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蟬蛙生處是故鄉(xiāng)
唐朝詩人白居易《早蟬》有云,“一聞愁意結(jié),再聽鄉(xiāng)心起。渭上新蟬聲,先聽渾相似。衡門有誰聽?日暮槐花里”。兒時的記憶里,夏天是蟬鳴蛙鼓的季節(jié)。
蟬聲,是夏天最獨特的音符。當(dāng)太陽初起,不甘寂寞的蟬兒便開始了演唱,通常開始是一只獨唱,進(jìn)而演變?yōu)橐惠営忠惠喌摹昂铣薄^叩轿绾笠膊坏瞄e,你方唱罷我登場,唯恐辜負(fù)了這個夏天。若真等到蟬兒集體噤聲了,年長者就會出來告誡,雨要來了。
蛙的叫聲不比蟬鳴低調(diào),但聲音要好聽許多,且節(jié)奏感極強。故鄉(xiāng)的夏夜,尤其是雨后黃昏,田野里、池塘邊一唱一和,抑揚頓挫,此起彼伏,頗有“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之風(fēng)范。
故鄉(xiāng)的夏天是一幅畫。清晨,當(dāng)雄雞啼鳴,萬家炊煙,紅彤彤的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生機盎然的原野里,碧綠的秧苗滾動著晶瑩的露珠,微風(fēng)吹過,像少女閃動著羞澀的眼睛。鄉(xiāng)親們總是乘著早涼,在日出之前下地勞作,周而復(fù)始地為農(nóng)作物施肥、鋤草、松土。汗水滋潤下的黝黑滄桑的面龐,滿含著對豐收的期許和渴望。
故鄉(xiāng)的夏天也是孩子們的樂園。鳧水、逮知了龜、抓蛤蟆、捂蜻蜓,放假后的孩子們總是玩得不亦樂乎。先說這鳧水。老家當(dāng)時有個小水庫,離村莊大概不到1公里路程。是我們鳧水的好去處。鳧水一般是午飯后或下午,那時候是一天中最熱的時辰,同時又是水庫水溫最適合的時候,我們的鳧水通常是偷偷的,不讓大人知道(大人怕溺水,),一旦被發(fā)現(xiàn),輕者罰在太陽底下曬,罰寫作業(yè),重者甚至可能被“追著打”。那時候練鳧水,沒有老師,也沒有規(guī)范動作,有的只有在游中練,跟著稍大點的孩子練。練鳧水時,通常由水庫的淺區(qū)練起,等感覺本事差不多了,再游往深水區(qū)。這時候,有些淘氣的小伙伴便會搞點惡作劇,趁你不小心,猛拉或推一下,打打水仗,亦或者一下子將頭摁進(jìn)水中……此時出現(xiàn)些爭執(zhí),喝幾口苦水是必然的,但往往一會就又當(dāng)什么都沒有發(fā)生,重新嬉戲在一起。也就是在這種偷偷摸摸、打打鬧鬧的狀態(tài)中,我學(xué)會了“狗刨”,而且若干年后還在一次旅行中救上來一個溺水的孩童。
到了傍晚,逮知了龜往往是我們的最愛。條件好的拿著手電筒,不好的就早一點行動,趁天還未黑,知了龜還沒爬上樹的時候下手。那時候知了龜剛剛拱破一點地皮,用手指將地皮輕輕摳開,手指下探,它便乖乖攀著手指被提溜上來,全然沒意識到風(fēng)險。剛剛下過暴雨的時候,逮知了龜是收獲最豐的。那時候知了龜會不管時辰,爭先恐后從地下往上鉆,有的剛鉆出洞,有的不知疲倦攀著樹干向上爬。那些還沒有鉆出洞的,我們就故伎重演,用指頭摳探。當(dāng)然,摳探也是有風(fēng)險的,偶爾也有引蛇出洞的驚嚇……
天終于黑透了,這時候吃了飯的我們,要么約好幾個小伙伴一起捉迷藏,要么扛著家中用麥秸做的篙筧在院中攤開躺下,跟著大人一起聽?wèi)蛳蛔永锍獞?,或是聽大人們家長里短,天南地北侃大山。乏了,就躺在那里看燦爛的星河,找北斗七星、牛郎、織女星,黏著大人講那些聽不厭的民間傳說。聽得入神了,也曾鉆到別人的葡萄架下,聽聽牛郎織女七夕的“悄悄話”。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童年快樂的時光早已成為往事,但童年的蟬聲蛙鼓卻依然在耳邊響起。如今,在喧囂的城市,偶爾聽到一次蟬鳴蛙唱,我便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從前,而記憶里的蟬蛙已離我遠(yuǎn)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