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隔水飄來一個故事(散文)
我們是吟誦著蘇軾的“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奔赴羅浮山的。卻沒有趕上荔枝飄香的季節(jié),但這也絲毫不影響人們對羅浮山的崇拜與景仰,瞧那山門入口處!熙熙攘攘的人頭在售票處的窗口前排成了幾條長龍!
入得山前平地,卻是清涼一片。
上山的路有兩條,分左右兩邊,可人行,彎彎繞繞賞花草;也可車行,電瓶車,瀟瀟灑灑兜山風(平常的車是不給走的)。中間則是五顏六色的花草樹木,蓬蓬勃勃的。再往前去,則是著名的白蓮湖了,兩邊上山的路便是圍繞在白蓮湖兩側(cè)前行。我們順著左側(cè)的路,跨過湖水下游的溪上石橋,沿著白玉石欄桿觀看湖中景色。
陽光正好。映在湖中的天,是大塊的湛藍,湖中央點綴著些很規(guī)矩的圖案,應該是噴水花的出水口,只是暫時關閉中。湖水的周邊處,還有綠樹的倒影在起起伏伏,與藍天映襯著。水面平靜,影像安寧。抬眼望去,白蓮湖幾乎是四面環(huán)山,這個小巧別致的湖就像是包圍在大山手掌心里的一塊碧綠的寶石,安詳?shù)叵硎苤鴼q月靜好。
這個長廊式的游覽通道,是依湖而繞的。曲曲折折地走到中間位置時,隱隱約約地從傳來絲竹之聲,咿咿呀呀的,卻像是裹了濃稠的漿汁,感覺能拉出長長的絲來。被微風拂動,一縷一縷的,真如遠處高樓上的歌聲,渺茫而空靈。開始還以為是某個商業(yè)經(jīng)營點在搞什么宣傳活動,待稍近一點點看去,才發(fā)現(xiàn),在湖對面的臺階上,有一塊較平坦的空地,那個空地竟成了一個臨時的小舞臺。舞臺的中央,此時,正上演著一場歡快明媚的歌舞劇,一群彩衣男女來回地奔跑跳躍。音樂聲正是從那個方向飄過來的,而且是隔了水聲。
我知道那濃稠的拉絲感是怎么來的了。
我們緊走幾步,站在與它相對的欄桿旁邊,隔了一大片湖水,觀看他們的翩然舞姿。儼儼的歌聲,顫動著,從水面上掠過來,音樂伴奏里似乎也多了幾分顫抖,濕濕的,亮亮的,那么鮮嫩,那么清新。突然就有了一種豪奢的感覺,“舞榭舞臺”四個字便從腦海里冒出來。古時有錢人家不是特意建造水榭來欣賞戲曲么?大觀園里就有一個“水榭軒”。水榭軒,顧名思義,是建立在水中央的,不是為了觀看時的視線無遮攔,也不是為了水中倒影的旖旎搖蕩。他們是讓那悠揚婉轉(zhuǎn)的曲子,在水面上飄蕩一會兒,經(jīng)過一番水波的震顫和洗禮,然后,讓它帶著一股水汽,和著一絲清風,再慢慢地、潤潤地傳到自己的耳朵里。是不是分外清亮,分外柔軟,分外絲滑?
明媚的陽光輕撫著遠山近水,徐來的微風拂動著大榕樹濃密的枝葉,空氣里浮動著一縷一縷花的幽香。
安閑地坐湖邊的樹蔭下,聽歌聲從對面?zhèn)魉瓦^來,從歌聲里、從舞姿里解讀他們演繹的故事。是葛洪,藥神葛洪和他的妻子——著名的女灸法家鮑姑為百姓尋藥治病的故事。
只知道葛洪的《肘后備急方》,知道他為修道煉丹不惜遠赴交趾去尋藥石,中途被友人邀至羅浮山隱居。
在那個身穿白大褂、扮作現(xiàn)代醫(yī)者的節(jié)目里,我才了解到葛洪與青蒿素的淵源。在古文史料里,讀到過他煉丹修仙的文字,卻原來,在他隱居過的羅浮山腳下,還有如此懸壺濟世、為百姓解困排憂的故事。
一千多年的時光荏苒,經(jīng)歷了歲月的過濾與提取,他的故事愈加深入人心,流傳廣遠。
果然,埋頭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為民請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就是中國的脊梁,就是人民的英雄。
年年歲歲,千千萬萬民眾的敬仰,便是承載他們功業(yè)的那一泓清水,那用心血和汗水淬煉的醫(yī)藥成果,穿越千年時空,凝結成了屠呦呦的青蒿素,巍然在站立在國際領獎臺上。這一時代的強音,隔著海面、洋面,傳遍環(huán)宇,震顫了世界人民的耳鼓,如陽光,普照著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如甘霖,澤被了后世的千萬子孫,清新而溫潤。
光陰不滅,青山不改,他們的功業(yè),在山水間回蕩,在人心田結晶,永垂不朽。
從山上下來時,演出的節(jié)目已經(jīng)結束。荔枝樹的葉子嘩嘩作響,似在歡送,也似在講述。
陽光下,清風里,白蓮湖上的音樂噴泉舞動得正是酣暢又歡快,飛揚的水花撲面而來,溫涼又舒爽。
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