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登魚峰山去(散文)
一
“魚峰山”位于廣西柳州市。我登上魚峰山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二十年的日月更迭,風雪流轉(zhuǎn),足以讓很多事情淡忘,可魚峰山依然如一幅鮮活的畫,懸在我心中,抹不去,淡不掉。而我能做的,除了贊嘆,還有敬畏和珍惜。
在我還沒去魚峰山時,我大腦里無數(shù)遍地想象著它的樣子。它是不是如廬山騰云駕霧?如井岡山層巒疊嶂?如武功山風吹草甸?想象著它雜花生樹,草長鶯飛,飛云流瀑,駿馬奔騰,牛羊哞哞,鳥翔魚躍。因為有個“魚”字,我完全可以這樣想象??晌艺嬲竭_了魚峰山時,我傻眼了。我大腦里曾出現(xiàn)萬千種山的模樣,就沒有它的樣子。它是孤峰一座,是“平地卓然頓起筍”的那種。它四面峭壁如削,山石層疊嶙峋,遠觀,其形正如唐代文人柳宗元所言,“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魚”。對了,還有那寬窄不一的石階。說是石階,其實是順勢而鑿的山路,如繩索纏繞,三步一轉(zhuǎn),五步一繞的。有的地方狹窄得只容人彎腰側(cè)身而過,還要時不時注意伸出來的石頭,不要碰了頭。如果爬上去,有的地方還必須手腳并用。有人好心,提醒我坐纜車上去。那一說,我動了心,在我轉(zhuǎn)身的那一瞬間,我瞥見了崖壁上掛著的一蓬花。我不知它叫什么名字,只見它在風中開出一樹的燦爛,熱烈像火,展現(xiàn)著最華美的姿勢。當我再仔細端詳時,我震驚了,它的根系如一團繩索,沒有土壤,死死地纏住巖石,極力地向下、向四周探求著它渴望的養(yǎng)分。那份執(zhí)著與深情,叫人震撼。再細看,它的根,它的枝,長著大大小小、凹凸不平的“腫瘤”。我知道,那是與頑石,與蟲害,與風雪,與歲月對抗的痕跡。如果對抗有聲音,那一定是驚心動魄的。它哪里開的是花啊,那分明是怒放的生命。它讓我浪漫,讓我感傷,也讓我明亮。我移不開腳步了,低下頭暗自發(fā)問,如果有一天,我的生命逼到了如此境地,我會抱怨不?我能有這種探求生存的勇氣與力量不?我再望向這棵立在絕壁上的花樹,感覺有一種神秘的力量注入了我的靈魂。是呀,樹如此,人亦該如此,不管何種境遇,都要傾盡全力書寫生命的執(zhí)著與熱愛,書寫屬于自己的美麗與精彩。
我毅然放棄了坐纜車,決定用我的腳板丈量每一寸峭壁,用心去觸摸、去會晤那堅強美麗的生命。
二
到了魚峰山,“歌仙”劉三姐是繞不開的話題。劉三姐是唐朝時期的民間歌唱家,相傳為始造歌之人。于是,我直奔“三姐巖”。
三姐巖掛在半山腰。據(jù)說,劉三姐的歌當年就是在此傳播的。也就是說,這里是壯族“歌文化”的誕生地。巖口塑有劉三姐像。那雕刻藝術可謂精湛。發(fā)型,服飾,身上的佩飾,都清清楚楚的。柳葉眉,丹鳳眼,朱唇,皓齒,就連臉上那端莊溫柔的表情都刻畫得栩栩如生。我看著看著,想著想著,感覺她動了起來,朱唇輕啟,輕舞玉手,腳踩蓮步,在放聲歌唱。我忍不住跟著哼著小調(diào),“唱山歌嘞,這邊唱來那邊和,山歌好比春江水嘍,不怕灘險彎又多……”
我熱愛劉三姐的歌,確切地說,我的外婆,我的母親都熱愛。她的歌淳樸不失優(yōu)美,熱情不失婉約。我小時就是聽著外婆,還有母親哼唱劉三姐歌長大的。每次聽,我都很歡喜,不覺重復。每次聽,我都覺得窗外的陽光,燦爛的像花開。那時,我還不懂得“貧瘠里的歡喜”這個詞句。其實,劉三姐讓我更佩服的,是她那反抗封建壓迫,爭取婚姻自由的思想。相傳她不僅善歌,而且聰慧美麗,一個叫莫懷仁的財主動了歪心思,欲占為妾。劉三姐只好逃走,輾轉(zhuǎn)到了柳州,居住在魚峰山的巖洞中。巖洞就是如今的三姐巖。彼時,慕名來學歌、對歌的人絡繹不絕。不日,劉三姐的行蹤很快被莫懷仁得知。他花重金請來官兵,把魚峰山團團圍住。鄉(xiāng)親們聞訊趕來,為救劉三姐決定與官兵火拼。劉三姐不忍心鄉(xiāng)親們受牽連,決然跳入了山腳下的“龍?zhí)丁敝?。?jù)傳說,在危難之時,一條大鯉魚躍出水面,馱著劉三姐朝天上飛去,成了天仙。
我不由自主地把眼光投在了山腳下的水潭。水潭雖不是很大,談不上宏偉,但它的美麗純潔非同尋常。我怎么來描述一番呢?它是一口清澈綠色的井,是浸了水的光彩熠熠的絲綢,更像是清澈靈動的眼睛,收納著藍天、白云、飛鳥、花草樹木和行人。對,魚峰山把自己半個身子探入,那是水的世界,那是石的世界。水與石,都潔凈得纖塵不染,形影相融地勾畫出妙不可言的天然畫卷。我的眼睛最終落在了“劉三姐騎鯉升天”的雕塑上。雕塑立在水中央,分三層,底層是一朵翻涌的浪花,中間是一條躍出水面的大鯉魚,上面是劉三姐像。整個雕塑充滿了活力與動感,令人見之感覺水在歌,風在舞,山在笑,太陽在開花……
其實,哪有成仙之說,以我推算,那是人們不愿意接受劉三姐死去的事實,用這種神話來自我安慰,自我療愈罷了。當然,從這傳說與雕塑中,充分體現(xiàn)了當?shù)厝嗣駥⑷愕膽涯钪榕c美好愿望。
我把眼光和思緒收回,很想伸手撫摸一下眼前劉三姐的雕像,但又覺得是一種輕慢。我只好用眼睛看一眼,再看一眼,然后隨著人流走進巖中。
三
據(jù)介紹,此巖洞有600多平方米,以劉三姐傳說故事為題材的雕塑群。每個雕塑都重現(xiàn)了美好的畫面和經(jīng)典的故事。我先撇開這些人工雕塑不說,就說這天然的巖洞吧。我一步入,感覺自己來到了一座神秘的地下宮殿,又感覺自己進入了一個天然的藝術殿堂。那些石頭千奇百怪,形態(tài)各異。地上的有的像春筍破土而出,有的如猛虎盤踞,有的如金雞獨立,有的如仙女飛天。從洞頂垂下的,那就更加了不得了,有的如飛瀑,飛珠濺玉,有的如玉帶,欲斷非斷,有的如薄紗輕垂,看上去飄逸靈動……而石壁上的紋理更不失精彩,有的如花綻放,有的如繁星點點,有的如古老的畫卷,你想象它像什么就像什么。有陽光透過巖頂?shù)目p隙,灑在洞內(nèi),形成斑駁的光影,如游魚,似碎金,使之更加增添了神秘與清新。我感覺自己眼睛不夠用,根本不夠用啊!我不知怎么來贊美,我只好套用一句歌詞——精美的石頭會唱歌。
在出口處,有的巖石與巖石之間只有一點點支撐點,甚至有些感覺是倒掛其上的。日升月落,風吹雨打的,竟千年萬年不會倒坍,反倒生出一層又一層的綠苔。從那印著花一般的黑斑白斑可知,它們春天里泛綠,夏天里開花,秋天里發(fā)黃、發(fā)黑,冬天里消失。四季交替,一年又一年。我忍不住發(fā)問,它們在企盼著什么?哦,也許在告訴著人們,活著是生命該有的一種狀態(tài)吧。
我很欣喜,很驚詫,更敬畏。我想贊美,想高歌,但我想不出什么詞語可以準確表達,我只好不搭調(diào)地說,我要感謝大自然賦予一切有了生命,我要感謝生活。
在我走出巖洞時,有位大姐背了一背簍芒果來賣??磥硎莿偟竭_,她滿頭大汗的,正喘著粗氣,拿著草帽來回扇風。天?。∥铱帐稚蟻碛袝r都要手腳并用,到險處,腿還會打顫。她是怎樣做到把這體積比她身子還大的背簍背上來的呢?這重量少說也有百八十斤!我為她犯難,甚至帶著幾分同情。我想,她一定正在經(jīng)歷著人生的無奈,不然,誰會干這么苦的營生?她見我,連忙停下手上的動作,以春風般的笑容為我拿了塑料袋。彼時的我還不認識這種大大綠綠的芒果,我以為是“蒲瓜”哩。我把這想法告訴她。大姐聽了發(fā)出“哈哈”的笑聲。一掃之前疲憊之態(tài)??吹贸觯且晃凰手?。她從包里翻出一把水果刀,切出一塊,遞給我說,你先嘗嘗,感覺吃得習慣再買,因為剛采摘的,沒熟透,有點麻口。在我的印象中,商家一般極力吹捧自己的商品,哪能輕易道出不足?我想說什么,但我說什么好呢?我說,你衣裳上繡的花真好看。她應道,是嗎?然后牽起衣角,左右看,又發(fā)出笑聲。在聊天中,她得知我是外地人,流露出遺憾,說沒趕上“三月三”。她告訴我,三月初三是“歌圩日”,也叫“歌仙節(jié)”。那一天,可熱鬧了,搶花燈、拋繡球、舞彩龍、演壯戲、練武術、耍雜技、賽詩賽歌……她嘴里滔滔不絕,說到激動處,就說出了她們的本地話。我聽不懂,但我不住地點頭,我被她的情緒感染了,那會兒,她像一個無比富有的人。我的心情比剛才更復雜了,我感覺我剛才對她的同情是一種褻瀆,她的內(nèi)心比我陽光,比我強大,比我富有。我感覺她比峭壁上那蓬花還要燦爛。
四
在魚峰山東北面“景賢亭”旁,有一座墳塋。墳塋以塊石壘砌,呈圓形,與周邊山石融為一體,若不是立有碑文,猛一看,看不出是一座墳塋。里面長眠著誰呢?我圍著看。這一下,我驚喜不小,其實,在此用驚喜是很不合適的。但我感覺見到了一個久遠的老朋友,怎不驚喜?這里安放著一個有趣而偉大的靈魂——明代八賢之一戴欽。
說起戴欽,那是一個多么苦痛與絕望的故事。
戴欽19歲中舉,23歲進士及第,先后在刑部擔任浙江司主事、云南司郎中以及陜西司員外郎等重要職務。這些履歷,無不顯示著他有著一定的才能。其實,他在文學上也有著一定的造詣,著有《鹿原集》《玉溪存稿》《戴秋官集》等書稿。廣西提學使姚鏌曾贊嘆道:“戴欽作文,佳思如泉涌,不知從何得來?!泵鞔u論家何良俊曾專門點出:“廣西戴欽是繼弘治、正德之后的出色人物,深得初唐文學要旨?!彼膶W上有這么高的成就,可他從不滿足,經(jīng)常與著名文學流派談詩論文,相互切磋。名士何大復曾寫詩稱道,說他經(jīng)常虛心求教,閉門自奮。我忍不住想到我自己,這些年,我在江山寫文,我有認真為文、虛心求教的態(tài)度不?然而,我大多數(shù)時候是這個樣子的——我打開書沒看幾行,又合上。打開電腦沒敲幾字,又停下。不是刷抖音,就是看視頻點淘寶,過后,又覺得心中彌漫著一種無法言語的空虛與惆悵。此時的我,低下了慚愧的頭??上莻€時代容不下一個正直的人、一個好學的人、一個有才華的人。嘉靖三年(1524年)朝廷關于“大禮議”問題發(fā)生激烈爭論,戴欽陳述了自己主張,沒想到觸怒了皇帝,廷杖而亡,時年34歲。我們無法想像當時的戴欽有多絕望,他的死有多悲慘,多荒謬,多不值得!我們設想一下,若他不遭此橫禍,以他之才,治國經(jīng)邦一定會有獨特的建樹,他任陜西司員外郎期間的政績就是明證??墒牵绷?,禁不住有感而發(fā),不平則鳴。我甚至設想,哪怕像蘇東坡一樣,不廷杖,拿去流放,也許還有一線生機,那他將會為后人帶來更多的文學作品和精神財富。
真的,我的眼淚快要流出來了。說不清為什么,是多愁善感嗎?是心疼他命運多舛嗎?是悲痛英才早逝嗎?都有!但細細想來,戴欽的死意義非凡。世宗皇帝自那以后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收斂了一些殘暴,整頓朝綱,重新錄用了因直言進諫而獲罪的賢臣。整肅科舉制度,注重人品和才干選拔官員。還田于民,田租減半,未交的賦稅盡數(shù)豁免……我想,當時的戴欽也許就是想到了這些,他要用自己的生命來喚醒皇帝,所以他義無反顧地大膽直言。所以,他的死亡是高尚的,是大公無私的,是值得的,他讓世人得到了一筆“特殊的財富”!
我無意頌揚犧牲和死亡。如果允許選擇,我寧要他平安甚至平庸終老。但是,有些苦難,有些死亡的確是人生必含的內(nèi)容。我抬頭望天,發(fā)現(xiàn)墳塋不遠處有摩崖石刻,大大小小十多余方,有元至清的。那些時刻,有寫風景的,有贊名人的,都是妙語佳句,都是錦繡文章。而字跡有的翩若驚鴻,有的行云流水,有的蒼勁有力。我想,有這些相陪,戴欽的亡靈以另一種群居的形式存在,并不孤獨寂寞。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就把話題扯得那么遠。來了兩個人,看來是一對父子,他們過來祭拜。我與他們聊上了,得知是戴欽的后人。我一下子釋懷了,我在心里默默地與戴欽對話,你的靈魂跟著你的后人走吧,坐高鐵,乘飛機,去承天門(天安門)看一下吧,在100年前人民就推翻了王朝統(tǒng)治,之后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現(xiàn)在每年都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人人可暢所欲言,為國家發(fā)展出謀劃策。過幾天就國慶節(jié)了,你可以感受到祖國繁榮昌盛,可以看到舉國上下人人歡慶的樣子。對了,你的書稿原為天一閣藏書,今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我?guī)е鵁o比敬仰的心情,揮揮手,拜別了賢人戴欽,踏著陽光登上了“鋼軍亭”。
五
“鋼軍亭”從造型和周圍環(huán)境上并不吸引人注目,它沒有陶然亭的垂柳依依,山花掩映,也沒有醉翁亭的檐角飛起,如鳥展翅,更沒有湖心亭的亭閣三層,飛檐八出。它的造型內(nèi)拱外圓,酷似軍人戴的鋼盔。可我感覺它是最值得人們銘記的。因為它是為了紀念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的將士而建的。
說起鋼軍亭,話題得回到北洋政府時期。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割據(jù)分裂,占地為王。為爭奪地盤和資源,內(nèi)戰(zhàn)不停。為了籌集軍費,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百娃生活苦不堪言。更可惡的是,當他們面臨列強的侵略卻卑躬屈膝,接受各種條款。比如說日本,他們提出在山東省各主要城市作為商埠,享有一切權力。在內(nèi)蒙地區(qū)享有開礦權。在內(nèi)地可設立醫(yī)院、學校、寺廟。在中央政府,由日本人充當政治、財政、軍事顧問。嗚呼,這哪里是什么條款啊,這分明就是在蠶食霸占中國。于是,全國各地涌起了一批又一批為國家,為理想,為信仰而戰(zhàn)的勇士。他們誓師北伐,打倒禍國殃民的軍閥,推翻北洋政府。然,第七軍是國民革命軍的主力之一。曾參加北伐戰(zhàn)爭、統(tǒng)一廣西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在戰(zhàn)爭中,他們英勇善戰(zhàn),赴湯蹈火,無所畏懼,立下了卓越的戰(zhàn)功,被世人冠以“鋼鐵”之譽。后人為了紀念他們,在此建亭立碑,取名“鋼軍亭”,廖磊軍長為其題詞。
據(jù)介紹,在柳州柳侯公園有第七軍陣亡將士紀念塔。我情不自禁地向柳侯方向望去。我看見高高的塔頂如一柄利劍刺向蒼穹。不,像一個燈塔,像一個火炬,時刻指引著人們走向光明,時刻提醒人們珍惜無數(shù)人用鮮血換來的和平與幸福。
彼時,有三五個小青年下了纜車,來到鋼軍亭,他們手拿相機,像一群歡快的鳥、一束自由的光,在這里拍照,那里留影。我不知怎么了,有一股悲情油然而生。所謂的紀念,在他們心中不過是一個景點,所謂參觀不過是一個旅游節(jié)目罷了。他們不知這個形象鋼盔的亭子包含了多少悲壯的故事。但通過他們,我又仿佛看到了我曾經(jīng)的影子,我不就是從他們這個年齡,像他們這樣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走進來的嗎?這不就是我們的革命軍所希望看到的樣子嗎?這是塵世間最安然、最幸福的樣子!這一下子,我的心像棲了陽光,我向他們點頭微笑,邀請他們和我一起在鋼軍亭拍照留念。這張相片,我一直珍藏著。這張照片足以令我心懷陽光,心懷感恩,心懷敬畏!
一路上不管多么艱難,我還是登上了峰頂。山頂?shù)氖瘔K起則刀刃,伏則平川,四周由石欄圍住。藍天白云仿佛觸手可及,我聽著山風從我耳邊呼嘯而過,我的心有點顫抖,但我還是鼓足了勇氣倚在欄桿上。放眼望去,眼前豁然開朗,天地間像旋開了一座仙境的門,柳州市的大街小巷,各種建筑美景盡收眼底。還有南邊的蓮花山,東邊的蟠龍山,北邊的柳江,一切的一切都那么鮮潤活潑地涌入我的眼眸。那一刻,讓我感動,那一刻,讓我心醉神馳,那一刻,讓我懂得不管是俯視或仰望,都要保持一顆虔誠、欣喜、敬畏的心。
當我關了電腦,我忍不住翻出和小青年們一起拍的照。那一刻,我又萌生了再去登魚峰山的念頭,看是否再能遇見。對了,那里的石龕洞、文殊閣、紫霄宮,還有南洋客棧、韓國臨時政府舊址、桂南會戰(zhàn)檢討會舊址……我還來不及看哩。那些景點,都是具有濃郁的歷史和文化氣息。
朋友們,若空了,或厭倦了平淡的生活了,就登魚峰山去,都說山中一日,世上百年。你去或不去,它都在那靜靜地等候,看白云翻浪,觀照萬物生息。
若說一座山可以影響一個人,這個判斷沒有錯。終南山影響了陶淵明,魚峰山,在我眼中,就像一條鮮活的魚,是地闊憑“魚”躍;在我的心中,就是一部精粹的史冊,登臨了魚峰山,我有著胸藏一卷書的美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