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豬,更新了年味(散文)
一
龍年馬上過去,蛇年快步跟來。農(nóng)村里,年的氛圍一般是從殺年豬開始。
殺年豬,是漢族和部分少數(shù)民族的傳統(tǒng)年俗,據(jù)查,至少也有2500年的歷史。起初源于古代歲末年初的祭祀活動,祭祀品包括馬、牛、羊、雞、犬、豕等六畜??梢驗轳R要載人載物,牛要耕田耕地,豬和羊就成了首選,漸漸就有了殺年豬的習(xí)慣。二師兄——豬,便當(dāng)上了推進年味的主要功臣。
中國人養(yǎng)豬,歷史悠久,從先秦時期的甲骨文的“家”字看,人們就已經(jīng)開始養(yǎng)豬,歲末“蠟祭”中,豬便是常見貢品,祭祀完畢將其分食。唐宋時期得到流行,《云南志略》中記載“每歲冬月宰殺年豬,竟相邀客,請無虛日”,那時殺年豬不僅僅只是為了祭祀,還成了人們慶祝新年到來、祈求美好生活、宴請親朋好友的一種方式。明清時期,殺豬更為普遍,但已經(jīng)在各個地區(qū)形成了不同的年豬文化特色,如灌香腸、腌臘肉、炕臘肉等。近代,新中國成立初,農(nóng)戶執(zhí)行“購一留一”的政策,按每家人頭多少交給國家購豬后,再自己宰殺年豬過年。
豬,在中國歷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一部記錄中國歷史文化的“活歷史”。中國的飲食文化,無論南北,也少不了豬的顯赫位置。幾千年的農(nóng)耕文明,豬在國人的心目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老百姓的餐桌上,豬肉的出鏡率是最高的。過年的大餐,少了豬肉,便沒了年味。
豬,生來就是被吃的。因此,殺年豬,冠冕堂皇。大家吃肉,名正言順。
二
在我現(xiàn)有人生幾十年的印象里,殺年豬在不斷更新,年味在不斷更新。
“大人望插田,小孩望過年”。在我小的時候,盼望過年是寫在臉上、掛在嘴邊、且樂意表現(xiàn)在行動上的。為了讓肩負希望的豬長大長肉長膘,父母會找來世上所有的漂亮話,鼓勵我放學(xué)后扯豬草、剁豬草、煮豬食、給豬食。為了滿足自己貪吃的欲望和五臟六腑沾點葷腥的需求,我是樂此不疲,十分賣力。每天有事沒事看看豬,盼著過年的美味不辭辛苦地勞動。父母越表揚我,我越是勁頭足、干勁大。
那時候,人也缺吃,豬的生活只能是勉強對付。可越靠近年,大人也著急,人們便越將“三十壯年豬”發(fā)揮到極致。極致,也只有給豬吃人剩下的僅有的紅薯根、癟頭歪腦的南瓜、死藤冬瓜等。扯煮草盡量扯嫩點兒的,剁豬草盡量剁細點兒,煮豬食盡量煮爛點兒,湯湯水水盡量給它多吃點兒,等等。盡可能地巴結(jié)二師兄多長點肉,不過,結(jié)果是差強人意?!吧斓囊?,生根的要肥”——二師兄在背地里說不定不知嘀咕了多少回呢。
冬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是九九嚴寒的開始,北方人這天放肆地宣揚吃餃子、納百福、祈求交好運。南方人卻是殺豬宰羊、準(zhǔn)備年貨的節(jié)點。我家每年養(yǎng)兩頭豬,大的壯的,只要滿了131斤,就當(dāng)購豬交給國家。自己留小的,有幾十百來斤就算不錯了,不過還要賣一些肉出去,給我們買幾尺布做新衣服過年。孩子們的“望”過年,就是望著吃望著穿。
殺年豬這天,像過節(jié)一樣。媽媽早早的就打發(fā)我挨家挨戶的去接客——院子里的族人、關(guān)系比較好的人、曾經(jīng)幫助過我家的人等等,媽媽會交待清楚,并一一接到。約好時間一同吃殺豬飯。那個年代,一年四季也難得吃幾次肉,殺豬的這天,可以勉強解饞。我家好幾年,都是吃了一頓殺豬飯、賣了一些肉后,就沒多少了,過年的肉緊緊巴巴。不過爸媽馬上就會說:“明年喂大豬,叫你們解饞、吃膩!”我們就在這無限的希望中一天天長大。
屠夫是我本族出了五服的大哥哥。放出來準(zhǔn)備宰殺的豬,見勢不妙奔命地跑,可人要吃它,豈肯放過!怎么樣也跑不過三五個大漢的圍追堵截,很快屠夫的尖鉤一下就鉤住了豬的下巴,它掙不脫,只能使勁叫喚。人們提尾巴、扯耳朵、搬前腿、捉后腿,你推我搡。漢子們在屠夫的指揮下,將它很快摁倒在事先準(zhǔn)備好的門板上,用身子將豬壓住,豬頭伸向門板的邊緣,接豬血的盆快快遞來。只見屠夫?qū)?zhǔn)豬的咽喉猛的一刀,用力捅進心臟,豬血隨之噴涌而出,豬的叫聲由強變?nèi)酰纱蟮叫?,直至止聲,不再動彈?br />
牲畜在老百姓心中屬于“血財”。殺年豬是有很多講究的,一刀見血,順順利利,豬血多,很快噴出,且噴得滿盆都是,甚至地下也濺了一些,就預(yù)示著來年紅紅火火,豬財運好,主人會非常高興,旁人也會恭維送上祝福語。如果屠夫一刀走偏,沒將豬殺死,還要補上一刀,血也少,覺得這是不祥的征兆,主人會很不高興,心中便有了疙瘩,擔(dān)心第二年會有什么不好的事情發(fā)生。不過,有反應(yīng)快的人打圓場:“補一刀,災(zāi)禍消,日子越來越紅火!”主人趕快遞來煙袋,叫上抽煙的人,滾上一支喇叭筒的老煙,吞云吐霧,心情會隨之好轉(zhuǎn)。你一句我一句,此時只有吉利話搬出,笑聲連連。大家看著屠夫燙豬、扯毛、刮毛、用挺竿從豬的腿部開始,將豬身上經(jīng)絡(luò)橫一下直一下通透、用口吹氣、將豬的毛細血管膨大。此時,像變戲法一樣,肉眼可見的速度,豬馬上變得又肥又大。先前只有百十來斤的豬,瞬間漲大成看起來有一兩百斤的大肥豬了。大家滿意地瞅著豬,看著屠夫繼續(xù)將豬身上旮旯部位的細毛清理干凈——原來吹氣將豬漲大的目的就是這樣哦,這也太有智慧了吧。大人說話,我不敢插言,但從他們的言語中,我也是長了見識。
殺年豬,吃殺豬飯,年的味道越炒越濃,肉香四處飄散。在桌上推杯換盞,將年的氛圍渲染,將年的腳步推近。
三
責(zé)任下戶后,不再交購豬,每家每戶的年豬也變大了。外面的野豬草還是同樣扯,但自己還大量栽了一些,比如紅薯藤、蘿卜菜、白菜、青菜等。一般寒露過后,便陸續(xù)割紅薯藤、挖紅薯喂豬,還將田埂、荒坡、池塘邊等栽的南瓜摘來,煮豬食時與豬草摻在一起,與糠和勻。有了美味,豬吃食便是拍拍打打連聲“咚咚咚”,恨不得將槽底“咚”穿。那時,我讀書寄宿在學(xué)校,每星期回家一次。每次我都會專注一會豬,看豬大有胃口地吃食。母親會在旁邊欣慰地說:“照這樣長,今年可以殺一百多斤肉,自己留一半,賣一半,也不錯了?!蔽抑?,賣的一半,是給我讀書的。我心中溫暖著,對未來充滿希望,信心十足,同時壓力也在無形中加大加重。
父母專門挑了周末我回家的日子殺年豬,回學(xué)校時還給我炒了一大罐頭瓶的肉帶著,說往滾燙飯里一摁,少許就加熱了。我是家中的嬌嬌女,是名副其實,毋庸置疑。
只幾年的工夫,殺豬的工具改進了不少。我家也專門制了個漂亮的殺豬澡盆,用桐油油得是锃光瓦亮的。以前都是借別人的,或者因為豬小,干脆搬出煮豬食用的大鍋或者大水缸來燙豬;屠夫的刮刀更大了,屠夫說用力更稱手;屠夫的刀多了好幾把,不用再到農(nóng)戶家中找刀用;疏通經(jīng)絡(luò)的挺竿有長的也有短的。屠宰用具,以前因為不多,用籃子提著出門便可,此時卻要挑著行走了。
四
我終究沒有跳出農(nóng)門。成家后,繼承了父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辛勤勞作。遵循“富要讀書,窮要喂豬”的原則,希望擺脫貧窮。起初,無論家中怎樣窮,每年養(yǎng)一兩頭豬是必須的。沒錢,會到熟人家賒小豬?!斑t約日子早給錢”是我的做事風(fēng)格,最遲到下半年賣了豬賣了肉是必須還賬的。因為“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每年,我家都有殺年豬,只是大小不一??慌D肉,灌香場等也是自己動手,保證一家人的口福。后來買了冰箱,也就很少進市場買肉。
現(xiàn)在,規(guī)?;B(yǎng)豬場多了,農(nóng)戶喂豬的越來越少,甚至不少老百姓家的豬圈也沒有了。許多家庭不缺錢用,吃肉隨心所欲隨時可以買。不過,我家一直還養(yǎng)豬,每年冬至過后,也請屠夫到家里殺年豬,有時候還賣一部分肉來貼補家用。
現(xiàn)在的屠夫,也是與時俱進,制作的殺豬工具越發(fā)齊全:大澡盆、小澡盆、鐵架、門板、夾豬用帶有輪子的鐵夾車(不用多人捉)、鍋爐(農(nóng)戶小鍋小灶的多,燒水用)、打氣泵(不用挺竿不用人吹)、液化氣噴火槍(刮不干凈的旮旯里的毛,可以燒)等,是一應(yīng)俱全。所有的工具用三輪車或者小四輪拉著走,真方便。
當(dāng)然,大型屠宰場是另當(dāng)別論。常在手機電視的視頻里見,這邊的豬,排著隊伍搖頭擺尾、生龍活虎進去;數(shù)分鐘,那邊的肉,已經(jīng)是隨著傳輸帶出來。老百姓的年肉,有的在農(nóng)戶家訂購,有的干脆在市場上買,不費多大的勁。
豬肉,在人們的心目中,從來就沒有消減過。哪怕現(xiàn)在的食品多如牛毛,但對豬肉需求只增不減。豬的位置,始終沒有被其他動物超越。它始終有著價格優(yōu)勢、供應(yīng)穩(wěn)定、營養(yǎng)豐富、口感豐富多樣、風(fēng)味頗具特色、適合加工成多種口味的食品等等優(yōu)點,而遙遙領(lǐng)先。
豬的優(yōu)點,以我水平,一句兩句也說不清,豬肉、豬毛、豬皮、豬骨,哪一樣都是寶,它給人類做出的卓越貢獻,不是一篇文就可以說明白的。反正該養(yǎng)豬的還是養(yǎng),該吃豬肉盡管吃,該請屠夫來殺過年豬的還是繼續(xù),這個傳統(tǒng)還會將繼承,且發(fā)揚廣大。吃豬肉,仍然會將年味推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