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奇甲天下——趵突泉(散文)
歷史上的皇帝權傾天下,有寵妃寵臣,但你聽說過寵泉的嗎?這泉“水若涌輪”,奔突了幾千年,曾被一個朝代的祖孫兩個皇帝賜字、題詩,并刻于一塊碑石之上——被稱為“雙御碑”??v觀古今,唯有“其奇當甲天下”的趵突泉獲此殊榮。我們到濟南后,就先奔向那個古老的傳說。
一
老舍先生在《濟南的冬天》中曾說,“濟南真算的是個寶地”,“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這個把濟南比作“小可愛”的描述,生動地勾勒出濟南城三面環(huán)山,南高北低的地勢。濟南的地下由石灰?guī)r構成,泰山余脈的水由南部順流而下時,受北部閃石巖阻檔,被迫上涌,形成涌泉大觀,所以濟南也被稱為泉水之城。而趵突泉更是泉中之王,被譽為“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坐落在濟南市歷下區(qū),以靈泉之姿潛伏于繁華街市中。我們從南門入園,南大門是歇山式的建筑風格,紅柱綠瓦,四角飛翹,宏偉俏麗,正中高懸金字匾“趵突泉”,為清朝乾隆皇帝所題。門內(nèi)側的匾額上,筆酣墨寶的三個大字“濼源門”是東晉書圣王羲之所書,門里門外,雖幾步之遙,卻被相隔六百年時空的君王、人杰題匾集字,趵突泉的陣仗果然不同凡響。
看它的導航圖,趵突泉園區(qū)體量并不大。如果用無人機航拍一下,那整個園區(qū)就像一把槍口朝北,握把向西的駁克手槍,槍的扳機大概就是趵突泉的所在之處。趵突泉是濼水之源,當它歷經(jīng)萬年蓄勢噴薄而出的那一刻,是否就如槍扣板機時爆發(fā)出勢若雷霆的威力?一時間,有點奇思遐想。
二
繞過假山障壁,眼前一亮,濼溪泉綠汪汪地自西向東鋪展著,碧波倒影,水光可鑒,岸邊拂柳依依,姿態(tài)迥異的太湖石羅列出一條粗獷不羈的小路,板橋泉的泉水俏皮地拿捏著石頭路的脈搏,由北向南淙淙流淌,時而如多情的少女在低唱淺斟,時而如昂揚的戰(zhàn)士引吭高歌,它們匯聚在岸堤,像一個個迷你小瀑布似的躍入濼溪泉。剛剛我還在嘈雜喧嘩的街市上,一轉一繞居然就能聆聽到“石上清泉響佩環(huán)”,這種疾速的切換真的是妙不可言。
走進濼苑,它是一條仿古民居式水景街,曲徑通幽,小橋流水,移步景異,路兩旁明、清的仿古建筑井然有序,似在夾道歡迎,水的靈秀流轉在堂前屋后,腳下的青石板路質樸低調,隨處可見江南園林的韻味,又有著濟南的古樸敦厚。
繼續(xù)向核心景區(qū)靠近,一路飽覽了萬竹園的樓閣亭臺、庭院幽深,滄園的奇樹參天、回廊畫棟,白雪樓鏤花窗格、古樸典雅,是為了紀念明代文學家李攀龍的二層仿古建筑,這些園林、建筑不僅獨具特色,還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故事。趵突泉園子不大,但濃縮的都是精華!
三
踏上來鶴橋,蜚聲海內(nèi)外的趵突泉也就到了。來鶴橋位于泉池的東岸,建于明萬歷年間,據(jù)說古時橋上仙鶴成群飛臨,得名“來鶴橋”。最初是木橋,縱向南北,后改成青石鋪路的石橋。它的南端矗立著一個兩柱式的大牌樓,古樸典雅,橫眉上四個紅底金字“蓬山舊跡”,另一面為“洞天福地”。我知道蓬萊仙境,但何為“蓬山舊跡”?我還得繼續(xù)追蹤尋跡。
來鶴橋上是最佳觀景處,橋上人頭攢動,摩肩接踵。我急不可待地在人群中找到了落腳處,眼睛仿佛變成了調好廣角境的攝像頭,屏氣凝神地去捕捉那穿越古今的寶藏,定格那怦然心動的瞬間。泉池四周以石砌岸,成長方形,觀瀾亭坐西向東半浸水中,丹柱黃頂,飛檐反宇,如天宮亭闕攜一池的瓊漿玉液降臨凡塵,任石欄外紛紛攘攘,它卻散發(fā)著“笑看人間沉浮事,閑坐搖扇一壺茶”的超然氣韻。亭前的三只泉眼一字排開,仿佛是義結金蘭的三兄弟,肩負著神圣的使命,噴涌著生命的奇跡,似雪濤飛濺,冰花碎玉,寒煙帶翠般的漾起層層漣漪,水中錦鯉若身披霞衣的仙子,在清冽的碧水中被撩撥的搖曳生姿。
涌泉發(fā),萬物生,趵突泉有記載的時期可追溯到商代,距今已奔突流淌了3500多年,趵突泉的水流到護城河,經(jīng)大明湖、小清河,最后匯入百川,東到渤海。它的曾用名“娥英水”“溫泉”、“瀑流水”、“檻泉”,每一個名字都就像跳躍著的歷史頌歌,直到宋代的曾鞏任齊州知州時,取“三窟齊發(fā),勢如趵突”之意,一槌定音,冠名“趵突泉”。
我在引言中提及的雙御碑就立在趵突泉的南岸邊。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時,駐足觀瀾亭,賞泉品茗,龍顏大悅,后乘興題寫了“激湍”二字,并刻碑立在泉邊。幾十年后,乾隆皇帝蒞臨濟南,也被趵突泉的神奇壯美景色震憾,題寫了《再題趵突泉作》,并將詩文刻在了康熙皇帝題字碑石的背面,留下了曠古未有的“雙御碑”?。池邊的這塊“雙御碑”其實是復制品,供游客們觀賞留念,真跡外罩玻璃,已被移至濼源堂的娥英祠內(nèi)。一碑兩記,倚亭閣、聽風雨,伴松竹,載昔日輝煌,歷歲月更迭。泉擁有了碑的相守更加生機勃勃,碑融入了泉的靈潤愈發(fā)氣宇不凡。這史書畫卷鑄就的經(jīng)典,期待那一眼萬年的邂逅。
趵突泉一年四季的水溫在18度左右,夏季清涼舒適,冬季霧氣裊裊,泉池北鄰濼源堂,門堂前楹柱上的字跡蒼勁雄渾——“云霧潤蒸華不注,波瀾聲震大明湖”。是元代文學家趙孟頫的詠句,將趵突泉的水霧繚繞、氣勢磅礴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成為園內(nèi)最具代表性的楹聯(lián)之一。趵突泉的絕世風華引歷代名人名家在此流連忘返,極盡筆墨。如宋代曾鞏、蘇轍,元代張養(yǎng)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禎、蒲松齡等都留有詩詞格律,盛贊趵突泉的瑰麗絕倫。
在雨季地下水力充盈時,三泉眼噴涌之狀更為壯觀,其形似山。趵突泉是天賜之寶,人們把最富神話色彩的想象給了它,將之喻為東海三座仙山(蓬萊、方丈、瀛洲)的化身,因此被稱為“蓬山舊跡”。這里凝山水之精華,聚人文之薈萃,果真是“洞天福地”。
四
在趵突泉附近,開枝散葉般的分布著金線泉、忘憂泉、柳絮泉、馬跑泉、皇華泉等多個名泉,構成了趵突泉泉群。泉水靈動,潤澤萬物,或閃如金絲,或澄明如鏡,或輕如柳絮,環(huán)肥燕瘦,各有千秋。而我在眼花繚亂中被一幅古色生香的“畫”絆住了腳,一塊穹碑如玉樹臨風挺立泉邊,“鳶飛魚躍”四個古韻遒勁的大字精靈般地躍然碑上,碑下擺放著怒放的、色彩斑斕的菊花,像一群身穿晚禮服的公主眾星捧月似的簇擁著倨傲的王子。碑旁的一池泉水如翡翠般嬌艷欲滴,明澈無瑕,水中錦鯉悠游,樹影婆娑,那串串升起的水泡泡旋轉著、漫舞著,就像吳儂軟語吟唱的音符,脈脈含情,如絲如縷。螺絲泉,低調中滲出的潺潺詩意,清了你的眼,凈了你的心,醉了你的神。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螺絲泉的泉水除地下山泉上涌外,還有一部分是來自與漱玉泉相接的北溢口處,漱玉泉穿石而下,淙淙流入。
我繞到漱玉泉,它三面環(huán)圍漢白玉欄桿,泉水層見疊出,有時如縷縷絲綢滑過,有時如翩翩玉蝶起舞。相傳,千古第一女詞人李清照常在泉邊掬水梳妝、吟詩填詞,盡展絕世才思。與漱玉泉距離三十米處就是李清照紀念堂,大氣古雅的仿宋建筑群與漱玉泉的一弘碧水相得益彰。
紀念堂依山石而建,四柱抱廈,回廊曲折,綠竹環(huán)繞,玲瓏雅致。堂內(nèi)有多個展廳,從塑像到著作及后人的詩詞、題字,內(nèi)涵豐富,意蘊深遠。我喜歡看展廳內(nèi)那張李清照漂泊的行蹤圖,從章丘的“誤入藕花深處”,到臨安(杭州)的“凄凄慘慘戚戚”,從多情聰慧的少女到孤獨凋零的老婦,那圈圈線線串成的千山萬水,藏著詞人花前月下的浪漫、淺淡筆墨的輝煌、囯破家散的悲苦,女詞人用率真灑脫、果敢清醒、剛毅堅強抒寫了流離轉徙的傳奇一生。每個人都有一張屬于自己的行蹤圖,能酣暢淋漓的體驗人生的喜怒哀樂,便是人間值得。
《漱玉集》因漱玉泉得名,也是李清照與漱玉泉深厚淵源的印證,詞人的柔碗靈秀、豪放不羈與漱玉泉的“飛流濺白、晶瑩如玉”一脈相通。古人不見今時泉,今泉曾經(jīng)映古人。漱玉泉不知疲倦的汨汨流淌,像在傾訴著高山流水,知音難覓的惆悵;似在講述著昔日詞人目若清泉,云鬢花顏,蓮步輕移的綽約風姿;又仿佛在傳頌著詞人的千古豪情,“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前赴后繼,用智慧和拼搏創(chuàng)造泱泱中華的輝煌之路。
五
“水至清則無魚”,但趵突泉卻是例外,水質清奇,含氧量高,園內(nèi)的眾多泉水成了錦鯉歡樂的家園。它們優(yōu)雅飄逸,攜著祥云,帶著瑞靄,為人們送來了綿延的喜慶,也成了趵突泉中一道炫目靚麗的景觀??勺罱@些妙曼身姿的錦鯉被網(wǎng)絡稱為“豬鯉”,其中緣由讓人哭笑不得。原來是游客“愛泉及魚”,擅自投喂,造成一些錦鯉過度圓潤,被網(wǎng)友戲稱“長突突了”,成了名副其實“趵突鯉”了?,F(xiàn)在的人們可以按照自己內(nèi)心的呼喚去游遍天下山川,每一片風景都值得溫柔以待,文明旅游理應成為一種習慣,很贊同一個廣告牌上的提示語:“除了您的微笑,什么都別留下?!?br />
泉水的唯美令人心曠神怡,它的清澈無瑕讓人垂涎三尺,我也已惦記多時了。我們走到西側的杜康泉取水點,在這里,園內(nèi)為游客輸送了最貼心的服務。每個飲水臺都有個飲水口,游客可自帶容器,品飲原汁原味的趵突泉水。我用礦泉水瓶接了一瓶天賜之水,滿懷虔誠與感恩,清泉入口,溫涼舒爽,沁人心脾。是啊,趵突泉是濟南的驕傲,也是中國的驕傲,它是奔涌不息的神泉,它的每一滴水都有著歷史的沉淀,已然是文化的傳承和象征。它讓我流連忘返,心生敬畏,而我融入了趵突泉的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