng)相聲里的端午


作者:老生常談 童生,644.2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5054發(fā)表時間:2017-05-15 16:40:24

快到端午,今兒咱就說說相聲里的端午。
   傳統(tǒng)相聲《五行詩》有一篇寫粽子的詩,看不出是詞還是曲,寫得看似香艷,倒還說得出口,而且句句雙關(guān),像個謎語——
   生在江南地面,流落塞北幽州。實指望金盞配玉甌,不料想拿我胡騶。內(nèi)有紅娘相伴,外有錦被蒙頭。寬衣解帶任君游,好俊一身白肉!
   我喜歡裘英俊的解釋——你聽呀!生在江南地界。江米,南方的;流落塞北幽州。北方人也吃粽子呀。你吃不吃?實指望金盞配玉甌。本來以為拿它釀酒了。不料想,拿我胡謅。包了粽子了。內(nèi)有紅娘為伴。有棗呀!紅棗!外有錦被蒙頭。葦葉包著。寬衣解帶任君游。吃粽子你不得給它包開么?好俊一身白肉。那個米是白的——英俊應(yīng)為當(dāng)代文哏第一。
   看似俚俗,其實巧妙,比茶館相聲和二人轉(zhuǎn)中的“葷段子”文明了不少,宿舍里說的刷牙、眼鏡之類的謎語,雖然也巧妙,但也只能在私人空間說說,難登大雅之堂。
   馬三立的《開粥廠》,又叫《三節(jié)會》,打頭就是端午節(jié)(三節(jié)是“五月節(jié)”、“八月節(jié)”和“春節(jié)”),馬老雖然好像一直在天津,其實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姥爺恩旭是旗人,說的自然是北京的習(xí)俗。
   五月節(jié)馬老的粥廠除了送必須有三十個棗的大號粽子,馬老還給半斤紅櫻桃,半斤白櫻桃,半斤黑白桑椹,五十叭噠杏。二十黃白粽子,二十芙蓉粽子,一簍子香菜,一簍子花椒,十朵玫瑰花。兩把菖蒲、兩把艾子,一兩朱砂,一兩雄黃,三丈神符,兩張文武判兒,十塊五福餑餑,三掛葫蘆,還有五斤白面,一斤燒酒,一罐米醋,五斤黃花魚,臭了還管換。
   著名的黃土馬家自然是出手闊綽,相比之下,郭德綱說的于謙家就顯得小家子氣了。
   馬家的代表作《大保鏢》也是按粽子找的包袱子(還有說丸子版的比如曹云金),少馬爺和大黃說得最好,郭德綱和于謙也說過,其中提到了一個地名虎嶺兒,按捧哏的說法那地方大概有個百十來戶人家,凈是賣粽子的。具體地點是京西北宣平坡的下坎兒,有個虎嶺兒,這個段子了還提到過宣平坡和下坎——“押鏢車出彰儀門,下吊橋,走養(yǎng)濟院,三義廟,五顯財神廟,小井,大井,肥城,盧溝橋,長辛店,良鄉(xiāng),小十三,大十三,洪恩寺,竇店,琉璃河,宣平坡,下坎兒到涿州……”其實宣平坡和虎嶺都是錯的,應(yīng)該是涿州的東仙坡和胡良村,宣平坡實際就是東仙坡,虎嶺其實是胡良村。此處臨拒馬河,過去產(chǎn)葦葉,又出產(chǎn)小棗,所以端午節(jié)鄉(xiāng)人多賣葦葉和粽子者,至于于謙說棗里有蟲子蝦仁餡的粽子,那就不可信了。
   至于師傅姓江名米,字小棗兒,徒弟一個叫白糖的,一個叫叫餡兒的,還有拿粽子當(dāng)暗器,都是拿粽子找的包袱。
   傳統(tǒng)相聲里面文化含量不低,比那些網(wǎng)上段子拼湊的東西強多了,可以聽聽,吃粽子時要是想起來,笑噴了可別怪我。
  

共 1106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讀罷此小品,令人忍俊不禁,說到粽子有如回甘滿口,余味無窮,樂趣恒生。粽子本是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時令美食,作者拮取了傳統(tǒng)相聲中有關(guān)粽子的民俗與趣話,美食就生動了起來,相聲中的內(nèi)涵與文化也格外凸現(xiàn)。經(jīng)過作者的加工與介紹,想必大家一定能“笑噴了” 一定對端午節(jié)有了更深的喜愛。【編輯:影下拙心】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葉舞風(fēng)        2017-05-16 08:06:39
  開頭笑噴了,后來寫的有些籠統(tǒng),給我的感覺是:興致勃勃地開了頭,寫到后來有些意趣闌姍了,沒過癮。
力求心靈飽滿,三寸醉眼、滿屋書臭。 回首半生歷程,一腔熱血、兩袖清風(fēng)。
回復(fù)1 樓        文友:老生常談        2017-05-19 20:23:44
  聽聽相聲,哪里也有詩和遠方,比如《文章會》和《地理圖》。
共 1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