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絕美翡翠湖(散文)
水有顏色嗎?沒有,從理論上講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液體。但水是最有靈性的,世界上恐怕沒有任何一種物質(zhì)能夠像水一樣變化多端。殊不知,大海是藍色的,黃河是黃色的,赤水是紅色的,九寨溝是多彩的。這是由其本身所含不同物質(zhì)及在光線作用下所產(chǎn)生的一種物理現(xiàn)象。
說起青海的鹽湖,人們很自然想起了名傳遐邇的茶卡湖,但有一個地方比茶卡湖更夢幻、更美麗,它就是大柴旦翡翠湖。如果不是隨團去青海旅游,我決然不會知曉有一處名為翡翠的鹽湖;如果沒有走進翡翠湖,我也決然不會知曉有一個風景如此絕美的鹽湖。
大柴旦翡翠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鎮(zhèn)境內(nèi),海拔3148米左右,是國內(nèi)為數(shù)不多的、獨特的鹽湖風貌。由于鹽湖屬硫酸鎂亞型,出產(chǎn)鉀、鎂、鋰、硼、鹽、芒硝等多種礦產(chǎn),因鹽床所含礦物質(zhì)濃度不同,湖面呈現(xiàn)出綠、黃、藍、褐、白等多種顏色,宛若鑲嵌在大地上的一塊塊翡翠,便有了“翡翠湖”之美譽。
這一帶高山縱橫,鹽湖遍布,地質(zhì)結構和土壤結構復雜,成礦條件好,因而礦產(chǎn)資源十分豐富,具有品種多、儲量大、品位高等特點。原本翡翠湖是一個化工廠鹽湖采礦區(qū),由于歷經(jīng)多年的開采,便形成了一個個形態(tài)迥異、深淺不一的鹽池。鹽池中的高濃度鹽水被當?shù)厝朔Q之為“鹵水”,具有因光線折射的不同而產(chǎn)生色澤變化的特點,也就是說光線的強弱、角度的大小都能使顏色產(chǎn)生不同的變化。
抵達翡翠湖那日,陽光明媚,天空湛藍,白云舒展,為我們的游玩、拍照創(chuàng)造了一個絕好條件。景區(qū)處在一大片寸草不生、棵樹不長的平原地帶,一塊塊廢棄的鹽池毫無規(guī)則地四散開來,池間道路縱橫交錯,路面鋪以粗大的鹽粒,這是當年開采鹽湖的通道。景區(qū)周邊是連綿起伏的柴達木群山,山峰白雪覆蓋,平原與高山之間是形態(tài)奇異的紅色丹霞地貌,仿佛是大自然與人文景觀的巧妙結合。
這里沒有慣常所見的景區(qū)特征,沒有亭臺樓閣的點綴,沒有花草樹木的裝飾,沒有曲徑通幽的甬道,甚至連遮風擋雨、納涼避日的涼棚都沒有。呈現(xiàn)在游人面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原始、質(zhì)樸、簡約,完完全全還是當初開采時的模樣。然而,就是如此簡陋的環(huán)境,游人卻像潮水般紛至沓來,簇擁在各個鹽池旁。
是的,毫不夸張地說,如果沒有人告訴你這里是景區(qū),你由遠方觀察,這里更像一個工地。因為裸露的荒地沒有植被,凸凹的地面毫無生機,大西北的戈壁沙漠令人司空見慣。然而,當你走近景區(qū),這里卻演繹著一種獨特的、罕見的、千變?nèi)f化的美妙奇觀,美得令人窒息,美得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只有身臨其境才有感受。因為,這里的靈魂是鹽池,是鹽池里的一汪汪“鹵水”,它是美之根、美之源。
無論你置身何處,只要你佇立于某一點,放眼望去,近旁的每一個鹽池都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綠的、藍的、黃的、褐的、白的,五顏六色。神奇的是它不像一般的水,因為水的顏色是平面的、滲透的,一眼見底。而“鹵水”的礦物質(zhì)濃度高,呈現(xiàn)的顏色是立體的、鮮艷的,就像一塊塊碩大無比的翡翠。更為神奇的是,每一個鹽池因映射的倒影不同,顯現(xiàn)的圖案就像一幅幅雕刻于翡翠上的立體畫。畫面有藍天白云、皚皚雪峰、丹霞地貌、連綿山影,你不得不懷疑: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還是人類的巧奪天工?
當你走近任何一處鹽池,還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即便是同一個鹽池呈現(xiàn)的顏色也不盡相同。由于鹽床的深淺不一,陽光照射的角度有別,如果遠瞧是翡翠綠,近看卻又是豆綠、茶綠、墨綠、翠綠,色澤交替變換;如果遠瞧是翡翠藍,近看卻又是深藍、淺藍、嫩藍、湛藍,色差相互有別。
當風平浪靜時,池面宛若鏡面一般,倒影著藍天、白云、山川、雪峰、丹霞。尤其是池中映照的人影,仿佛人在水中走,影在天上游,無法分清是在人間還是在天堂。
當陣陣輕風劃過池面,吹皺了一池“鹵水”,四散飄逸的漣漪濺起串串跳躍的水花,在陽光照射下閃爍著五彩斑斕的光點,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盤。
我不由想起了曾經(jīng)旅游去過的“人間天堂”九寨溝,那也是一處以水色多變,以水為美的絕佳景點。然而,兩者的根本區(qū)別也是“水”,九寨溝的水是透明的、清澈的,翡翠湖的水是濃稠的、有質(zhì)感的。兩者周邊的環(huán)境也截然不同,一處叢林蒼翠,水資源豐沛,一處戈壁沙漠,終年干涸。于是,有一個疑問使我陷入了沉思:翡翠湖里的水究竟是從何而來?
在南方,隨便挖一個坑洞,稍稍深一點就有積水,因為地表能夠儲存水源。而北方呢?更何況是嚴重缺水的大西北?在當?shù)芈糜纹陂g,我不止一次聽人們說,翡翠湖是上天賜予人間的一塊瑰麗璀璨的寶石,因為它太神奇了。據(jù)資料顯示,柴達木盆地水蒸發(fā)量達2400-2600mm,為年降水量的30至50倍。當我將這一疑問說出來后,導游模棱兩可地回答:可能是地下的積水,可能是周邊雪山融化流下來的,也可能是兩者兼而有之吧。
我不是地質(zhì)學家,水從何而來并不重要,只是隨口問問而已。然而,我感慨的是,無論是水源豐富的南方,還是水源匱乏的大西北,都有因水的色澤變化多端而聲名遠揚的共同之處。兩者雖相距千里之遙,但卻殊途同歸,造就了華夏大地的絕美景觀。
來這里游玩的人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組團拍照,無論是大人小孩,還是青年老者,都熱衷于將自己的身影定格在美麗的畫面里。因為這里拍照的畫面具有立體感,人物與環(huán)境都可以濃縮在小小的鏡框里,上有藍天白云,中有高山峻嶺,下有清晰的倒影,而人物則處于中心點,絕對的C位,感覺就是不一樣。
我注意到,絕大多數(shù)游人都在鹽池邊觀賞、拍照,因為有多種顏色的鹽池可供選擇,總有一處適合你。然而,有的人,尤其是有的年輕人干脆下到鹽池里,趟水而行。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在水里游玩、拍照確實不一樣,非常有刺激性。因為水里有倒影,若站在云上,仿佛在天空騰云駕霧,飄飄若仙;若站在山峰上,宛如山高人為峰,遺世獨立。
在這里還有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那就是毫無高原反應。我們一同參加旅游的有30人,絕大多數(shù)在70歲上下,身體狀況一般,來時的路上最擔心的就是高原反應。導游在車上一而再、再而三強調(diào),說話要慢,動作要輕,千萬不要做劇烈運動。于是,有人還帶著吸氧罐,以備萬一急需。
然而,當在這里游玩時,剛開始還有點謹小慎微,后來實在是玩得太瘋狂了,完全陶醉在美景里,竟然得意忘形。蹦啊,跳啊,大聲呼喊,將全部的精力都釋放出來了,大有“人生難得幾回醉,此時不搏待何時”的大無畏精神。
當我們戀戀不舍地往回走時,途經(jīng)一展覽處,堆放有結晶鹽,駐足觀看,便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翡翠湖中含有近萬種礦物和40余種化學成份的鹵水,是中國無機鹽工業(yè)的重要寶庫。這里的鹽形狀也十分奇特,隨手抓起來一把,放在陽光下細看,它們有的象璀璨奪目的珍珠,有的象盛開的花朵,有的象水晶,有的象寶石。因此,人們賦予它們美麗的名稱,珍珠鹽、玻璃鹽、鐘乳鹽、珊瑚鹽、水晶鹽、雪花鹽、蘑菇鹽等等。
參觀的整個過程中,我始終在想,水是生命之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水無時無刻不在顯示自身存在的價值。然而,像翡翠湖一樣集中展示璀璨多姿的色澤實為稀罕。正因為如此,人們將“寶石”般的美名賦予它,足以說明翡翠湖的“鹵水”是水中天花板的存在,當之無愧。
開篇引人入勝:散文開頭以對水的哲學性思考引入主題,提出水的多樣性和變化性,為后文對翡翠湖的描繪做了鋪墊。
詳細描繪:作者詳細描述了翡翠湖的地理位置、海拔、鹽湖類型以及其獨特的自然風貌,使讀者能夠?qū)︳浯浜幸粋€直觀的認識。
色彩的運用:散文中對翡翠湖色彩的描寫尤為突出,通過對比“綠、黃、藍、褐、白”等多種顏色,展現(xiàn)了翡翠湖的多彩和夢幻。
情感的投入:作者在描寫翡翠湖時,不僅客觀敘述了其自然特征,還表達了自己對這片美景的深深喜愛和贊嘆,情感真摯而強烈。
生動的比喻:散文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如“宛若鑲嵌在大地上的一塊塊翡翠”,增強了語言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深刻的思考:作者在欣賞翡翠湖美景的同時,也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如對水的來源和鹽湖形成原因的探討,體現(xiàn)了作者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人文與自然的結合:散文中提到了翡翠湖的采礦歷史和周邊的地質(zhì)結構,將人文活動與自然景觀相結合,展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感官的體驗:作者通過描述陽光、微風、漣漪等自然元素,以及游人的互動和體驗,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翡翠湖的美麗和魅力。
結尾的升華:散文結尾通過對翡翠湖“鹵水”的贊美,將翡翠湖的美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同時也引發(fā)了讀者對自然之美的思考。
語言的美感:整篇散文語言優(yōu)美,句式靈活多變,既有平實的敘述,也有詩意的描繪,給人以美的享受。
黃皮人的這篇散文不僅是對翡翠湖美景的贊美,更是對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思考。通過對翡翠湖的描繪,作者傳達了對自然美的無限熱愛和對生命之源——水的敬畏之情。